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DHK图书馆 2023-07-15 发布于辽宁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郎中在野外采药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大蜈蚣。

为了避免这条蜈蚣伤人,于是这个郎中就用随身携带的锄头把蜈蚣一下子砍成了两段。

郎中以为这样蜈蚣肯定会死翘翘了,过了一会儿他采药回来路过这个地方,听到草丛里面有动静,就躲在不远处观看,且发现草丛里面居然爬出来一条比之前更大的蜈蚣。

而它见到小蜈蚣受伤了,于是就在草丛中衔来了一片绿叶,然后再把砍成两截的蜈蚣拼接在一起,之后在把这种绿叶嚼碎了,敷在小蜈蚣受伤的地方。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等过了一会儿,这只被砍成两截的蜈蚣居然开始蠕动起来了,再过一会儿,分为两截的蜈蚣居然合在一起了,并且跟着大蜈蚣慢慢的爬到草丛里面消失不见了。

郎中看到这里,感觉非常的神奇,认为这种绿叶子可能对骨折、骨伤有用,于是就采摘了一些带回去。

后来真的村里有人去山里干活摔骨折了,这让郎中想起了之前所看到的,立马拿出采摘的草药,把它敷在患处然后包扎好了伤口,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过了没多久这个受伤的村民就说他的骨折好了,并且已经能下地走路、干活了。

从这以后,这种寻常的植物就因为具有神奇的接骨的功能,而被村民取名为“接骨草”。当然了这个是传说,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一种植物,而且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常见的,你们认识吗?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主角就是接骨草,在民间也叫它八棱麻、英雄草,陆英、大臭草等,甚至以前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说的就是这种叫接骨草的植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八棱麻就是大名鼎鼎的接骨草

八棱麻只是民间的一个俗称而已,当然了它也概括出了这种植物的特性,它长得有点像麻这种植物,而且茎干上有八条明显的棱。

事实也是如此,八棱麻的学名叫接骨草,它是五福花科接骨木属高大草本或亚灌木。这种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茎上面有明显的棱条,而如果你仔细数一下多数都是刚刚好八条。如果你把它折断了,会看到白色的白色。

八棱麻的叶子是互生或者是对生的,窄卵形,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成蓝色腺体;摘下来放在手里揉搓闻起来有点臭味,因此有些地方也叫它大臭草。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另外八棱麻的果实也很漂亮,它的花期是在4-5月份,是白色的小花,而果期是8-9月份,果子是圆球形的,成熟了以后是红色的,看起来也非常的诱人。

八棱麻在我国的分布也算广,在云南、四川、贵州、河南、山东,还有长江流域等都有分布。这种植物爱生长在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耐寒性,也耐阴,所以多是生长在山坡灌木丛或者是草丛中。

八棱麻有什么特别之处?

从前面的传说故事来看,它对骨折、骨伤是有不错的效果的,虽然故事有点夸张,但确实八棱麻在接骨方面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要不然也不会被取名为“接骨草”了。

这种植物的根、茎、叶、花及果实都是可以入药的,其中它的根或全草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之功效。在古代的很多医学典籍中都有对接骨草的记载,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药性平和,适用于跌打损伤,接骨治疗,捣碎可食。”

意思是说它的药性平和,对于跌打损伤等造成的骨伤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方法也简单就是直接把它捣碎了敷上或者是内服也可以。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在生活中,一般骨折还是比较常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老人、小孩子等人群发生的概率最高。而在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人就会去山里找八棱麻这种植物,无论内服还是外用都可以。

内服就是把它切成段,然后和猪骨头一起熬煮,这样喝汤就可以了,早中晚三次,坚持几天就好了。而如果是情况比较严重的,还可以同时配合把接骨草捣烂敷在患处,用纱布固定,每天更换一次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八棱麻还有润肺止咳,消炎杀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还有把八棱麻当野菜食用,是因为它也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比如把八棱麻和鲮鱼一起清蒸着吃,不仅鲜嫩可口,还有股独特的野菜香味,而且关键是它还补筋骨,祛风湿的作用。

“打得地上爬,只怕八棱麻”,你认识八棱麻吗?真如此厉害吗?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植物还有不错的观赏价值,它的枝叶碧绿,株型优美,且花果都能观赏,因此把它栽种在院子里,花盆里面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性植物。

如果你在野外见到这种植物了,可以采摘一些带回去,因为它直接扦插就能活。你们认识八棱麻吗?有没有把它当野菜吃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