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长安三万里》高适总爱给李白讲大道理?

 格林书屋 2023-07-16 发布于广西

据人统计,《长安三万里》一共出现了48首唐诗,其中李白的诗有21首。整部电影就像是唐诗大会似的。

48首唐诗不会让你离大唐更近一步,21首唐诗也不会让你离李白更近一步。

因为电影不管是对大唐还是对李白的塑造都是浮光掠影。

说白了,电影没有拍出李白的精神内核。

爱不等于理解,电影主创人员对李白的爱更多的是一种仰慕,他们并不试图去接近李白真正的内心世界。

所以电影才会安排高适这样的一个人:一边仰慕李白的才华,一边用世俗观念批判他。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第二问题是,爱李白的同时又在教育李白。

这是整部电影诡异的地方,也是整部电影割裂的地方。

电影以高适的视角呈现了李白的一生,同时以高适的视角经常教育李白。

有时候你都分不清楚它是讲李白的故事,还是在通过李白而凸显高适。

因为电影中高适的形象和李白的形象是相对立的。

高适:笨拙老实、脚踏实地、忠诚可靠,一心想承其祖志,报效祖国。

李白:天才、潇洒、放荡不羁、追名逐利,整日饮酒作乐,做事不靠谱。

也就是说,电影把高适塑造的特别“伟光正”,把李白塑造的除了写诗靠谱,干啥都不靠谱。

而高适好像只能接受李白意气风发呼鹏唤鹤的一面,不能接受他违背世俗常理纵情享乐的一面。

电影有好几处场景,高适对李白的教育意味特别明显。

一处是:当李白要娶前朝相国许圉师的孙女,不确定应不应该入赘的时候,他和高适一起去寻求孟浩然的意见。孟浩然赞同李白这么做的时候,高适留下一个“否”字,默然而去。

这里太刻意了。这里明显就是在赞高适本本分分,正直无私,贬李白放弃尊严,靠入赘谋取仕途。

一处是:高适前去扬州赴一年之约,看到李白饮酒作乐,千金买笑,教育李白轻浮,浪费才华。要知道,李白许多优秀的诗都是在饮酒作乐中诞生的,比如电影最后的高潮片段《将进酒》。

整部影片拍得最好的一段就在这里:在诗文中享用美酒佳肴,扶摇直上九千尺,驾驭鲲鹏,遨游太空的场景,实际上只是几个人坐在荒郊野岭的黄河边上喝酒消愁而已。

但电影没有去深度挖掘李白“及时行乐”的原因,是因为人生苦短?现实无奈?还是因为要用“醉生梦死”抵抗人生的虚无感呢?这才是走近李白内心世界的的一个重要通道。

还有一处:高适两次前往边塞参军和李白两次入赘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不仅高适经常教育李白,甚至连他的小书僮也来教育李白。

当永王兵败,李白作为叛臣贼子入狱时,高适的小书僮直言李白“糊涂”,表明高适无法救他,并让李白看断壁残垣的黄鹤楼,令其反思。

这里把政治描述的也太想当然了吧。

“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高适选择了太子党,李白选择了永王。太子登基,成王败寇,李白自然成了叛臣贼子。

乱世中的政治如同一场豪赌,而李白不过赌输了而已。高适的“忠君爱国”,也不过是赌赢了而已。或者说,他政治眼光比较好,跟对了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