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纲目》鲟鱼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7-16 发布于辽宁

鳞部第四十四卷 鳞之四

鲟鱼

    (《拾遗》)

    【释名】 鱼(寻、淫二音)

    时珍曰∶此鱼延长,故从寻从覃,皆延长之义。《月令》云∶故有王鲔之称。郭璞云∶大者名王鲔,小者名叔鲔,更小者云∶周洛曰鲔,蜀曰明溺海死,化为此鱼。盖尉亦【集解】藏器曰∶鲟生江中。背如龙,长一、二丈。

    时珍曰∶出江淮、黄河、辽海深水处,亦 属也。岫居,长者丈余。至春始出而浮阳,见日则目眩。其状如 ,而背上无甲。其色青碧,腹下色白。其鼻长与身等,口在颔下,食而不饮。颊下有青斑纹,如梅花状。尾歧如丙。肉色纯白,味亚于 , 骨不脆。罗愿云∶鲟状如鬻鼎,上大下小,大头哆肉 【气味】甘,平,无毒。

    诜曰∶有毒。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动人忌之。勿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食之,成咳嗽及症瘕。作 虽珍,亦不益人。

    【主治】补虚益气,令人肥健(藏器)。煮汁饮,治血淋(孟诜)。

    鼻肉 作脯名鹿头,亦名鹿肉,言美也。

    【主治】补虚下气(藏器)。

    子 (状如小豆)

    【主治】食之肥美,杀腹内小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