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是以怎样的构思来构成‘朱’与‘绛’字的?

 吴山野士 2023-07-15 发布于浙江

古人是以怎样的构思来构成'朱’与'绛’字的?

朱:

《说文解字》:“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说文解字》:“丿,右戾也。象左引之形。凡丿之属皆从丿。”。

右戾而象左引之形犹男根之形者是丿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犹冒地而生,其下长根者是木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犹惟初太始道所立而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是一字之范式。

丿、木、“一”三范式叠加:犹松柏属之赤心木总称者(一指木心为赤者)是朱字之范式。

“朱”犹松柏属之赤心木总称者(一指木心为赤者)。(以松柏属之赤心为参照之相与比述为“朱”)

“朱”读zhū ㄓㄨˉ。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松柏属之赤心。如:《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指朱色的物品。如:《穆天子传》:“…朱(此指朱色缯帛)四百裹。”。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朱色,大红色 。古代称为正色。如:《楚辞·招魂》:“网户朱缀。”。《庄子·达生》:“紫衣而朱冠。”。《墨子·明鬼下》:“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韩非子·十过》:“ 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唐· 李朝威《柳毅传》:“朱鳞火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朱缨宝饰之帽。”。又如:朱印(朱色印记)、朱封(用朱笔在封口作标记)、朱押(用朱笔在封条等上面签字或画花押)。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朱砂”的简称。如:《隋书》:“出赤盐如朱,白盐如玉。”。 又如:磁朱丸(磁石、朱砂、神曲配成的丸药,治疗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

“朱”读shú ㄕㄨˊ。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古地名。 汉武帝 时置县,治所在今 云南省 昭通县 境。后立为郡。如:朱提。(读:shú shí)

绛:

绛:繁体字写作“絳”。

《说文解字》:“絳,大赤也。从糸、夅声。”。

《说文解字》:“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凡糸之属皆从糸。”。犹细丝能束之成线者是糸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夅,服也。从夂、午,相承不敢竝也。”。

《说文解字》:“夂,从后至也。象人两胫后有致之者。”。犹后至而至迭至者是夂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午,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阴阳交泰之正阳犹阴气欲从下向上啎逆阳,若矢冒地而出者是午字之范式。

夂、午两范式叠加:犹服而相承不敢竝退其下者是夅字之范式。

糸、夅两范式叠加:大紅如日出之色犹者红色累积浓厚之大赤者是絳字之范式。

“绛”是大红如日出之色犹红色累积浓厚之大赤者。(以大红如日出之色犹红色累积浓厚之大赤者之相与比述为“绛”)

“绛”读jiàng ㄐㄧㄤˋ。

相与比述本义:表示大红色。如:《说文》:“绛,大赤也。”。《广雅》:“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淮南子·地形》:“绛树在其南。”。左思《吴都赋》:“纶组紫绛。”。清· 姚鼐《登泰山记》:“绛皓驳色。”。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染为绛色。如:绛天(把天空染为绛色)。

相与比述衍义:表示古都名。春秋晋地。如:《国语·晋语》:“绛人也。”(注:“晋国都,在今 山西绛县。”)。又如:绛人(绛县的老人)、绛侯(指汉高祖刘邦的大臣周勃,他以功封绛侯,在铲除诸吕中起了重大作用)、绛老(本指春秋晋国绛县的老人,后泛指高寿的老年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