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的养胃补血食物大枣、花生、小米。有的人吃了非但没有治好浅表性胃炎,反而变得萎缩行胃炎伴肠化增生(这个是癌前病变)? 因为她还是用错了方法。食材本身都具有两面性,那都不是适合所有人的本质,那你体质不同,那你就有变化。就拿大枣来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的,大枣从中医角度讲,它是味甘、性温,是补中益气的良药,中医有食枣汤就是专门补气血的,民间有“每天吃枣郎中不找”的说法,但是,甘甜之物性多黏腻,《本草纲目》里说:糯米黏滞难化,那脾胃要运化这些黏腻之物,需要耗费更多的力气,对于本身就是脾胃虚弱的人,这种食物更容易引起气滞,进而出现痰湿不化的情况,对于本身气血不足的人而言,大枣更容易助长痰湿生成,从西医角度来说,大枣的外皮属于粗纤维,进入胃里很难被分解消化,就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进一步增加胃疼的症状,所以说,针对有胃病的人,红枣就是胃病的加速器;我们再看花生,在《药性考》这本书里确实有记载:“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滑肠润燥。”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也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有肝胃不和引起的胃炎,吃花生可以缓解症状。为什么? 肝胃不和型的胃炎的表现是胃酸过多,患者出现反酸呕吐的情况,而花生是含油脂较多,有中和胃酸的的作用。而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炎,明显的症状是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这类患者因为胃里胃酸分泌不足,导致食物不能完全消化,而她再吃花生就等同于雪上加霜了。 除了花生跟大枣,有的人还有一个养胃的误区,就是小米粥。因为小米粥被很多人冠上了养胃、病号饭的标签,当胃病出现以后,很多人都想吃一点儿软烂的小米粥,比较好消化。而长期让胃这样偷闲,原本胃就有十成的消化功力,可以正常的消化各种食物,如果说是单纯的为了养胃,支持这种只需要一成功力消化的食物,那胃就会慢慢的偷懒,叫“用进废退”!就是常说的消化能力逐渐退化,这时候,如果您稍微吃一点儿偏硬的东西就会加重胃部不适,不适应了,而且小米本身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弱体内有的人吃,所以,湿寒内生会降低脾胃的运化功能,叫进一步促进胃病发展,所以因为脾胃虚弱引起的萎缩性胃炎是不建议长期吃小米的。 那萎缩性胃炎究竟有哪些危害呢?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一种胃黏膜变异的疾病,是胃癌癌前病变的的一种表症,现代人不在意是因为在当今社会这个病症太普通了,这个病表面上没有什么大症状,实际上却是一种要命的疾病。 它的危害主要存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隐秘性强,对于萎缩性胃炎,大家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刚刚发现的时候害怕、恐惧,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没有太大的症状,有些人只是偶尔的出现胃胀和消化不良的症状,甚至没有胃炎初发期的症状猛烈,就不当回事,觉得无所谓,恰巧是这种放松的态度,让萎缩性胃炎有了潜在发展的机会,这也是很多人平时没有明显的胃痛症状,但一检查就到了癌前病变程度的原因,这就是萎缩性胃炎的隐匿性。 第二点它会导致脾胃失调,很多人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意思是胃变小了,实际上不是的,从中医的角度讲,萎缩性胃炎实际上是痞满!意思就是说胃里的垃圾浊物过多,把胃的内部空间塞满了,导致气机不畅,上下阻塞不通,脾胃是互为表里的,胃主降,主受纳,把收纳进来的食物消化吸收,然后再把消化后的水谷精微下行到脾,经脾的运化,将吸收到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输布到全身。现在胃里被浊物占据了,空间减少了,营养物质进不来,出去也费劲。 最后一点危害,也是最令人恐惧的一点就是高发的胃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新发胃癌的人数约95万,每年死亡患者近70万,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的人数约为42.4万,死亡人数近30万,所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胃癌发病率和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而且据调查显示胃癌的高发年龄基本上是在50~70岁左右,其中,中老年男性居多,男女比例基本上2:1,所以萎缩性胃炎的隐匿性强,对脾胃功能影响大,并且癌症的发病率高,所以只要胃部出现问题就得要及时的医治,您别把这小毛病拖成大问题的时候,到那时候所有的医学都解决不了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那现在患萎缩性胃炎的人这么多,是什么原因引发的呢? 老话说得好,就是病从口入,萎缩性胃炎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叫喜食厚味,厚味在中医中指的是非常油腻、味道浓厚的食物。《内经》里讲“味厚则泄,薄则通”,又说呢“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意思是食物的味道过于浓厚会出现坏肚子,长火疖子的这种情况,相反,如果是清淡的食物,会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吃了以后人会感觉头脑清爽;同样,厚味多是油腻之物,吃了以后难消化,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对其造成伤害,那么,脾虚则生湿,湿气滞留在胃里阻碍身体气机的流通和运转就会出现胃胀的情况。另外一点是现代人的通病叫吃饭快,一个养生著作《老老恒言》里说叫“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熟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所以老人们常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水要一口一口的喝,这样做是为了给肠胃留有余地,给它们充足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吃饭过快,肠胃突然就充满了食物,失去了弹性和蠕动的节奏,很容易就出现积食和饱胀,比如小孩,为什么积食?吃得过快,还没准备好呢,而且他那个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快吃完,全填进去了,然后再出去一疯跑,冷热相激,所以小孩呢,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是有道理的,不能吃太多。除了这两点,还有一点就是贪吃过饱,很多人吃饭没有节制,认为吃饭一定要吃饱,甚至要吃到撑,但是,吃的太饱了,把胃里头填满了,不给胃留有任何的余地,它的蠕动和消化的功能就受到了影响,脾胃没有足够的空间消化积食,运化功能就会减弱,所以中医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伤,吃的又多,就会产生积食,积食长时间得不到运化,就会化成湿气,浊物停留在胃里,导致胃部空间减少,整个人的食量也会随之减少。如果一个人的食量突然下降,人也跟着变瘦,说明这个人的脾胃功能已经受到了影响,湿气已经占据了胃部空间,所以饮食习惯是引起萎缩性胃炎的一大病因,经常吃甜腻食物,吃饭过快,吃太饱,都会对脾胃造成损伤,进而引发萎缩性胃炎。 所以我们保持饥饿感也是一种养胃的方式。那这个萎缩性胃炎有没有人群分类,哪一类人容易患病? 胃这个器官看似很强大,无论是大小冷热酸甜苦辣的食物都要消化和吸收,实际上,它非常脆弱,有怎么几类人就非常容易被胃病找上: 一是脾虚者生湿,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大源。”因为为主受纳,主消化,我们所吃的食物进入到胃里先由胃消化吸收,然后再下降给脾,由脾运化至全身,脾胃属于中枢,叫中焦,如果脾虚,将没有办法运化胃下降的食物,多余的物质滞留在胃部积聚成湿,湿阻胃脏,那么胃里容纳空间就会变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和消化食物,就会引发胃胀的症状。 第二叫湿蕴脾瘀。脾虚生湿,湿属邪气,具有腐烂的作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湿气长时间被困于胃里,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出现胃出血的症状,久湿生瘀,那么,血液瘀堵了就会导致慢性的胃炎和胃溃疡等病症。 第三叫心亏脾弱。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来自于我们的心气,中医讲“五脏之气,心气最重。”因为心气可以推动心脏工作,只要心脏正常的跳动了,五脏才能得到滋养,那么,心气不畅,脾胃之气也都会跟着变弱,少气则懒言,胃部消化功能就会下降,所以即便胃有自我修复功能,但你每天都进行自我修复,但你胃气不足了,胃部的修复能力就会减弱,会导致胃病反复发作,直到胃气耗尽,最后走向癌症。 所以体内湿气过重,情绪失志以及胃气虚弱的这三类人,最易患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夏季,这几类人是胃病的高发期,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暑气逼人,因为暑多夹湿,所以夏季湿邪最盛行,这三类人要特别小心的养。 那有什么好的改善的方法?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容易患胃病的这几类人都跟湿和气有关系,中医认为:祛湿者先健脾,“养气者先养心。”所以说祛湿养心很重要!那么还是那几位药材是陈新院长给大家的建议,叫“祛湿养心,远离胃疾。首先,祛湿里说的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用药心法》曰:“茯苓,除湿之圣药也。”对吧,“易脾逐水,生津导气。”临床中茯苓是运用最多的四大传统药材之一,有“十方九苓”之说,尤其是在潮湿的南方南部地区,茯苓是祛湿第一品,所以茯苓是利水而不伤身,可以因小便不利,胃里有存水等这些身体里排不出去的水,把它们都排出去;脾呢?喜燥恶湿,体内水少了,脾的生活环境干燥了,运化功能自然就提高。脾胃两经相通,脾好了,胃的消化功能一定会跟着提高,包括胃胀的情况也叫不会出现。所以,祛湿养心方,养心也是重点。在众多的药材中,在养心方面,陈新院长选择莲子,为什么?因为它不脾还养心,莲子味甘、性平涩,归脾肾心经,所以,我们中医说的甘不仅是甜的意思,也有滋补和中的意思,再加上莲子入心经,所以莲子具有滋补养心的作用。中医认为:四时与五脏、五味,都是一一对应,不仅对应,而且符合相生相克的原理,夏季属心,天气阳热,往往心火旺盛,而苦味对心,所谓“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泄心火。”所以,夏季养心莲子是第一选择,除了养心之外,还可以健脾,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乃脾之果也。 因为脾虚的人往往伴随着大便溏稀的症状;而莲子性涩,有固摄的作用,可以健脾止泻。 那就是如果您只要出现了胃胀腹泻的症状,那就可以用这个祛湿养心方来调节。 如果仅是这些症状就选择用祛湿养心方,有点儿可惜了。因为在这个祛湿养心方中,陈院长还加入了一味活血通络的良药龙血树叶,因为龙血树叶本身就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归心脾肾膀胱经,对于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它是有奇效的,气!都会导致血液运行阻滞,血为气之载体,血不盛行,气不通畅,没有气的加持,各项器官功能就会下降,所以龙血树叶在《本草纲目》中被李时珍称之为“活血圣药”!为什么?瘀血清除,血液中没有阻碍,血行无阻则气行通畅,胃气得到提升,消化功能增强,胃胀的症状自然而然就少多了。 第四叫温补心阳。用灯盏花,它性温,入心经,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通常被用来养心通络,因为它是温性的,我们认为它也具有养心阳的作用,心气心阳充足了,心跳就会沉稳有力,才能够节律均匀射血充足,所以,中医一直认为:心主全身血脉!心气冲足了,心血通畅,才可推动全身的气血通行,来提升五脏之气;胃气充足,消化不良的症状就自然而然的消失。 那这个祛湿养心方在剂量方面应该怎么样掌握呢? 莲子一般来说用9克,茯苓用5克,灯盏花3克,龙血树叶5克。 大家能发现,陈院长给的这个方子,其实剂量是很小的,跟大家认知中的中医药方子它不一样,在大家的认知中,中药的量都很大,一碗中药喝完不用吃饭都饱了。所以,这个剂量是中药破壁饮片的药量,相比与传统中药,中药破壁饮片有几个特点: 就是看中药破壁饮片的优势,首先我认为它更高效。传统的中药材被加工成中药破壁饮片以后,由于药材的细胞壁被打破,粒径减小,表面积增大,就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就更加有利于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吸收速度,来增强了药效。 第二,所有的大夫更喜欢的叫更安全,动植物药材被这个采收、环境卫生、温度、湿度和仓促条件等影响,微生物易于生存和繁殖,再加上药材大多储存量大,周转期长,更利于细菌繁殖,药材经过采收加工,经过破壁技术以后,除菌能力增强,让患者使用起来更安全。 第三叫更便捷。因为中药破壁饮片经过超微气流粉碎以后,运用发明专利,制成的颗粒剂型,这个饮片直接冲水一冲就行,就可以喝🍺。 不用再像以前吃中药那样需要煎煮,所以,作用破壁饮片更符合现代人方便和快捷的需求。而且,它相对于像萃取的成分,很多人浓缩了、萃取了,是不是更好?还真不是这样。为什么?因为有些到底是中药的什么成分来治疗您的疾病现在的科学还没有弄太清楚。所以,有时候这种破壁的比萃取的还要好。 那么,与传统中药相比,中药破壁饮片具有高效、安全、便捷的优势,更适合现代人使用。 中药破壁饮片,通过破壁技术,不仅提高了药效,使用起来是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就再也不必为出门不易携带而苦恼了。 老医家秉承了胃以和为主,就是李东垣脾胃派的这个结果。包括北京现在还有魏北海,许彭舲一些专家还都在,大家也都是普遍的认识今天讲的萎缩性胃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困于脾,是属于寒湿性的。除了今天讲的还有一种胃病是属于湿热型,湿热型胃病的症状表现就不一样,打嗝、烧心、反酸,所以,今天节目的最后就教给大家一道养阴祛火的药膳——生地粥🥣,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胃部不适引起的反酸和打嗝儿的问题。 有一些人总以为打嗝儿、反酸是常见现象,平时容易大意,觉得无所谓,但实际上,这就是湿热型胃病的一种临床表现,针对这类患者,每天清晨来一碗粥,也可以轻松的远离胃病困扰。那我们的药材三对。 生地30克、麦冬30克、沙参2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然后,黄连3克,因为太苦不能搁多,厚朴6克、加上粳米。 首先大家知道,这里用生地跟麦冬这一对药。生地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吃完了以后,哎,这津液自己往外冒;麦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当然野生的麦冬更好,拿起来一嚼,还有点儿黏牙口,吃着就很舒服。 生石膏加知母又是一对儿。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要治疗风寒热。知母配合生石膏,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什么呢? ![]() 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后两位的黄连、厚朴pǔ,黄连大家都知道苦啊,清热解毒、降血糖,治疗疟疾🦟,我们有句话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说明黄连之苦性,它是清热,加厚朴,健胃消食,下气宽中,同时,燥湿消痰。这两味药经常一对用,治疗胃热。我们许老北京的,包括他父亲许公岩就善用黄连和厚朴。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那这六位药材一同煎10分钟,下米煮粥,加白糖适量,热服。 先把前几位药放砂锅里煮开,把药渣子用纱布蓖掉,然后用这个汤去熬粳米粥,小孩愿意吃点儿甜的,可以搁点蜂蜜,愿意吃点儿咸的,可以搁点儿生抽,每天来一碗,坚持喝上一礼拜七天,那么,由脾胃湿热导致的像胃胀,胃痛、大便不畅、燥干秘结,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所以大家记住!不是每次都得吃药或者怎么样,我们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处处点点滴滴都可以得到解决。 好吧,大家试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