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漫步之心情 2023-07-16 发布于湖南

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不得不否认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具有一定的欲望和一定的好胜心。

没有人愿意非常主动的向别人低下自己的头,

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心目当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尊严,只是有的人比较强,有的人比较弱。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一、每个人都一样被关注

而且每一个人其实都有被需要关注的需求,

其实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注意成为众人之中的焦点。有这种心理和心态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需要注意,一定需要把握好尺度,

要是把握不好尺度的话,这种心态就会成为一种病态的心理。

我们经常说在我们的世界当中,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平等的,但是这种生活平等。

大多数都只是在法律地位上面的平等。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而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平等的,就比如说在层次方面。

每个人根据不同的认知水平,教育能力,财富地位等等,都会分为不同的层次。

二、人类都有不同的层次

通过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往往那些生活在低层次的人,

他们总是喜欢张扬自己的,与众不同,彰显自己的个性,甚至是喜欢铺张浪费。

而且他们非常喜欢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来展现自己,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赏。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说的好听一些只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其实从本质上来说,

这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平台和方式罢了,他们只是在给自己设立一个虚伪的人设。

就比如说很多人就会通过微信头像来给自己设定一个人设,

希望通过这种虚伪的手段来获得别人的好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层次越低的人,他们就越容易用以下的三种头像作为自己的微信头像。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三、低层次的人喜欢用这三种头像

(1)第一种情况就是用自己的自拍图片当做自己的微信头像

其实观看我们的好友列表可以发现,有不少人都是用自己的自拍当做自己的微信头像的,

一般来说,这种人大部分都是比较自恋的人,认为自己的颜值比较高,

对自己的外貌感觉到十分的满足和自信,所以才会用自己的照片当头像。

但是还是要分情况说的,要是有些人用自己的全身照当做自己的微信头像,

那就说明他们对于自己的身形以及身材都是比较自信的,想要向自己的好友展示身材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但是深究原因,其实他们可能以前在生活当中被别人嘲笑过自己的长相,或者是身材,

所以才希望通过自己的微信头像向别人证明自己。

(2)第二种类型就是使用那种炫富形象的头像

在生活当中,有些人想尽办法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形象,

向别人展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无论是通过朋友圈还是通过微信头像,

反正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向别人说明自己是一个有钱人。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所以这种人一般的头像都是戴着墨镜或者金链子的头像,这种头像看起来一般比较油腻,

他们其实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有钱人都是比较低调的,并不会像他们那样到处去炫耀。

心理学家表示,要是一个人长期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他们就会越容易向外炫耀什么,

这是因为他们内心当中有着很强的自卑心理,所以很容易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3)第三种情况就是用那些阴森的图片当做头像

用阴森的图片当自己的头像会给人一种非常恐怖和阴森的感觉。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这可能正在说明他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好,又或者说最近的心情非常的低落,

很多事情没有办法自己去解决,而且他们或许内心当中想要改变或者摆脱这样的状态,

但是因为现实的因素一直都摆脱不了。

这一类人大部分他们的性格都是比较内向的,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和交往,在生活当中总是逃避事实和现实,

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会主动的去解决,他们可能已经放弃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微信头像心理学: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用三类头像“自我欺骗”

也放见了那些关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甚至也已经放弃了自己。

但是他们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就会清醒过来,希望自己能够摆脱这样的情况,

所以他们用这种阴森的图片当做头像,也可能是向外界求救的一种方式。

以上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那些低层次的人,可能会用到的微信头像,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以后,就可以翻看自己的好友列表,看看有没有这样的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