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一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留下了很多千古名对和精彩故事。 下面讲一个清代神童方苞的对联故事。 方苞年少成名,后来又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 方苞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熟读四书五经,四岁的时候已经会对对联。 有一天,父母去地里干农活,方苞也跟着去了,正值谷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春耕,翻地,播种。田野里一片忙碌的景象,方苞在田野里奔跑。小孩子对什么都很好奇,一会儿跑着李叔的玉米地,一会儿跑到林间去捉蝴蝶,一会儿跑到王叔的水田里玩水,好不快活! 他们边干活,边唱歌,其中一位老农夫用稻草捆秧苗,嘴里还念着 “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听到这句话,很是感兴趣和好奇,就问老伯伯,这是什么意思啊?老农夫看着眼前这个稚嫩的孩童,笑呵呵的说道:“这是一句上联,这稻草就是父亲,这秧苗就是儿子,秧苗长大了就会变成稻草,他们俩抱在一起就是父亲抱儿子,就像你父亲抱你一样”。 方苞似懂非懂,嘴里嘟囔着:“稻草,是父亲;秧苗,是儿子”。老农夫看方苞在那里很认真的思考,问到,你能对出下联来?你还是一个孩子,如果你能对出来,我奖励你一包糖果。 方苞想了很久,还是没想出来,老农夫就说,看来我这包糖果,你是吃不到了,方苞看到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农妇正在挖竹笋,竹篮里已经装满了竹笋。看到此场景,瞬间来了灵感,于是望着老农夫说道,今天的糖果,我可是吃定了。我已经想到了下联。 “竹篮装笋母搂儿”。如果说稻草是秧苗之父,那竹子就是竹笋之母。老农夫不敢相信此绝妙下联,竟是一个孩子对出来的,不可思议,惊呼:“神童”于是老农夫愿赌服输,“糖果我干完活就给你买,你小子前途不可限量”。说罢,方苞很自豪的 如果是你来对,上联是“稻草捆秧父抱子”,你能对出合适的下联来吗? |
|
来自: 泛海乘风 > 《0509.趣巧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