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宁之问”:如果我是小学生我可以回答,但很可惜我已经上过大学了

 Kwshan 2023-07-16 发布于广东
Image
颜宁学者颜宁最近在个人微博上讲述了参加博士生推免面试时提出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公众热议。
她的问题是:
     假设时间来到10年后,你已经功成名就、资源充沛,那么最想探索的科学问题是什么?
      或者说这一辈子有什么科学问题或者技术难题,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觉得今生无憾了?
据颜宁所言,她问了20多位同学,但没有一位的回答让她“眼前一亮”:有的同学说一时半会还没想好,有的只能泛泛说一些兴趣,还有的干脆一脸茫然。
看得出,颜宁有点失望,她很期待“有一两位同学能脑洞大开地讲讲—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学研究对象”,希望他们能找到“让人发自内心想钻研的”问题。
颜宁之问究竟问的是什么?
对大多数人来说,积极学习或者提升自己的学历都是为了毕业之后能谋求一份更好的工作,甚至在如今,很多大学生会把考研当作暂缓就业压力的手段,更多是从功利和商业的角度出发去追求更高的学历
但颜宁作为著名生物学家,作为在这个领域已经不用再为名利去战战兢兢的杰出人物,想从学生的身上看到的是更多的理想和抱负

“颜宁之问”真正问的,并非学生最想探索什么科学问题,而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感,是我们的学生到底有没有科学创新精神,是我们的高校乃至社会,能不能培养出敢想式、创新型的顶尖人才?

何为真正的优秀?是指超高的分数、漂亮的绩点还是指对于科学研究的由衷热爱、为人类造福的无穷热情?

“颜宁之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8年前的“钱学森之问”。对比之下,无论是当下的科研条件还是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巨变,但一个共同的疑惑依然存在:我们距离培养出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到底还有多少路要走?

中国青年网指出,创新博士选拔方式是回答“颜宁之问”的关键。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研究生以前的学习阶段,更多是在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方式也更多是应试性的。但是博士生显然已经拥有了充足的专业知识,他们的任务绝不是复述书本上已有的发现,而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努力突破人类认知的边界。

     而对于博士的考查,也不应仅仅考查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以选拔出有发展潜力的学者为目标。因此,理想的选拔过程,应当鼓励考生跳脱出模板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向老师展示自己从事学术研究的初心、决心和信心,从自己的学术旨趣和学术理想出发,讲好自己的科研故事,展示自己的学术积累。开放的分享、自由的表达、创新的观点与敢为人先的勇气,应成为考生们在选拔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当前,博士生招生选拔的形式愈发多样,为的就是挑选出有全球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学子,让更多具有科研潜力和学术理想的学生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其成为真正的未来学者。”

颜宁之问带来的提醒:
追求梦想虽是个人行为,但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实现;
有了公正、合理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有条件、有能力去实现梦想、追求幸福。
唯有如此,同学们优先考虑的才会是“发自内心想钻研的科学问题”,而不是“几分的文章”。
而这,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