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康伯《系辞注》

 新用户38922816 2023-07-15 发布于海南

主敬以立其本

魏晋时期,很多玄学家都有花心思注释《周易》。

不过,现保存下来的善本,只有王弼(魏)的《周易注》和韩康伯(晋)的《系辞注》。王弼注未及《系辞》等传。估计韩康伯读王弼注,意犹未尽,因而补之。孔颖达(唐)将此二注收入《周易正义》,流传至今。

这样,合他们三人之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通行本。

 1.

韩康伯的《系辞注》可以说是对王弼易学的发展。

注《系辞》,韩康伯不仅引用王弼《周易注》和《周易略例》,而且在理论上有新的阐发;同时,他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从义理的角度来说明《周易》的原理,进一步将《周易》玄学化致其成为「三玄」之一。

大体上看,韩康伯阐发《周易》性质,要点有四。

(1)八卦备天下之理

在韩康伯看来,八卦当中已然具备——天下之理。

不过,韩康伯也指出,八卦(每卦三爻)还不能穷尽事物的变化,所以重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用来象征事物变化,借此以明人事治乱之义以及因时而动之效(《系辞注》:「夫八卦备天下之理而未极其变,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动。用拟诸形容,以明治乱之宜;观其所应,以著适时之功。」)

图片
©晋·韩康伯《系辞注

也就是说,天下之理和变化之道都隐藏在卦爻中。

这意味着,《周易》「托象以明义」,义是根本。

因为这个,韩康伯认为应绕到象的背后探求其义!

讲真,这一类道理现在听来似乎稀松平常,是不?

可是,对于魏晋时期的人来说,简直是振聋发聩!

(2)乾坤皆恒一其德

《系辞注》突出乾坤两卦,视其为「易之门户」。

另外,还指出,乾坤以刚柔为永恒之德、来化生万物(《系辞注》:「确,刚貌也;隤,柔貌也。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

图片
©晋·韩康伯《系辞注

也就是说,韩康伯一心本着易简(《系辞》:「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精神,视「乾刚坤柔」为万事万物化生的——根本原则。

正如他在注释中讲,「极易简则能通天下之理」。

于是,韩康伯以「乾刚坤柔」为原则统率一切了。

(3)非忘象无以制象

韩康伯认为,除了讲理外,《周易》还讲象和数。

那么,理、象、数这三者,究竟有些什么关系呢?

韩康伯说,卦象和蓍数都是有形之物,是用来显示易理的,乃易理之用;至于易理自身,则是超越象数的,正因为超越象数了,才可能统率象数(《系辞注》:「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

图片
©晋·韩康伯《系辞注

不必说,这以理为体对汉易的象数之学是个打击。

(4)体「神」以明理

易之理既然超越了象和数,人们如何去认识它呢?

韩康伯依据「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系辞》),提出——以神明理。其所谓的「神」,既排斥感性认识(「不假于象」),又摒弃理性分析(「何思何虑」),于是引向了神秘的直觉主义,这样玄学的味道更浓了。

图片
©晋·韩康伯《系辞注

哈,这和王弼的「忘象以求意」一个德性,对不?

 2.

同王弼一样,韩康伯通过注释《周易》宣扬玄学。

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得出相似的结论,即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所谓「无」,并非数学上的零,乃虚无实体;此虚无实体——比如道——虽无形无象,却是一切有形有象之物——比如阴阳——的根本。这意味着啥?

道,是阴阳赖以存在的根据(《晋书》:「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

道,既非阴阳变化的过程,又非阴阳变易之规律。

瞧,这显然是对汉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否定!

 3.

大体上看,韩康伯从取义说出发,追求象数背后的理;还有,他认为易之理既是形而上的又是超经验的,将易学引向思辨哲学之路。

韩康伯对《周易》的理解直至今天仍有很大影响。

穷理以进其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