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志红专栏」:奔跑的轮子

 太行文学l苑 2023-07-16 发布于河南

一个如常的早晨,我在龙湖边散步。忽然,一阵从未听过,催人奋进的音乐声由远及近,循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一群穿着印有黎明脚步的红色体恤的人跑步而来。前面开道的正是他——奔跑的轮子。他坐在运动轮椅上,两只手不停地拨动轮椅的两个轮子快速前行。他的跑友们则呈扇形分布于他的周围,犹如众星捧月般。踏踏踏,他们的足音底气十足,富有节奏和韵律,那是清晨龙湖边一首动听的晨曲。偶尔他们会小声交流几句,大多数时候,他们只看眼前的路。他们眼神专注,目标明确。奔跑,是他们清晨在这个小城展现自己的最佳方式,也是龙湖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听着那催人奋进的音乐和那铿锵有力的步伐,看着那奔跑的勇往直前的气势,让我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跑了起来。可惜只跟了一小段就累得气喘吁吁,跟不上了。

他们很快跑得没影儿了,可他们奔跑的画面却久久停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多么给力,多么充满活力,多么生机勃勃的一群人啊!尤其是坐在轮椅上的他,一脸的阳光,坐着,却呈奔跑的姿态,不由不让你思考:奔跑,难道只能用脚吗?像他,用手居然也呈如此美的姿势。残缺,只是相对的,像他,应该比很多健全的人更加健全。

我不由在心里盼望着再次碰到他们。

后来的日子里,偶尔撞见过他们,每次远远地听到那音乐,我就精神振奋,脚步不由得飞奔起来。悄悄地在后面跟跑一段,累得跑不动时再停下来目送,直到见不到他们的踪影。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在心里给他命名为轮椅上的跑者,后来我才知道他微信的网名叫顺其自然,抖音网名叫奔跑的轮子。多么符合他心境的名字,顺其自然接受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让轮子奋起飞奔!

从此,我每天都盼望着见到轮椅上的跑者。他领队的模样,他那双不停地拨动轮椅、灵活而富有活力的手,他昂首挺胸,奋发奔跑的姿态,都在我脑海里不停地闪现。我常常想,他肉体上的那双脚虽然无法行走了,但他心里一定一定长着一双无比健康的脚,才让他总是呈奔跑的姿态吧?

终于有了一次跟他面对面聊天的机会。他长着一张普通的长方脸,北方男子特有的紫膛肤色,给人十分健康的感觉。一双不大的眼睛纯澈明净,波光闪闪,笑意氤氲,那张薄唇角总是上扬,仿佛总有开心事。

谈天中,我知道了他受伤已经快二十年了。那时候的他才三十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某城市里有自己的家族企业,有车有房。一场意外的车祸忽然就剥夺了很多。脊柱受损,导致的截瘫让他不但不能堪当家族企业的重任,而且开始往返于各大城市的各大医院看病。他的天空一下子由阳光明媚的艳阳日变为了乌云压顶的灰暗世界。他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虽然医院一次次判定他恢复的可能性很小,他还是不甘心地奔波于各大医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在了看病上。直到花完了积蓄,依然不见起色,而这时已经离他出事十年之久。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难道我一辈子就这样在医院耗下去?人生苦短,我不能再这样了,我需要接受现实,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活着的方式。

从此,他不再唉声叹气,他努力调整,尽量让曾经的笑意回到脸上。他首先开始锻炼自理能力。从一开始的时时处处都需要家人的帮忙,到慢慢的吃喝拉撒睡全部靠自己,再慢慢地出门找项目,做生意,到屡次出远门参加残疾人活动,再到自己出门旅游。近几年,他几乎已经跟正常人无异了。

在我们聊天的间隙,他张罗着给我打开饮水机,取了一次性水杯,我说不想喝水,他连忙去轮椅后面的旅行包里取出他刚买回来的李子,要去厨房给我洗,我连忙走过去要自己洗,他说不用,说着便麻溜地拿盆清洗,再去水龙头冲洗,一切都是那么麻利,甚至还要比正常人麻溜。我不由夸他,他说娘三个儿子,没有闺女,他是老大,小时候娘把他这个老大当闺女使呢!除了推车挑担、筑地出粪、割麦剥玉米这些基本的农活外,还有女孩子干的摘棉花,给棉花打叉,给娘搓纳鞋底的绳子,洗衣做饭等等,没有他不会做的。他说啥也要让我吃几个李子。说这是桃源离胡李子,可好吃了。盛情难却,我开始吃他洗好的李子。李子一掬两半,离胡,咬一口,脆爽酸甜,一直甜到心底。

聊到某个话题,他总是微微仰头,开怀大笑,爽朗的笑声叮铃铃在屋子里回荡,一下子把周围的空气都改良了似的,觉得整个空间里都是愉悦的、积极的因子,我想,即使是多么悲观、抑郁的人也会被感染被影响得明朗起来的吧。

看他的状态我猜测他一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个善解人意,品貌双全的好妻子,有一两个乖巧可爱的孩子。从他的口中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他出事时,妻子还不到三十岁,大儿子才两岁。一开始的几年自己无法自理,都是妻子一边带孩子,一边全身心地照顾自己。他说跟他一样遭遇的熟人里,除了他和妻子,没有不离开的。没有哪个女人愿意面对那样一个丈夫,可是妻子做到了。当我夸赞他的妻子时,他说,不过,谁都不是完人,哪个人没有缺点呢?我家那位有时候脾气也不好,也发脾气,我就让着她,由着她发作一阵,谁让咱是男人呢?女人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摊上我这样的丈夫的女人了。言语之间,是对妻子的感激、赞许和疼爱。

他是一个活跃分子,跑友们去哪儿游玩,一定少不了他。阳光下的向日葵地里,他迎着朝阳,笑意粲然,做着点赞的手势,那是他和跑友们在奔跑了十公里以上时的合影。离家上百里地的刘家庄园里,有他游玩的足迹,冰天雪地的某旅游景点也留下了他打卡的记录,甚至公园高高的台阶上也有他自己拨动轮椅,一级一级慢慢下来的镜头。原来他的运动轮椅可以拆卸、折叠。他出行需要乘车时只要把轮椅拆卸、折叠就可以放到后备箱里。他说他出远门也一点不用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完全行。他说要想不被别人嫌,必须自理,不但自理,还需要为家庭创造价值,这样才能活成自己和别人喜欢的样子。

疫情期间,无法出门,他就每天在床上做简单的上肢仰卧撑,锻炼自己的臂力,偶尔发个抖音鼓励自己,也鼓励那些因疫情无法出门而郁闷至极的人们。慢慢地,他的跑友们习惯了他每天意气风发地拨动轮子奔跑的日常,偶尔他缺席,大家都会觉得很不适应,会相互打听他的消息,给他留言问候。有次,他不小心摔了一下,住进了医院。跑友们便纷纷打听,看到他发到抖音上的消息时,大家争先恐后地送上了满满的祝福和期盼,期盼他早日归队,说没有他的队伍里,大家会很不适应。他得到大家的祝福和鼓舞,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有了一种使命感,必须尽快好起来,尽早归队。把自己那份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注入到每一个细节里。

聊天中,我知道了他自从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后,就开始寻找项目,考察过超市、奶茶、凉菜、串串等各种风味小吃。曾开过手机店。做过几年串串生意,自己每天早早起床去菜市场进菜,回来妻子帮他一起洗菜、穿串,他负责看摊营业。后来又做了别的生意。他说疫情过后现在的生意一般般,他已经考察过一个新的项目了,这个项目需要在繁华地段开店,由于没有合适门店,暂时没有做。据我所知,他说的这个项目现在确实在各个城市火爆。

到底是什么让他这样一个截瘫人士居然有着比常人还要旺盛的生命力呢?

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一句:只要心能够到达的地方,就没有脚步到不了的地方。一个人只要有梦想,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不管多久总会有抵达的那一天。

【作者简介】:刘志红,笔名雪飞扬、刘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有作品刊于《阳光》《短篇小说》《佛山文艺》《牡丹》《新安江》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