分享

七岁儿子写诗向父亲要钱,全篇20字无一钱字,好友:我把女儿嫁他

 尚雅轩 2023-07-14 发布于湖北

都说民国多才子,然才子又多“渣男”,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一讲,一位把“才”和“渣”都发挥到了极致的民国大才子——黄侃。

黄父老来得神童,七岁成诗缘得妻

黄侃,1886年4月3日出生于成都,其父黄云鸿,曾参加科举高中进士,最高做到过封疆大吏,为四川省按察使,还因为官正直不同流合污,当地百姓便送了他一个“黄青天”的美称。

黄侃出生的时候,黄父已经年近耄耋,且一直未有子嗣,所以对自己这个唯一的老来子十分宠爱。在黄侃三岁开蒙识字时,便请到了江叔海先生。

黄侃的神童资质,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当其他孩童还在苦读《三字经》、《千字文》的时候,黄侃已经学完了《论语》,还反复阅读了十三经,这也为他后来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黄父辞官还乡,黄侃也跟着回了老家蕲春。回到蕲春老宅后,黄父留黄侃在家念私塾,自己游历在外,常年不在家。

然而由于黄父当官时两袖清风,也就没给家里留下多少钱财,直到有一天,黄母在家里抱怨家里快断炊了,时年七岁的黄侃,便决定给黄父,写一封信要钱。

此刻正在南京任教的黄父,收到儿子和信也是欣喜不已,打开一看却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小诗:“父作盐梅令,家存淡泊风。调和天下计,杼轴任其空?”

诗句的大意是:“父亲为官的时候清廉不曾贪污,给家里留下了淡泊名利的家风。您做过的都是调和天下的大事,难道就从来没考虑过母亲操持家里家外的困难?”

黄父看了儿子的诗,当即哈哈大笑。诗里虽通篇都在夸赞黄父,没提一个钱字,但综合起来就一个意思:家里困难,父亲打钱!

恰好此刻,黄父的同事王鼎丞正在边上,他看见黄父的反应也接过信,一看之下就觉得黄侃是个难得的天才,寻思着自己还有个年龄相仿的女儿,便在高兴之余与黄父定下了娃娃亲。

年少革命避祸东洋,学成归来才惊四方

1902年,十六岁的黄侃考入了武昌文华普通中学堂,逐渐接触到新思想的他,在保持成绩优异的同时,还经常与同乡田桐、董必武、宋教仁一起宣传革命思想。

然而也因此招来祸事,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三年后,黄侃得到了黄父老友张之洞的资助,只身前往日本,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早年同学宋教仁,还与宋教仁一道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6年,章太炎东渡日本,到达东京担任《民报》总编辑,此时身在日本的黄侃也慕名拜访,但到了门口却因章太炎的狂傲而放弃,后又因多次诵读《民报》上章太炎的文章,而被其才华所深深折服。机缘巧合下,第二年,黄侃便拜在章太炎门下为徒。

待到黄侃学成,回到家乡的他,一边任教谋生的同时,一边还在家乡凑办孝义会,宣讲民族大义和国家危亡,但后来又因为宣传革命思想,遭到了学校的解聘。

临别之际,同盟会友人与黄侃饮酒饯行,黄侃趁酒劲写下《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发表后舆论哗然,还引来各地报纸争相发表,短时间黄侃就扬名全国。

辛亥革命成功后,作为同盟会元老的黄侃却无心仕途,只是在上海办了《民声日报》,后又开始专心教育。辗转北上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等名校执教。

同时在我国的文化史上,黄侃也有着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在古诗词文章的声韵研究上有着突出的贡献,后人在提及他的贡献时,都把他和他的老师章太炎放到一起,一并称作此领域的“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大师。

一篇情诗俘芳心,才子风流终滥情

相比于学术上高山仰止的成就,黄侃的私生活,那可就是个一言难尽,乃至于他的师母汤国梨都发文痛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乃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黄侃的首任妻子,便是他7岁时用一首诗“赢”回来的美娇娘,王鼎丞的女儿——王采蘅。

王采蘅是一位典型的传统女性,婚后不仅尽显贤良淑德,还为黄侃生下了七个子女,但不懂得风花雪月的王采蘅,终究是不能在精神上,与黄侃取得共鸣。

黄侃在北京任教时,遇到了章太炎的唯一女弟子——黄绍兰。黄绍兰不仅满腹才气,还写得一手好丹青,她与黄侃的第一次见面后,黄侃便深深的被她吸引了,乃至于黄侃为了追求她,从北京一路追到了上海。

在上海时,黄绍兰终于被黄侃所打动,在明知道黄侃有家室的情况下,还愿意跟随于他,黄侃用了一个李姓假名与黄绍兰结了婚。婚后不久黄绍兰便有了身孕,这时候的黄侃,却又以工作为由,重新跑回了北京。

后来黄绍兰听从闺蜜建议,只身北上寻找黄侃,等待她的却又是另一个身怀有孕的女子——彭欣湘。

气愤的黄绍兰想状告黄侃寻求公道,却因为黄侃和她结婚用的是假名而无功而返,最终也只得又独自返回上海。

然而与黄绍兰有同样遭遇的彭欣湘,也没得到黄侃的真爱,在她为黄侃生下两个孩子后,也同样遭到了黄侃的无情抛弃。

黄侃的最后一任妻子,名叫黄菊英。这是一位拥有“武汉三镇第一美女”之称的女子,而且她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黄侃女儿的同班同学。

黄侃在武汉任教时,黄菊英时常跟随他女儿到家里来玩,爱美心切又近水楼台的黄侃,便对黄菊英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最终用一篇“清平乐”俘获芳心,抱得美人归。

那一年,黄菊英16岁,黄侃33岁。

然而黄侃与黄菊英是属同族,他们的婚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最终黄菊英依旧冒着与家人决裂的风险,在20岁那年,毅然决然的嫁给了黄侃,并陪着黄侃走完了一生最后的十几年。

直到1935年,黄侃因病在南京逝世。

这位一方面才惊世人、桃李满天下,又一方面又风流无情的“大师”,留给后世的遗言,仅仅是一句:“别学我。”

也不知道黄侃的遗言,是忏悔还是告诫,不过他的岳父王鼎丞,要是能事先知道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不知道还会不会因他的才气,而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