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住秦岭文化三大核心理念,这是西安大发展不可错失的时代使命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3-07-16 发布于陕西
Image

中央水塔,

中华民族祖脉,

中华文化重要象征。

这是秦岭文化三大核心理念,这是大西安发展不可错失的时代使命。

“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

秦岭地理核心在西安,秦岭文化核心理念已经很明确,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秦岭是国家的中央水塔。

祖脉,就是祖山,就是崇山。

中华民族的祖先,依靠着秦岭生存繁衍,并传承永续地发展。今天,自然不能掘祖脉,不能挖祖山,而是要崇敬祖脉,推崇祖脉秦岭。

毕竟,这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山脉。

因其历史悠久而被称之为中华民族祖脉。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存在的神话传说和考古遗迹在祖脉秦岭地区的诞生极其众多,包括华胥氏、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唐尧氏,虞舜氏,大禹氏,有崇氏、有邰氏等等,这些民族先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后来形成夏商周秦汉唐等历朝历代的王朝史,更是围绕秦岭地区而交替传承着。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岭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重视,当然在看到秦岭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列祖列宗,感叹古老历史的时候,都会发自内心地崇敬列祖列宗。

正是因为秦岭山脉代表着民族历史的开端,从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秦岭文化、研究秦岭文化、传承秦岭文化,关键要抓住秦岭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突显的三大核心定位:

Image

一、保护中央水塔,凸显秦岭生态文化定位

抓住秦岭生态文化定位,就是保护好这座我国中央水塔。秦岭西起昆仑山,东至大别山,堪称我国南北方的生态拉链,左衽黄河,右衽长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中国“南水北调”等重要工程实施乃至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秦岭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老百姓尝到越来越多的甜头,绿色发展的实践体现在守护秦岭绿水青山,发挥秦岭山区农村环境优美的优势,充分与旅游业、休闲娱乐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秦岭南坡各地以茶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赏景休闲,成就“茶旅融合”绿色产业,为秦岭环境保护贡献了一分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注入新动能。

每年夏天,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总会凉意四起,吸引从全国各地前来旅游的人们,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下,聆听流水潺潺的空谷泉音。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超过90%,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清幽的潭溪瀑布、独特的峡谷风光和罕见的峰林景观。许多游客走下步道,走到水边,呼吸新鲜空气,拥抱绿水青山。

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的主峰牛背梁,作为秦岭东段最高峰,海拔2802米,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的栖息地,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山峰得名。这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牛背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林麝等2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是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

秦岭天然氧吧名不虚传,特别适合夏天避暑,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离不开精心呵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曾经的“砍树人”如今变身“看树人”,这些森林生态卫士们用初心和使命浇灌涵养着秦岭这一片绿水青山。

秦岭不但拥有“绿水青山”,也为周边百姓送上了“金山银山”。终南山寨距离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地处秦岭主脊南侧腹地,已经成为集秦岭村寨、客栈群落、峡谷运动乐园等于一体的运动康养休闲特色小镇,自家的住房既可以办民宿,也能开饭店,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自主创业增收。

陕西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正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保护中央水塔,突显秦岭生态文化的时代定位。秦巴腹地安康市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是陕西河网密度最大地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实现智慧场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成水质监测、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控预警等功能。

安康瀛湖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水面辽阔,水质清澈,既是安康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水所形成的陕西省最大的河道型湖泊,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保护好瀛湖水质责任与意义重大。瀛湖景区已成功入选陕西省文明旅游保护绿水青山优秀案例。

Image

二、保护民族祖脉,凸显秦岭历史文化定位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我们慎终追远,不忘祖脉,应满怀温情与敬意地悉心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上那座不朽的“秦岭”。千百年来,秦岭如同一位智慧长者,启迪与护佑着中华民族。秦岭是祖山是祖脉,让中华儿女肃然起敬的中华祖山,熠熠生辉。

新时代的秦岭是民族祖脉,中华民族祖山的定位显得秦岭山峰更高历史更加久远。祖脉所指乃先祖诞生之地,民族形成之山,更是历史开端之土。早在四亿年前,因为地壳运动秦岭南面上升成为山脉,而后北面山脉也慢慢上升,直到八千万年前经过多次山脉运动,最终形成现今秦岭一带的山脉。

一百八十多万年前,蓝田人就已经在秦岭山脉生活繁衍,随后多代古人类都在此留下痕迹,华胥氏在秦岭建立国邦,伏羲结绳记事、女娲造人和补天、神农遍尝百草都发生在秦岭。按照史书记载,秦岭山脉见证了从周到唐朝的十多个朝代的兴亡,并且因为有秦岭的庇护,秦朝才能成就统一霸业,所以秦岭是华夏民族的根基更是祖脉。

祖脉秦岭见证着从周到唐朝的十三个朝代兴亡。因为拥有秦岭的庇护,周王朝实现其维新使命,秦王朝才能成就统一霸业,所以华夏民族的根基稳固更是祖脉秦岭之丰功伟绩。世代相传的中国人,曾经在秦岭生老病死、兴家建业,薪火相传、奋进不辍。

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厚德载物的品格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这个自立自强的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伟大复兴的事业何以持续长久?

从祖山秦岭走向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海边草甸、最早的民族形成时期便是在秦岭的周围,中华民族的族群分割起始在秦岭,所以人们将这里称之为祖脉。对于秦岭来说,横贯东西三千里的山脉,延续很多省份,秦岭的地位早已超越秦地范围。然而,秦岭山脉所拥有的华山、太白山、终南山等众多名山,并且位于渭河和汉江之间,更拥有以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祖脉的文化底蕴。

我国的地理环境拥有终南山的存在,象征着民族崇拜的高度,高山崇祖文化的独特性,让很多人都对高山的崇拜,寄予完全不同的寓意,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终南山主峰首阳山的地理环境充满崇敬的信仰。高山崇济大王的传说标志着崇族的开端。秦岭拥有着非同寻常的祖脉地位,因为地理位置被称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分界线,同时也成为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的民族祖脉文化融合线。

Image

三、保护文化重要象征,凸显秦岭人文地位

秦岭,见证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秦岭,代表着华夏民族五千年的人文高度。

秦岭人文地位的树立,立于周秦时代的先进文化。其时,周礼在秦岭下定型,从生活起居到祭祀灾变、迎宾宴会都有着相应的礼仪规定和规范,那时起礼仪文化从秦岭走遍天下亦流传至今,让华夏成为礼仪之邦。郡县制度确立在秦岭脚下。秦岭更是佛教、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流传地,西域国师西鸠摩罗什曾在此圭峰下翻译佛经,为后人留下《金刚经》等近百部佛经经典,为后来佛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在秦岭著作道德经并流传出去,秦岭是道家的发源地,并且唐宋时期多位著名诗人都在秦岭留下著作,为华夏文明增添不同的色彩,所以秦岭对于中华文明文化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秦岭涵养万物,孕育华夏文明,特别孕育出成熟的周秦文化夯实中华文化的基础,树起华夏民族文化高度。秦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在中华民族、国家的文化自信基因里拥有无可比拟的显著地位。

莽莽秦岭,人文悠悠。蓝田人在山谷间繁衍生息以来,先后有半坡人、郧西人和仰韶人留下足迹,古人类在此的聚合与交融,让八百里秦川作为中华文明起源最重要区域,中华文化基本就是沿着秦岭北麓展开的,经年累月,传说流播,才有《尚书》所云:“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在秦岭温暖宽厚的怀抱里华夏民族悄然孕育、渐成规模。

Image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公元前763年,秦文公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之后数百年里秦国人依凭秦岭庞大富饶的身躯不断开疆拓土。“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秦王嬴政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称始皇帝,设郡县,修长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从而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政暴虐,天下再乱,起义军领袖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意识到,“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于是入主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依靠秦岭陈仓道。终于平定四方,建立西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融合与动荡持续了400年之久,直到公元618年唐王朝的建立,并追认楼观台老子为李家始祖。得天下民心,才结束了这一旷日持久的乱局,从而迎来了史上少有的盛世。

秦岭的滋养与屏障,见证了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兴衰荣枯,更让西安成为我国建都时代最早、建都王朝最多、定都时间最久、都城规模最大、历史文化遗迹最好丰富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承载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厚坚实、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忆,维系着我们民族对共同起源的认知和根基情感的认同。巍然矗立的秦岭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厚度,中华文明的高度,中国精神的温度。5000多年中华文化在秦岭书写的浓墨重彩,集大成于周公制礼作乐,“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从吉、凶、宾、军、嘉的礼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皆有相应的仪节规定,中华礼仪活动已经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年礼仪文化渗透到中国人血液当中。

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流意识引领下,两汉经学盛极一时。儒释道这化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争鸣与发展,终于在隋唐时代达到巅峰,佛音悠扬,今天的寺院早晚课还延续着唐代的仪轨。东晋的西域龟兹人鸠摩罗什于秦岭山岚雾霭之中的草堂寺潜心翻译,为后世传下佛经94部,总计300多万字。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心经》传播久远。佛家八大宗派,终南有其六,流派纷纭。北宋关学代表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着后世无数读书人为苍生社稷殚精竭虑的志向。

山之大者,精神长存。

和合南北,泽被天下。

秦岭文化的精神内涵集中在秦岭涵养万物带来的启迪,集中体现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天人合一价值追求。儒学在这里跻身庙堂,道教在这里发源兴起,佛教在这里祖庭遍布,这正是“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精神的最生动的展现。秦麓南北,泾渭两岸,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文化辐辏融汇,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庞杂多元的中华文化系统。

显然,秦岭文化以关中文化为底色,同时吸引巴蜀、荆楚、中原、吴越、闽粤、滇黔、西域等不同文化类型,为这里增添缤纷多彩的色调和渲染,共同描绘出华夏文明的瑰丽画卷,并彰显出中华民族成熟文明的博大、包容与高明。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源头与骨架,秦岭的地位不可撼动。当今守护秦岭的西安抓住秦岭文化三大核心理念,这是西安大发展不可错失的时代使命!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