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库思维:人工智能时代普通人崛起的数据化战略思维(认知篇)

 犀流沙 2023-07-14 发布于湖北
引言:数据库思维,是高手都在偷偷使用的一种高级思维。大多数人虽然知道数据库,但是常常被自己的认知所蒙蔽而缺乏正确的认知。他们不是被程序员眼中复杂的数据库技术所吓退,就是被知识管理、第二大脑这些概念所混淆。
数据库思维不是一种技术,而是数据化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生存的全新思维理念、数据化方法论、数字化学习系统。它更是普通人崛起的数据化战略思维,时代所赋予的机会。
认知决定命运,决定高度,也决定你能走多远。你只有相信所你相信的,你才能长久坚持下去。否则,我们很容易在遭遇困难时轻易放弃。数据库思维是长期主义者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论,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思考。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要深入和广泛洞察分析,方能在不确定的未来保持初心。
为方便阅读,文章末尾已经提供思维示意图,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01

普通人崛起的另一面

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个普通人该如何崛起?
2021年一本叫做《卡片笔记写作法》书籍一经出版就风靡全中国,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这本书之所以能得到许多人的喜爱,不是因为它所教授的方法有多么妙不可言,而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是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而崛起的。

尼克拉斯·卢曼,出生于一个德国普通家庭,全家靠着经营一家小型啤酒厂艰难度日。他从小没有过人的天分,也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毕业之后,他所从事的工作只是一名普通的部门公职人员。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在人生数十年后,成为令人景仰的社会学家,被公认为自马克斯韦伯以来最有创见的德国社会学家。他一生中写了 60 本书和大量有影响力的文章,其中《社会的社会》轰动了整个学术界。
人们在好奇社会学家卢曼一个普通人如何崛起时,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件家具。它由六堆四个木质抽屉组成,每个抽屉都装满了卡片。这些卡片全是卢曼数十年积累的笔记, 数量多达90000余张。它们是卢曼创作的持续来源和生产力引擎,也是他能够获得许多成就的秘密。

与其他成功人士的方法不同,卢曼的方法很简单朴素,就是日复一日地写卡片,其实你我都在践行。
并且,像卢曼一样喜欢记录的成功人士还很多,比如杰克·伦敦、钱钟书、杨奎松……
  • 美国作家Jack London经常全身每个口袋都装着纸片,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卡片,用于他写作的素材。直到临死之时,这些卡片他都没有用完。

  • 文化大家钱钟书酷爱读书,曾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他的一生之中都在记录卡片,他的外文笔记3.4万多页、中文笔记1.5万页、日札800多篇。

  • 作为顶尖的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他的著作一贯以史实资料丰富翔实著称。他曾在没有电脑的1980年代,为了收集记录各种资料,手抄过数万张卡片。

过去,我们总是认为成功者一定是像爱因斯坦那样有着过人的天赋。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发现,我们没有发现这些。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过人天赋,与常人无异。他们之所以成功,只是坚持做了许多普通人瞧不上的一件事情。他们的成功是一种笨拙的成功,以自己的顽强毅力,夜以继日地写卡片和做笔记,最终成就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自己。人们在他们身上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潜藏力量,原来普通人只要勤于做笔记、做好知识管理也可以走向成功。
遗憾的是,受限于个人认知和思维定式,很多人经常把上述数据材料仅仅解读为卡片式笔记和知识管理技巧。如同如来佛手中的孙悟空一样,只看到了五指山,而忘却了更宽广的思考和发展空间。实际上,卡片笔记和知识管理其实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外面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更高的认知
相反,同样喜欢做卡片笔记的科技作家涂子沛对它们却有更高层次的认知。他所撰写的《大数据》《数据之巅》在国内广受好评,一直被人视作大数据领域优秀的作家。然而,在他工作的早期阶段,他却并不擅长写作。他经常因为材料写不好,被自己的领导的无情批评和羞辱。后来,他为了一雪前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便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种素材,制作成卡片,并进行分类整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他的写作能力就突飞猛进,令领导刮目相看。从此,他所写的文章都获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多年之后,他站在大数据的高度重新回忆这段经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他认为,卡片就是我们手头的数据库。自己从一个笨拙的写作新手蜕变为专业的科技作家,与自己的数据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他多次以自己广泛的阅历告诉我们:一个勤于记录、善于记录、形成了记录体系的人,正像一个国家和社会一样,会更加成功。从我的职业阅历来看,我真的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具备了自己的记录体系却无法获得成功的人,如果有,这会是一件大大的怪事。
同样,曾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知名数据分析师车品觉也认为,如果没有积累数据的意识,没有培养自己数据化思考的意识,改变命运真的就成为一种投机行为。
与过去不同,他们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他们把数据积累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它作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未来一个人的成长不取决于他的能力天赋,而是取决他所拥有的数据库。如果鉴于他们的数据分析师身份,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的话。那么,如今基于数据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技术、应用和行业,就足已证明数据对未来的重要性。
或许有人觉得,笔记系统和知识管理本身就是数据库,它们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笔记系统和知识管理仅仅只是数据库的一部分而已,而数据库是数据空间一种全新的认知观、思维方式、学习系统和方法体系。它将是数据化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一种重要资源,直接决定着未来的个人发展。随着文章的不断展开,我们会在后续篇章看到两者的天壤之别。
那么,这背后隐藏着的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02

数据的三大价值:新时代的石油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新研究和学习数据库?
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思维方法已经足够多),而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需要一种全新的认知和方法体系。
我们很多人每天存在信息焦虑、害怕人工智能取代自己、活在学习的恐惧之中,并非他们不够勤奋努力,而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全新时代的本质,找不到方向。
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数据,他们经常熟视无睹。如同1519的墨西哥土著人一样,对遍地的黄金视若粪土。当西班牙殖民者疯狂地掠夺搬运当地大量的黄金时,他们甚至嘲笑这些外来者。在他们看来,这些黄金遍地都是,不能吃也不能喝,像路边的石头一样毫无用处。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黄金就是宇宙级硬通货,黄金就是财富。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不过这次黄金被换成了数据。面对海量的数据,精英群体正在疯狂地利用数据创造财富,而普通人却对它们嗤之以鼻,因为它们也不能吃不能喝。他们并不清楚数据的价值是什么,更不清楚这些数据未来将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他们悠然自得地生活在数据包围的世界之中,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有什么用,或许没有比这更糟糕了。
我们对数据的认知常常来自于它的概念,即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从概念可知,数据最大价值就是记录,将世界万物的属性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和表征出来。
然而,这样的认知无助于理解我们数据的价值,更无法指导我们行动和开展数据库管理。
其实,随处可见的数据具有三大价值:
认知世界:数据记录事实,借数据认知一个全新的世界
洞察世界:从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洞察世界真相
预知世界:总结过去经验,构建数据模型,预测未来世界
三大价值层层递进,大多数人对数据的利用都处于第一层。而数据的真正价值其实是,从数据中洞察世界和预知世界。任何人只要挖掘到其核心价值,就会像西班牙人一样在另外一个世界获得无穷无尽的智慧和财富。


03

数据世界:一个虚拟而真实存在的镜像空间

数码人类学专家王心远曾说,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其实可以借此机会重新定义人,因为人和技术都在发展和变化。
如何重新定义人,目前我们还难以知晓。但是,如何重新定义自己,一些相亲男女却将此发挥地淋漓尽致。在互联网上,他们虚拟自己的形象,男生将自己装成高富帅,女生将自己美化成沉鱼落雁的小姐姐,以求赢得对方倾心。然而,回归到现实世界之中,彼此却判若两人。
同时,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大量的数字化虚假人出现在网络之中,流畅地与人对话,与真人无异,让人难辨真假。
还有各种虚拟空间、自动驾驶、AI智能生成等技术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
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很多人既好奇又不解,常常把他们归结为技术发展的结果。而全然不知道一股来自新世界的力量已经崛起,正在朝他们逼近,重新安排着他们的未来命运。而这个新世界就是数据世界,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
赵刚在《数据要素: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中提出了“四个世界”模型,把世界划分为物理世界、数据世界、精神世界(被还原的信息世界)和知识世界(认知世界)。
其中,数据世界由对物理世界的数字记录和构成,它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的桥梁。在数据世界中,人类通过数据将物理世界数据化,不断为其拓展边界,容纳世界万物。虽然数据世界只是由虚拟的符号组成,但是它们蕴藏着现实世界的信息,如同用镜子照出的现实世界的镜像。在数据世界中,人类将会超越自己的感性认知局限,利用海量的数据认知物理世界、改造物理世界。
或许有人认为,数字世界只是虚拟的社会,并不真实。然而,当代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大卫·查默斯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的书籍《现实+:每个虚拟世界都是一个新的现实》中,他认为是否真实不能仅仅依靠感官判断,而需要遵从存在、因果力、独立于心灵、非虚幻性和名副其实五条核心标准。在他看来,“虚拟世界并非虚幻的世界,而是真实的世界,虚拟事物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数据世界为什么会存在呢?
很多人认为,数据世界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互联网、传感器,以及各种数字化终端设备的普及,导致数据呈现出爆炸式的指数级增长。据IDC发布《数据时代2025》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将从2018年的33ZB增长到175ZB(?1ZB相当于1.1万亿GB)).

但是,技术只是一种实现的工具,却并不是数据世界的本质。真正的原因是,惠勒所提出的“万物源于比特”。曾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的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认为,万物(基本粒子及空间)源于量子比特,空间是量子比特的 “海洋”,基本粒子是量子比特的波动涡旋,物质本身是带着信息的信息。即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来描述,从而实现世界的数据化。所以,数据世界本身就是一种数字化存在,并非由我们主观所创造的,它是客观就存在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数据世界观,将刷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在《崛起的超级智能:互联网大脑如何影响科技未来》中,作者刘峰提出了互联网大脑模型,就清楚地揭示了数据世界如何运行。在下面这张互联网大脑模型图中,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谓的智能世界其实是建筑在数据世界之上的,大家天天熟视无睹的数据正在另一个世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认知即命运,无论你现在是否意识到数据世界的存在,你所抛弃的数据都将在这个空间重新创造巨大的价值。最终,它将会在物理世界影响你、改变你,决定着你未来的命运。因为它不仅仅是数据和技术那么简单,而是已经形成了了一种新的文明——数文明,一种更先进的文明。像其它文明一样,它势必要取代旧文明,重构这个世界。这是一种趋势,无可抵挡。


04

数文明:人类生存的底层逻辑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不容置疑,今天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由数据驱动的时代。海量的数据驱动着一切,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迹: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将人类带入了一种全新的文明——数文明。
数字化一切,一切数字化,数文明是以数字为中心的文明。在数文明体系中,数据不再只是记录的工具,而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 互联网,、物联网,都脱离不了数据。
它已经渗透在世界的方方面面,广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行为。
  • 数据连接一切:数据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让我们可以连接一切可连接的力量。

  • 数据驱动一切:数据驱动学习、数据驱动思考、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流程,一切都在以数据为中心,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 数据重塑一切:一切数据化,重塑各行各业,重塑人和万物,重塑思维和行为,创造新的价值。

从微观来说,数据对于个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是否拥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将直接决定着他的未来。那些拥有数据、具备数据头脑、掌握数据技能的个人将会在数文明时代更容易获得成功,成为未来的超级个体。因为他们不仅仅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重要资源——数据,而且利用数据可以为自己赋能,彻底抹平自己在现实世界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性。
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媒体写作。在自媒体写作爆火时,很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写作技能,就可以像导师一样年收入百万。实际上,他们学习完各种写作技能依然不能持续创作。不是没灵感就是没素材,要么就是天天写一些没有营养的陈词滥调。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他们学艺不精,而是因为他们缺少数据资源:持续的写作需要一个强大的写作数据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技艺再好,没有数据作为生产资料,也难以写出好文章。那些写作达人之所以写作好,并不仅仅因为他们的技巧好,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写作数据库,可以持续创作。
在数文明体系之下,一个人成长路径也被重新改变。过去,我们会以智商和情商来衡量一个人,而在数文明中衡量一个人的尺度是数商。数商是涂子沛老师继《数据之巅》《数文明》《善数者成》之后,在《数商》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数商就是对记录数据、组织数据、保存数据、搜索数据、分析数据、控制数据等以数据为对象的能力水平高低的一种衡量体系。
在数文明体系之下,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是每个人生存的重要能力,而数商所衡量的正是一个人对数据的驾驭能力。它以数据为中心进行衡量,综合判定一个人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否具备数据优势、数据实力和数据能力。
数文明,人类将以数据为生。


05

数据科学:数据世界“开矿掘金”的利器

今天很多人都面对着一个世纪难题:面对海量的数据,我们该怎么办?
消极者往往会大声宣扬,信息过剩过载,每个人必须远离信息干扰,过滤不必要的信息,回归现实生活,才能保持大脑的创造性,获得洞见和智慧。他们试图以一种鸵鸟心态来回避信息爆炸的事实,否认一个数据世界的存在。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所信奉的思维范式其实早已落后。
  • 科学始于观察:人类通过观察客观世界,然后归纳和总结世界的规律。

  • 科学始于问题:提出一个现有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各种猜想与假设并在实验当中验证。

今天,我们想在海量的数据中获取价值,所依赖的不再是“科学始于观察”和“科学始于问题”这些的传统思维范式,而是“科学始于数据”的新思维范式和途径。它是一门在数据世界生存的数据科学,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利用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事物规律、洞察世界真相。程学旗等大数据专家认为,“数据科学是方法论和本体论在数据价值实现目标下的统一”。即以数据驱动科学发现,用科学方法来研究数据,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数据科学是一门以数据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的出现将重塑世界,颠覆人类现有的认知。人工智能的出现,就是数据科学的成果之一。
2023年,人类迎来人工智能的大爆发。ChatGPT的表现惊艳了世界,它能够像人类一样创作小说、撰写论文、编写新闻。
但是,大多数人被它的神奇功能所迷惑,只把它当作一件工具,而忘记思考一件重要的事情:它意味着什么?
以往,我们认为知识源于人类实践、认知和思考,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知识。然而,我们从ChatGPT使用上发现,创造知识已经不再是人类的智慧专利,智能机器一样可以创造知识。
这意味着我们现有的知识认知、管理和生产体系将被颠覆,人工智能将参与人类的知识创造。同时,我们将改变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采用数据科学来从事知识创造:以数据为原材料,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转变。通过数据科学,实现数据价值的增值,发挥数据的潜在价值。无疑,知识的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改变,转向以数据挖掘为主要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的学习、笔记、写作、思考,都开始以与数据库(或者称作知识管理、第二大脑)强性关联在一起的原因。从表面上看, 通过建设数据库来存储数据是为了方便以后查找数据,实际上,根本原因是为了洞察、发现规律。
未来,是否能利用数据创造巨大价值,将取决你能否掌握数据科学。


06

总结

数据量化万物、数据驱动万物、数据连接万物,数据颠覆一切。
未来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我们将以数据为纽带,生存在物理空间,发展在数据空间,向数文明迁徙。数据将成为我们的重要生产资料,我们将以数据为生。谁掌握了足够多的数据,谁就在未来占有巨大的数据优势。谁能挖掘数据的价值,谁将发现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一样东西——数据库。它是海量数据的存储之地,也是数据世界的资源仓库,更是价值创造的无限源泉。我们之所以大费周章地阐述数据价值、数据空间、数文明、数据科学等数据概念,实际上都是为了数据库的建立作铺垫,它们是数据库日后运行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一个具备良好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的数字化公民,他才能将数据库真正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当中。
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数据库的支撑,与他人的竞争也将变成个人数据库之间的竞争。数据库是数字化公民的生产资源,正如哲学家利奥塔所言:数据库将是明天的百科全书,它超出了每个使用者的能力,是后现代人的“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