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浙地》浙江图书馆情怀

 岁月凉烟 2023-07-15 发布于浙江

《行走浙地》“浙江图书馆”情怀

有生以来,一直对图书馆情有独钟。近十多年来,因为有了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除却疫情期间,几乎每周都要去浙江图书馆,抢占一个靠窗户的座位,静静地呆上一天时间。有时为了某个需要,一周去两次也为常事。这种图书馆情怀皆因儿时的经历,求知的欲望,也是因为向往那里幽静的环境和书香气息。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古往今来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是作为保存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它是以文献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的。

我对图书馆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情怀。儿时,图书馆是半个家,也是半个学校。说起在图书馆度过的美好时光,得追溯到很多年前。儿时,总是强烈地渴望去图书馆。进图书馆,就有一种如饥似渴的幸福感,面对图书馆里一排排一架架,数也数不清的书,我就像一个孩子第一次闯入霓虹闪烁的城市,不知所措图书馆静谧的天籁,只有读者的呼吸和心跳伴着思想的潮汐在起伏涨落。这里的氛围让我久久痴迷,仿佛有一种不知岁月的高贵,还有一种淡淡的书香和温暖。

每到图书馆,通常情况下是先是到报刊杂志阅览室选几份喜爱的坐下细读,手握一卷纸质报刊,总觉得更实在更有希望些。然后再图书阅览室读书。到了图书馆要闭馆的时候,再精挑细选两本书带回家。我借的书,总是还时比借时还新,因为偶有的皱褶已被我捋平、污渍也被擦净。我想象着和我有相同喜好的选择这本书的下一个人,希望他会有更好的心情。当墙上浅浅移动的光影提醒我天色已晚,我就带着这些令我怦然心动的图书馆时光回家。

这么多年了,我有时也问自己:“书给了什么?”我的回答永远是:“全部。”因为读书,改变了我人生的宽度和深度。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图书馆,见里边的人太多,没有空位,便在门口徘徊了个来回,最后还是没能进去,望望天边,晚霞已经退去,夜幕已拉开,几点星在闪耀。我决定回宿舍,这时,一个身影飘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来的,来了多久,因为刚才没有看见。想不到热闹的校园里还有这么个有如此“闲情雅致”的女生呢,我不禁喜出望外,看着就出了神,这个时候同学娜仁花过来了,一把将我拉进图书馆,恶狠狠地对我说:“跟你占了座位,你却在这看美女”欲辩解,娜仁花一把堵住我的嘴不让我说话,我也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也是多余,谁让我让她抓了现形呢。那几年时间,她为我占座的次数不计其数。为掩人耳目,那几年跟娜仁花的见面,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完成的。今日写这个“浙江图书馆情怀”的散文其实也是为了宣泄某种情怀。

春天的江城多雨,难得这样一直有太阳的日子,而且持续了好几天了。周末,想睡一个懒觉,吃一餐早点然后去图书馆寻一片宁静,读几页《史记》,写几行美丽的心情,顺便享受一下温暖的阳光。今天刚巧图书馆靠窗的位子,因为那儿有阳光暖,这样的好位置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是时常能觅得的。有时运气不佳娜仁花没为我占到座,只能退而求其次,在靠窗的第二一个位子,坐定,竟然忘了来的初衷,静静地享受起了这造物主冬日里的恩赐。阳光温淡,没了娜仁花的陪伴,我只能看窗外的天,远处我所能看到的只是阴黑的树的重影,似乎是高低参差的树,还有刚开放的树叶。我常常想,这世间是没有人不喜欢太阳的吧?就算夏天,也还是会在夕阳还未完全隐去时出来溜一圈和她告个别的,冬天就更甚了,天天盼晴天,因为我喜欢太阳,虽然同宿舍的人晚上睡前总是喜欢说细雨漫步很浪漫,秋雨看小说睡觉很惬意,大雨狂奔很刺激,我也赞同,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追着太阳

说图书馆,怎么说到太阳那儿去了,看来任何人都会有精力分散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先生的散文情真意切,娓娓道来,自然贴切,就像是跟你拉家常,好像是拉你身边的事情,很多质朴的真、善、美在不知不觉中深深的打动了你,感染了你,让你回味无穷,让你在潜意识中对比着什么:假如我也像他那样生活该有多好。或者我如果遇到他那样的生活场景,我也那么想那么做,那么一笔一划的抒写下来该有多好。很多读者认为是大家风范才如此。

我也喜欢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因为季羡林是国学大师啊。每次看到季羡林先生的书,感觉很受启发,有一天我和娜仁花一起进行讨论,也进行了一点概括:其实每个人的生活,虽然形态各异,但首先都是真实的,因此都有情真意切之内容之神韵,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如此,因此抒写下来,也都是一篇篇的好散文吧。差别当然是有的,只是外在的:名人因为有名人效应,影响力要大得多而已。

作为一个喜欢图书馆的人,骨子里始终觉得,对图书馆的感情应该纯粹。像图书馆这样的话题,更应该写成散文,而不是故事。

故事是需要情节需要戏味的,让故事发生在图书馆,感情上,总有些无法接受只应该是一个看书的场所啊。在那样的空间里,你的眼中不应该还有别的。爱情、友情之类的东西,在那个场所里,都应该是配角,顶多只是小插曲。图书馆是个灵魂的宝库,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灵魂积聚在这里,更不乏金光灿灿之辈,何苦还要罔顾其他?

在人的一生中,最初接触的书架和书,是至关重要的。你开头看的这几本,很可能就奠定了你未来的方向。图书馆的存在,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的意义,不同凡响。图书馆作为一个阅读场所,毫无疑问的,必然带来某种阅读节奏。作为一个喜欢读人,早期必然陷入在阅读的迷惘之海里面,必然有一段无所适从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书,不知道哪些书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又或者,你只知道自己喜欢的,却没有机会接触那些你有可能喜欢的。

所以,我期望有一天能去大英图书馆,那里曾是马克思和孙中山立论之处。我也盼着能逛逛美国国会图书馆,那里据说是全球藏书最多的地方。

但我更喜欢浙江图书馆;只要有可能,我更爱泡浙江图书馆。图书馆在我看来,是个可探险的丛林,可挖宝的矿山,那里是很有收获的地方。有时一个人穿梭在不同的阅览室,云游四海。幽静的图书馆,为我留下美好的回忆。图书馆里也许寂寞孤独,但是,在那里,终于懂得了知识的珍贵。而这种珍贵,与别人无关,与平庸和自卑无关。一直到以后的以后,我想我都会在心底对浙江图书馆保持一份绵长的思念,暧昧温暖。我将以日后的写作成就,纪念这段浙江图书馆情怀。

好像有点啰嗦了,不着边际,那就打住,不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