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抱歉,他才是最后的正常人

 抽屉电影 2023-07-15 发布于陕西

我们去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带入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是自己的价值观,通常情况下,自己认为这个人怎样,这个人在我们的心中就是怎样的,换言之,这个人与我们认为是对的价值观就是相悖的。比如说我们评价一个是有精神病,那么参看的对比项就一定是正常人,但我们没有想过,如果参照物不正常了,那么被评价为精神病的那个人,还是精神病吗?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或许能推翻这个定论。《我的朋友叫哈维》是一部奇幻影片,一个叫埃尔伍德的中年男人常年酗酒,且总是很热情好客。然而埃尔伍德有一个怪癖,他经常被人认为是臆想出来一个同伴,这个同伴叫哈维,且是一个大兔子。埃尔伍德也因此被认为是患上了精神疾病。家人非常担心,同时也努力的想要将他送进疗养院进行治疗。然而不凑巧,埃尔伍德出走了。

于是,一场追寻埃尔伍德的故事缓缓展开。影片《我的朋友叫哈维》试图为观众展现一个荒诞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缔造者本身并不荒诞,荒诞的来源是这个缔造者周围的环境。埃尔伍德的家人以及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臆想病症的患者,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一次为乐,然而埃尔伍德本身并不这样认为,他一直坚信哈维的存在且于这种存在之间,埃尔伍德跟哈维两个人相处的非常不错,然而某一天,哈维走开了,埃尔伍德不得不走上寻找哈维的道路,也正是这个时候,埃尔伍德的家人开始真的额意识到自己的亲人可能患病了,并最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将他送往精神病院。

本片的故事缓缓展开,我们作为观众却在看完后得知了这样一个真相,如果埃尔伍德口中的哈维真正存在着呢?我们该如何去盘点生活中的所有常见?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但是问题的答案本身就容易变成促使观众更加困惑的诱因。

当我们评价精神病人的时候,首先假定的是正常人是正常人,因此,与正常人行为或者是思想相悖的才会被当做是精神病人,对此,没有任何人有过更深层次的怀疑,然而当这种怀疑真正产生的时候,我们的衡量基础是不是会发生根本的变异?

哈维存在与否,影片给出了回答,这种回答看似荒诞,实际上却是颠覆我们认知的一个答案。接受这个答案,就意味着之前的自己所形成的价值观是值得怀疑的,否定这个答案,就意味着之前自己所形成的价值观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然而现实却并不容易这样被说服。

当我们觉得埃尔伍德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基于的参考是他酗酒,且整天醉醺醺的喜欢邀请别人来自己的家里作客。这本是一个人好客且热情的表现,然而却被我们认为是异常的开端。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加持,似乎并没有人会认为埃尔伍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欺骗者,同时也没有人会认为他患有精神疾病。然而我们却忽视了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正常的。

如果埃尔伍德的行为是正常的,那么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本片中的正常人的世界还会这么正常吗?这是一个疑问,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回答。我们似乎更加愿意相信哈维的不存在,因为只有哈维不存在了,埃尔伍德的一系列行为才会有一个合乎常理的解释,否则,一切就都难以理解,更别说本片中的一些既定事实了。

因此,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的现实是需要一定的价值观作为判断辅助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我们所看到的现实还真的是现实吗?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还真的是正常的存在吗?埃尔伍德的存在使得很多正常人都是安心的,如果埃尔伍德被送往精神病院之后,正常人或许会更加安心。然而这种安心却是建立在忽视了哈维的存在的二基础之上的。

当哈维用自己的存在打破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埃尔伍德看上去更加像是正常人了,而所谓的正常人却显得有些不正常了。

故事的最后,当埃尔伍德的家人们意识到自己的亲人没有生病的时候,他们或许接受了这样的回答,一系列的离奇的事情发生之后,或许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哈维是真实存在的,然而揭露出来谎言的总是那么个别人,真正的人群并不愿意接受触手可及的真相,人们更愿意睡去,哪管什么东西。

如果疯子没有疯,那么谁才是正常人?如果正常人不正常,而疯子的世界才是正常的,那么我们的现有的社会秩序该由谁定义?或许接受与否,并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

……

你好,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