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卷娃还是输给了小时代

 贯泽 2023-07-15 发布于河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

兄弟们,昨天我被一份内卷娃娃的简历给震住了,像这样:

亮点我都标红了。

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根本没想到接下来会连续震惊……

北京鸡娃圈家长们看完这个简历,很快给出了结论——这孩子不行,在拼点招的那批娃里没竞争力,基本没戏,只能走随机派位了,看命。

兄弟们,我裂开了。

家长们的依据是啥呢?

英语水平在点招圈里只能算标配,不会脱颖而出。

语文数学根本不够看,数学的真正共识在奥赛。

三好的含金量也低,只是区级,不是市级。

兴趣爱好方面,声乐 钢琴 大提琴其实是才艺保底想试试合唱团的口子,不过这个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机性。

总之一句话:卷得还不够,硬指标弱。

结果还真如家长们所言,这个内卷娃娃没被点招上,最后随机派位去了普通中学。

当然,再次也是西城区的普中。

以上只是引子,根本不是本文的重点。

相信绝大部分读者看完都会觉得离谱,我也是这么想的。

这样一份简历,放到点招鄙视链里完全不够看,这是什么概念呢?

打个比方:巴菲特?他那点年化在我们投资圈就是垃圾——就这么离谱。

但鸡娃圈确实在用这种预期来看待下一代的教育。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再看见这种新闻,你不用焦虑,这种孩子没有任何普遍性。

这就是一小撮北京东西海鸡娃圈的内部游戏 中产爱上网抱(炫)(耀) 媒体小编喜欢这种流量密码——最终在网络上形成了放大发酵,进而带着一大批不了解总量和结构,只会把个案线性外推的网友一起焦虑。

我算是把中产的准入标准给摸透了:财富门槛非常宽松,但不焦虑不爱抱怨,绝对不算中产!

让我们把视角抬高一点,看看这场升学游戏的分布——东西海朝的牛校点招咱不说了,太卷太有限。

素质教育下,小升初不需要考试,就是随机派位,然后有的学校再搞个实验班,内部二八分化,靠实验班去拉平均值。

接下来,初中三年,开始中考。

北京中考满分660分,去年的分数段放出来会让大家惊掉下巴,像这样:

满分660分,北京640分以上的有5800人,650分以上的有3000人。

少得一分,落后几百名——不断地给小孩子灌输这种价值观,你的人生不能出错,每一分都代价巨大!

然而现实中,两个孩子相差一分,差距真就如此大吗?

还是考试难度压根就没想筛选尖子?

此外,上图还直观地展示了高分学生在行政区划上的马太分布——东西城看着弱一些,主要是地小人少门槛高,西城均价12万 ,东城均价11万 ,户口啥的咱就不说了。

剔除东西海朝再看另外几个区,这哪里是北京啊,恐怕教育资源连二三线城市都不如。

说实话,我要是家长,我也天天在网上发这些内容。

原因很简单:上图中你看到的每个数字,几乎都是带房竞争。

在网上渲染这种分布格局,塑造鄙视链,又反过来对房价形成了支撑,毕竟身价在里面,未来还得找接盘侠的。

还真不怕没人接——六小强、早培、八少八素、小五班……好坑就那么些。

这些黑话看不懂吧?没关系,不重要,就是家长们吸引同类的暗号而已,你不懂说明你不是鸡娃圈的。

再看本文开头的那个内卷娃娃,某种程度而言,她运气确实不好,不光是随机派位的运气,她出生的时间也比较内卷。

这是北京市户籍人口历年的出生人数:

内卷娃娃出生在2011年~2013年这波生育小高峰,人多,同辈竞争大。

当然最卷的还得是2016年和2017年二孩高峰,这帮小朋友这两年正好是上学的年纪,你再想想北京2021年的学区房行情,正好对上了。

那些有要娃打算的家长们,我想说,你们至少在择时上已经赢了一道,恭喜你们。

其它城市的家长,如果你们想生娃,我也推荐搜搜这种生育走势数据——比如去卫健委、XX统计公报、“数据团 ”小程序上,都不难找到。

不作为指导依据,但起码感受下趋势。

如标题所说,我更愿意把这个内卷娃娃的失意归因于时代。

这个孩子非常优秀,家世也好,毕竟是西城学区房 大量时间精力兴趣班堆出来的。

她的悲剧只是找错了参考系,选了一个过高的目标,同时对手多了些。当然她也不会关心后面的娃娃比她还惨,对手更多。

这是她人生的首次挫折吗?我不知道。

也许她的大聪明父母还会塞给她更多的参考系——初中有没有进实验班?中考的成绩和运气?高中排名呢?高考成绩和运气呢?大学呢?专业好不好呢?工作是否高薪呢?能否和有房无贷30万 车子身高180 的男生结婚呐?

希望她在每条鄙视链里都能处于上游吧。

当然,如果不顺利,大家更喜闻乐见。

哦对了,以上还只是北京的卷法,上海是另一种卷。

感兴趣的读者,推荐看看东吴证券消费组吴劲草老师的研究文章《2023上海小升初趋势研究》,草叔是上海升学方面的专家,我反正是看不懂啊,就感觉京沪都那样。

写到这里,我真心觉得双减政策太正确了!

北京恰好又是教育行业的集中地,从系统的角度看,那些失业的教培人并不值得可怜。

因为教培行业只是在增加排位赛的竞争烈度,对增量并无任何贡献!

升学率,卡的是比例,不是人数。985/211再怎么扩招,录取比例依然稳定在3%以内,不会提升比例。蛋糕从未扩大。

再看回报端:互联网行业正在缩减人力资本开支,金融行业在集体降薪,央国企在提高五率一利,高端制造业正在努力卷研发、卷生产去国外抢订单——这些行业为内卷娃娃们提供了最终的教育变现。

然而中产们似乎对此并不关心,还经常带着质疑和慕强的心态,对这些真正为下一代做大蛋糕的人叽叽歪歪、指手画脚、强调差距。

今天有点情绪激动,略毒舌。其实就是希望大家再看到类似新闻,别轻易走进那种“娃不精英就是废物”的叙事逻辑里。

很多家长都是隧道视角,全世界只有眼前那道光,那就是唯一的参考系,周围的世界和可能性都一片黑暗。

只要/只有怎样,才能如何如何——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因果逻辑。

然而现实里哪有那么多因果啊,绝大部分都是相关性而已。但是割韭菜要用因果逻辑,而且逻辑链越短越好。

最后真心说一句:别再用凡事都要分个高下的心态活着了!

我们所争的,也不过是在这个社会上的啄食顺位而已,累不累啊!

结婚人口和新生儿人口的总量数据已经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后来人的态度。

昨晚我还在情绪激动地和女搬砖工讨论这事,总之一句话:我坚决不要参与这种傻__游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钱日日谈(ID:tobeoldmone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