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药的前世今生

 眼镜老猪猪侠 2023-07-16 发布于江苏

       农药实际上是一个概念的统称。指的是在农业上施用的,能够防止病虫草害和调节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包括有机合成物和无机合成物,种类相当之多。

       农药伴随着农业生产很早就出现了,早期的人类是利用天然的一些矿物质或者一些天然的植物萃取液,用于防治农业生产当中的一些病虫害,主要是虫害。

       针对一些病害,人类可能是一种偶然的机会,发现某些矿物质或者矿物质的混合物能够抑制某些病害发生发展,可能也是一种不断试错的尝试,最明显的就是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对于某些植物病害的防治,天然农药的利用是很早的,在化学工业出现之前就已经非常广泛。

       对于病害,人们要在显微镜出现后才能发现各种致病菌,包括病原菌的分类、特征、特性、机理、组成、区别,随着显微技术不断发展,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呢也越来越深刻。但是最为可笑的一点就是在早期的农业生产当中,病害的发生危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病害的大量发生、造成严重危害是从单一农作物单一品种在某一个区域内大面积同时种植以后才发生的。

      在这里,我不断的强调是早期与天然。就是说某些天然的植物或者天然的矿物经过一些简单的萃取、熬制这样一些简单工艺制成的溶液,其中有些对人类是明显危害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坤化物,家族里面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砒霜。但是在生物进化的这个过程当中,人类同样很早就发现这些天然物质大部分对这个植物的病虫害有效,同时对于高等动物或者其他生物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或者对其他生物的毒性明显可见,或者时间短暂。比如鱼藤酮就对鱼类有明显的毒害,但是这种毒害很短时间内就会消失。

      早期的农药,它有两个优点,一个就是副作用明显可见,另一个就是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很低,或者时间很漫长,甚至不产生抗药性。这个和屠呦呦女士发现青蒿素对疟原虫的控制作用一样的,不会产生抗药性。

     随着19世纪30-44年代开始,化学合成工艺的发现发生发展,为了战争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合物,有些甚至专门针对毒杀人类。战争结束,甚至就在战争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些化合物,对于昆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然后有机杀虫剂正式开始进入农业生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DDT,因为滴滴涕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治疗跳蚤和虱子,控制了昆虫传染病害的发生,挽救了千千万万士兵的生命。滴滴涕的发明者甚至获得诺贝尔奖,这应该是诺贝尔科学奖历史上最有讽刺意味的一次。

     刚开始人们发现滴滴涕好像对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是安全的,只针对昆虫发生作用,后来人们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发现滴滴涕它存在一种最危险的途径——就是生物富集,简单的说法就是通过生物之间(包括植物)不断的往食物链的顶端传播,越在食物链后面的生物,富集滴滴涕的浓度越高,它会从很微小的几PPM(百万分之一)含量,到末端的时候会发现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几百PPMD的浓度,而那个末端是鱼、鸟、野兔、狼……最最后面的才是人类。

      这个时期美国女作家卡尔逊发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丰碑著作——《寂静的春天》,里面描绘了农药使用以后人类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种种情况,这本书引起了同时代所有科学家对于农药的重新思考,《三体》里面有意无意的曾经提到这一本书。这个时候农药从表面上看都是低剂量的,都是安全的,都是针对靶标昆虫、病害、杂草,但是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都能直接或者间接伤害到生物圈里面的其他生物,这种伤害可能是不明显的,但是通过一些特殊方式或者叠加效应富集效应每每给其他生物造成重大伤害。到目前为止,人们仍然没有弄清这里面的全部机理。


    农药对高等动物最出名的三大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这三个危害都不是及时发现或者短期感觉得到的,而是经过生物繁衍几代以后才会出现。农药对生物的直接毒害相当明显,然后这种农药便会强调低剂量、安全间隔期、保护性喷施……给人一种安全性有保障的感觉。

         而三大危害不会及时短期发现,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和遗传物质,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现在很多农药,卖点就是低毒低残留,低度低残留以后生物富集梯度是多少?会不会与其他天然物质其他化学农药发生反应变为更高毒性?对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是否有害?这些可以说科学界有意不做这方面的研究。

      永远记住一条:资本逐利是资本的最大特点,当一个资本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会想方设法攫取最大的利润。所以投资方研制方生产方销售方都想方设法淡化农药的副作用。

       农药有毒,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所谓低剂量的使用,低残留低毒的农药,对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危害有多大,?最后会对人类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些基本上没有看见相关的报道,近一百年了。每一相关行业的人都宣扬是安全的,但是为什么中国近几十年以来心血管疾疾病人比例增加、慢性病比例增加,没有人愿意做这方面的研究。我甚至觉得是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的成果他不能发表或者仅仅发表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很多媒体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方面的宣传。 因为这些研究会动大资本的奶酪。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居住的周边都是大棚,从事种蔬菜生产,秋冬季还有种草莓的。们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是种这个白菜、小白菜,小青、上海青,这些都属于十字花科作物。有一些病虫害是通过土壤传染的,不断的迭代生产危害会越来越严重,但是一年到头几年都种同科蔬菜,难道我掌握的知识错了?不!你会发现菜农用很多土壤处理剂高浓度多吃重复使用,为了克服抗药性使用的农药种类很多,不断的用更新的农药来克服各种病虫害抗药性,他们打药基本上你看不到,都是晚上施用。为什么?一种可能是大棚里面白天温度太高,打药不安全;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特意不让别人发现他们过多施用农药。告诉你一个事实,他们吃的蔬菜是另一小块地里专门种的。


      每年春节前后都会有大量的草莓上市,又红又大味道甘甜,供给市场,并且早期价格不菲。但是又有多少消费者清楚:在草莓的整个生产过程当中使用了多少农药?使用了多少植物调节剂?可以这样说:如果草莓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和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话,草莓就不适合人工种植。

       从最直观的来说:农药首先本身就对生物有毒害作用,其次在生态系统当中不断的累积、不断的残留、不断与其他物质发生不明反应,会对所有食物链上的所有生物都有毒害作用。这种毒害作用有些是肉眼可见的、有些是在遗传物质层面的,最终影响到生物的繁衍和遗传。

       农药当中有一类叫做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际上就是一种激素,施用后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变植物的生物性状。现在的反季节蔬菜、很多以果实为收获目标的农作物都使用植物生长调剂剂。植物生长调剂对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基本上没有人专门研究。

        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规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本身就违背了天道,虽然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全年需求的这种要求,但是这种违反季节生长规律的农产品,营养价值真的还在吗?农产品里面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的生长发育肯定就没有影响吗?没有副作用吗?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农药就是除草剂,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最终造成我们的农业生产的最基础的基质——土壤发生退化恶化。当年在大学中学习《土壤学》的时候没有这方面的论述,不知道原因是不是有没有专家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从最直观的角度来说,不断的施用除草剂的土地,基本上看不到任何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甚至包括蚯蚓、蚂蚁、昆虫什么都没有,这种土壤是没有生命力的,大棚里面的状况非常类似于当初卡尔逊《寂静的春天》这本书里面所描绘的景象。这种没有生命力的土壤,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对人真正的有好处?

      农药从人类农业生产开始就有,但是人们早期用的都是天然农药,它一个是对生物的毒害肉眼可见;不容易产生抗药性。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人类现在生产的农药可以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只要记住一点就够了:自然界原本就不存在的物质,施用到自然界,对自然界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生物要进化出能够代谢某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的这个时间可能是以百年千年万年计!

       当我们认为农药的施用是对农业生产必须的一个条件的时候,人类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农药未知危害的疑问。

    我们盲目扩大使用农药种类范围;

    我们违规改变农药施用时期;

    我们任意扩大用药浓度;

    我们随意混配混用不同种类农药;

    我们淡化农药的毒副作用……

    我们在戕害着我们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