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战场?沙俄:成吉思汗的这一套,屡试不爽

 where5 2023-07-14 发布于四川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随后他曾经3次南征西夏、金国。西夏倒是好对付,但是金国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一时之间根本啃不下来。

因此,成吉思汗在南征受阻的情况下,选择于1219年,发动了第一次西征。这次西征中,成吉思汗灭了西辽,重创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国,获得了若干财富和人口。

有了这些资源以后,成吉思汗再次回到东部战场,继续对西夏和金国用兵,这才收服了西夏,也为子孙后代攻灭金国,打下了基础。

说实话,没有蒙古第一次西征获得的补给,以蒙古那点兵力,还真的无法将金国一口气吃掉。这一策略,在沙俄时期,似乎也被他们给学到了。

Image

沙俄曾受到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

那时候的金国有百万雄兵,雄霸中原,体量非常大。要不是内部腐朽,蒙古还真的未必是他们的对手。即便如此,蒙古也不敢自己单方面出手,依旧是和南宋结成同盟,一起对付金国。

成吉思汗走后,他儿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一边安排人马攻灭金国,一边则在1235年,派遣宗王长子们带队进行蒙古第二次西征。

这回带队的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他从中亚继续向西推进,一路打到了匈牙利、波兰、罗斯诸国等地,顺利征服了东欧大草原。

再加上此前术赤在中亚的封地,拔都在这里建立了大蒙古国旗下的金帐汗国。相当于是在东欧开了一家蒙古分公司。

罗斯诸国当中,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国,莫斯科公国。它是基辅罗斯王国旗下弗拉基米尔大公国旗下的一个小公国。

蒙古大军来了以后,把一帮罗斯大佬们都给收拾了,反倒漏掉了莫斯科公国。这就给了莫斯科公国崛起的机会了。莫斯科大公主动宣誓效忠金帐汗,从此以后帮助金帐汗国对付自己的同胞,很快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获得了当地的收税权。自此莫斯科公国开始做大做强。

一直到1462年,莫斯科公国才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距离蒙古大军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20多年。

这220多年的统治,使得俄国人对蒙古文化和思想,有了一个深度的了解。不得不说,后来的沙俄,绝对深受蒙古的影响。

Image

拿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这是沙俄一贯的策略。

伊凡四世在1547年加冕为沙皇,自此莫斯科公国变成了沙皇俄国。伊凡四世时期,沙俄吞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击败过克里米亚汗国。

总之蒙古后裔鞑靼人建立的一系列汗国,都遭到了沙俄毁灭性的打击。

第一,伊凡四世小试牛刀。

克里米亚汗国背后,其实有奥斯曼土耳其撑腰。16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手握欧亚大陆的陆路交通要塞,所以收过路费收到手软,不仅挣了大钱,而且还掌握了东西方最先进的武器技术。

因此有奥斯曼土耳其的支持,克里米亚汗国总是把沙俄摁在地上摩擦。为此,伊凡四世选择避其锋芒,先挑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弱小的汗国开刀。收拾完这两个小汗国以后,伊凡四世这才选择与克里米亚汗国交锋。

为了持续与克里米亚汗国鏖战,伊凡四世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汗国。这地方物产丰富,地广人稀,拿下这里,可以获得丰富的补给,也能拥有一大批炮灰。

为此,伊凡四世将手伸向了东方,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获得了充分补给以后,伊凡四世在沙俄和克里米亚汗国之间,构筑了一系列城堡和防御工事。可见,用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战场,此时已经初见端倪。

Image

第二,彼得一世时期,继续向东方探索。

1689年,是清朝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年份,也是彼得一世正儿八经开始执掌朝政的时期。

彼得一世为了专心对付瑞典王国,草草与清廷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两国东部的边境,划定在了外兴安岭一带。

这之后,彼得一世花了20年左右的时间,击败了瑞典王国,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圣彼得堡。

你以为他对东方的野心就此搁置了吗?当然没有。为了在东方获得更多资源,彼得一世开始派人继续向东探索,一直探寻到了亚洲最东端白令海峡处。

这还不够,1722年,彼得一世还派人前往准噶尔汗国,打算和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的侄子)合作,一起对付清朝,以此获得清朝的广袤土地和资源。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沙俄,正在为夺取东方的资源打基础。

Image

第三,叶卡捷琳娜二世,尝试从西伯利亚向南扩张。

1728年,沙俄和清廷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规定了双方在中部的边境线。这条边境线标注得非常详细,所以基本没有任何模棱两可的地方,按照该条约的规定,整个外蒙都应该是咱们的地盘才对。

当然了,为了彰显两国友谊,双方在恰克图开市贸易,沙俄通过贩卖中国的茶叶、丝织品到欧洲,赚了不少票子。

叶卡捷琳娜二世(简称叶皇),虽然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女沙皇,但是她并不懂经济。她在欧洲拿下了克里米亚,瓜分了波兰,得到了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此,她也打算在东方这么干。

那时候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土尔扈特部东归。

由于乾隆帝灭了准噶尔汗国,收复了新疆。所以明末清初从这里逃到俄国定军的土尔扈特部,便打算回来了。

毕竟沙俄连年战争,他们部落的青壮年大多都被沙皇征调到前线当炮灰了。再不走,土尔扈特部就没人了。这是沙俄的一贯伎俩,先让其他部族到前线,消耗了这些力量以后,俄族士兵再上。

这样不仅可以消耗对手,也能削弱这些部落的力量。叶皇得知他们要跑,肯定不答应了,为此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战争。17万人东归,抵达新疆时,只剩下了6.6万人。

叶皇还打算进入清朝的地盘继续收拾土尔扈特人,结果被乾隆一句话给逼退了:在你们的地盘上咱管不着,到了咱的地盘上,你们来多少我收拾多少。

第二件事,叶皇对西伯利亚南部的蚕食。

叶皇对蒙古大草原也是垂涎多年,她认为真正的大帝就应该开疆拓土。为此她开始违背《恰克图条约》的规定,公然向南蚕食蒙古大草原。

乾隆帝得知此事以后,不仅驱逐了这些俄军,而且在1784年,还关闭了恰克图贸易点。这下叶皇傻了,每年可以从恰克图赚取大量外贸收入,结果却因为她奉行老祖宗开疆拓土的策略,就这么毁于一旦了。

叶皇在东方吃了两次亏以后,终于选择了妥协。1790年,她派人专门到清朝来请求恢复贸易,双方谈了2年之久,才在1792年签订《恰克图市约》,重新恢复了贸易。

Image

第四,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拿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的战场。

1853年,叶皇的孙子沙皇尼古拉一世,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又称第九次俄土战争。他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取巴尔干半岛。

结果却遭到了英法等国的联合抵制,1855年,战争即将失败的时候,尼古拉一世选择自尽。他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于1856年正式宣布战败。

此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调整策略,他暂时放弃了西方战场,将目标投向了东方。从1858年到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共计从清朝割走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上的人口、牛羊、矿藏,全都成了沙俄的资源。

与此同时,亚历山大二世还在中亚布局,在这里设立土耳其斯坦,征服了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等,夺取了中亚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口、资源也让沙俄肥了一波。

在东方获得大量补给的同时,亚历山大二世,终于又把目光看向了西方战场。他在1877年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一路打到了他们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城下,逼迫奥斯曼土耳其签订了城下之盟,获得了大片巴尔干半岛上的利益。所以说拿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战场,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体现得最明显。

Image

尼古拉二世打算模仿他的爷爷,奈何失败了。

亚历山大二世的孙子,尼古拉二世继位以后,也打算利用东方的资源补给西方战场,以此在西方获得巨大利益。

为此,他们在1896年开始在东北修铁路,在1898年租借了旅大,1900年占领了东三省。此后还在这里开银行、发卢布、建工厂、建俄文学校,俨然把东北当成了他们的地盘。

这还不算完,尼古拉二世还不断渗透蒙古、新疆等地,在他的心目中,是要将这片地盘都纳入沙俄的统辖范围,以此在东方获得巨大的资源。

为啥非要这么搞呢?因为当时沙俄在西方不受待见,他们和德国在打贸易战,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了,即便两国君主是表亲关系也没用。

沙俄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又受到了英法的掣肘,所以尼古拉二世,只有在东方获得充足的人口、资源补给后,才能再次转战西方。

结果玩脱了,在东方他们居然于1905年,被日本给打败了,损失了大片资源。没有在东方获得充足补给的沙俄,又于1914年在西方参与了一战,结果直接把帝国给干崩了。

其实如果当初尼古拉二世,能够按照财政大臣维特的做法,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蚕食东北、蒙古的话,他说不定能成事儿。毕竟俄国人曾经对我们东方黄种人做出过总结:只要别把他们逼到墙角,他们一般不会团结起来反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