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在 1978 年将原发生性低血压定义为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低于收缩压( SBP)90 mm Hg和/或舒张压(DBP) 60mm Hg, 同时应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低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 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进行低血压的横断面分析, 以人群血压后10%百分位数作为界值: SBP ≤98mmHg 并且 DBP≤60mmHg。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混淆低血压和贫血的概念,二者虽然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表现,但二者完全不一样,低血压是指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下降,而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下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消瘦及年龄大等人群容易发生低血压。 遗传学研究表明,低血压可能与遗传相关,但父母低血压病史对女儿影响更大。 原发性低血压患者容易发生疲乏、虚弱、头晕等症状,部分低血压患者无法胜任长期站立的工作,急性血压下降甚至可诱发心绞痛及脑卒中; 也有研究认为低血压和抑郁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大部分原发性低血压的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仅需要加强锻炼就可以。 原发性低血压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交感神经系统及遗传可能和原发性低血压相关。 服用药物(包括降压药、硝酸酯类药物)、心肺疾病(包括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肺栓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血容量不足(包括大量出汗、饮食摄入减少、出血等)、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病、先天性肌病等)、慢性营养不良及不适当的减肥等可能导致低血压,部分低血压患者是在餐后、饮酒后、排尿后、体位改变等特殊情况下诱发。 对于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低的情况,应寻找血压低的原因,根据是否有低血压的症状、血压水平及个体情况等进行个体化降压方案调整。 部分高血压患者在夏天时可能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需要调整降压方案。老年患者还需注意有无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 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高血压患者血压不低于120/70mmHg,我国高血压指南推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舒张压不低于60mmHg,对于老年同时存在衰弱、年龄≥80岁、双侧颈动脉狭窄程度>75%应适当放宽降压目标值。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蹲坐后突然站起,加强锻炼,改善体质,改善睡眠,出汗时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饮酒及喝咖啡,必要时可适当摄入盐水及穿弹力袜。 当出现可疑低血压症状时可收缩小腿肌肉或者勾起脚尖,症状明显时应尽快在安全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并及时呼叫寻求帮助。 低血压中医治疗有些疗效,证型主要包括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亏虚、心肾阳虚等,需在中医师辨证下处方。中药方剂中常含有黄芪、红参,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一定升压作用。 ![]() 您的关注就是对小编辛苦工作最大的赞赏! |
|
来自: rwm1110 > 《低血压/夜间血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