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藏楼诗笺注》0164

 毕天增 2023-07-15 发布于黑龙江

0164-1

海藏楼试笔   以下戊戌


沧海横流事可伤,陆沉何地得深藏1)廿年诗卷收江水,一角危楼待夕阳2)。窗下孔宾思遯世,洛中仲道感升堂3)。陈编关系知无几,他日谁堪比辨亡4)


【笺注】

据《郑孝胥日记》,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初一(1月22日),郑郑孝胥“竟日不出。作《海藏楼》诗”。即此诗。“海藏楼”三字,始见于此诗,意取宋苏轼《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之一“万人如海一身藏”诗句之意。此时郑孝胥租屋于虹口寿椿里一楼,以此名称此楼。试笔,旧时文人有正月初一写诗习俗,称为试笔。

    此诗纯发感慨,抒发对时局危亡的深沉忧虑。

1)沧海”二句:像沧海横流,国事令人哀伤,在何处隐居,才得以深深隐藏?

沧海横流,海水到处泛滥。比喻时世动乱不安。晋范宁《〈穀梁传〉序》:“孔子覩沧海之横流,迺喟然而叹曰:'文既没,文不在兹乎!’”

陆沉”,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郭象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

首联感叹国势如沧海横流,隐居之人也难以逃脱。

(2)“廿年”二句:二十年的诗卷,容纳如江水流逝的岁月,在这高楼一角,等待着夕阳西降。

收江水”,指收尽流逝岁月。江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颔联写自己二十年来阅历岁月,写入诗篇,如今在海沧楼中一角,眼看国家如夕阳西沉。

(3)“窗下”二句:孔宾听到窗下呼唤,想到遁世;仲道来到洛阳太学,登堂感慨世将大乱。

孔宾,《晋书·隐逸传·祁嘉》:“祈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馀,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祈孔宾,祈孔宾!隐去来,隐去来!修饰人世,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西至敦煌。依学宫诵书。贫无衣食。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西游海渚,教授门生百余人。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竟以寿终。”

洛中”,指洛阳。

仲道”,《晋书·隐逸传·董养》:“董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也。泰始初,到洛下,不干禄求荣。及杨后废,养因游太学,升堂叹曰:'建斯堂也,将何为乎?每览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至于杀祖父母、父母不赦者,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奈何公卿处议,文饰礼典,以至此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作矣。’因著《无化论》以非之。”

颈联连续用《晋书·隐逸传》中的两人,书写大乱将至,隐遁避世的悲哀。

(4)“陈编”二句:校订这古书,知道与世运关系不大,他日谁的文章可堪比作陆机的《辨亡》?

陈编”,指古籍、古书。唐韩愈《进学解》“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郑孝胥自注:“时校定《经世文续编》。”

辨亡”,西晋陆机所著《辨亡论》,分析吴国亡国的原因。

尾联则自正校订的《经世文续编》引起感慨,谁能写出陆机《辨亡论》似的文章,提醒国家危亡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