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慧:一生的修行,就是修好这8颗心!

 悦来阅好吧 2023-07-15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人生需守住八颗心,便可解脱烦恼、获得幸福、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平常心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释迦牟尼佛祖)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饭后,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便盘坐在座位上。

真正的真理就在最平凡之处,就在最平常的事物之上,平凡到极点,亦是伟大到极点。

《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拥有平常心,所谓穿衣吃饭即是道,平常心是道。真的平常心就是心止于至善,而不是忐忑不安,就是不计较输赢,从容不迫,就是干净而温和,宽容而镇定。
二、安定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译文:应当如何才能得到最高的智慧觉悟?如何降伏妄心?

一个人若没有安定的心,给他再多的名声和财富他都不会满足。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佛教认为,一念之间,人就会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佛要大加修行,根本就是要“善护念”,也就是要让这些烦恼“住”,要“降伏其心”。好好的掌控好自己的心念,千方百计把自己各种想入非非的想法停下,各种念头止住了,由此产生的各种痛苦自然也就消失了。

图片

三、奉献心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译文: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于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
提到布施,应当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布施后就忘记这件事了。只有这样,才能修得功德圆满。

对于别人的给予,我们要抱着感恩的心去接受和回报他们,人有感恩的心会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在为别人付出,同时每个人都在接受别人的付出,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感恩。

图片

四、无相心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译文:世间所有成形成体的,都是以心执相、都是虚妄的。如果见所有现象都是虚幻相,当知一切虚幻现象虽然有生灭变化,而实际上本来就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如来没有两样,那么,你若知道见诸相是虚幻相,就见到了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如来法身。

从大千世界到微尘,从国家到家庭,从感情世界到物质世界……无一例外,皆是因缘所生,并随条件之变化而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

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人和境,该来的让它们来,该去的就让它们去。不去执着,你才知道你还是你,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图片

五、进取心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佛的本意是要我们进取而不执着。进取代表着人们有某种上进心,有某种向上的追求。但我们在追求过程中,成功了,我很光彩,万一失败,就觉得没面子,这就是对成功的执着和过分在乎。

想要进取而不为所累,就必须要有空性的智慧,认识到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惟有这样,才能超越对现象的执着,心无所住,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失自在。

图片

六、无住心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感觉、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有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图片

七、当下心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译文: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

过去心不可得,意思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就应该放手,不应该有执念。过去的成就或者过去的错误其实都流水一样过去了,如果你想回到过去找到你心的真谛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为什么现在心也不可得呢?佛说过,一念之中有九十起生灭,以电光石火之快,尚不能比。心念的生生灭灭,当你意识到的时候,心念就已经成为过去。这就是“现在心不可得”。

我们之所以无法放下执念,是因为我们总是执迷于过去心、现在心或者未来心。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我们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心灵上的超脱。

图片

八、随缘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译文: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
一个人若能领悟到一切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名利、美色等,世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渐明白凡事不必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做事。

顺境时珍惜眼前所有,以良好的机缘去成就事业,活出幸福的人生;逆境时坦然地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依然能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如此,无论顺逆境,一个人都能坦然面对世间的悲欢离合、炎凉冷热,超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生死,随缘而行,无住生心,便能领悟人生的大智慧。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