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往的经历造就现在的思想丨读《表象与本质》

 昵称28556420 2023-07-16 发布于河北
图片

PS:这是斯人读书会《表象与本质》共读的第一次读书笔记,作者王莉

1/
第一次读书笔记参考主题
——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两个引导问题:
1、概念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2、为什么会发生类比,可以绕开类比而认识事物吗?

这本书读起来比较有趣,作者用几个小段落从名词、动词、连词到谚语和短句是如何进行范畴化的进行了讲解,也就是如何进行认知的。

人类大脑中每个概念都是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无数个类比。一个概念代表一个范畴,并在一生中不断的充实扩大。一个概念没有明显的边界,他是灵活变化的。人类的认知就是通过类比进行范畴化的过程。

书中列举一岁的提姆对妈妈这个概念的认知。起初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他的妈妈,随着经历更多的场景妈妈这个概念延伸的更加宽泛和抽象。养母,代孕妈妈,干妈在到抽象意义的母公司,母亲河,母校等等。任何一个概念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产生的过程都和妈妈这个概念是一样的。刚开始的时候具体而实在到后来的抽象。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大脑自然发生的。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类比,不论是平淡无奇的还是惊世骇俗的。类比是思维的核心,每当我们遇到新的事物和场景出现时,为了认识新事物,我们的大脑就会进行类比,选择性的唤醒脑中的概念。

每个人的生活都依靠着类比,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为了感知周围的世界我们依靠类比进行范畴化,否则就不能思考,更无法行动,象一个初生的婴孩一样。只有用类比将今昔的经验联系起来思维才能存在。列如,看见孩子哭了,会认为孩子不舒服了。餐具摆好了该吃饭了等等。或是我们走进一个陌生的电梯,影院,超市的时候都会借助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该怎样行动。这都是大脑进行的类比。

语言受地域,语言,文化的影响而不同,范畴的细化程度也不同,不同的语境配合不同的概念。每种语言都有他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概念差异。也都会有重合的部分,因此不同语言的人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理念不同必定认知会有巨大的差异。因此时常会有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状况发生。语言又具有局限性,因此时常会发生无效沟通,或是沟通效率低下。从不同的视角多方面的学习更能利于认知的提升。认知提升了才能对新环境和事物做出一些相对准确的判断。

类比乃思维之源,没有过去的经历就没有现在的思想!

2/

阅后即感:

王莉从最开始就加入了读书会,一路跟下来,读了哲学、经济学、人类学和控制论等相关书目,许多内容是第一次接触,但每一本都读完了,每一次读书笔记都写了,每一次共读也都参加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今再读她的文字,判若两人。不变的是认真和真实,这是尤为难得的。

《表象与本质》是讲人类的认知机制的,精神学家早已得出结论,大脑具有可塑性。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即有先天的因素,也存在后天的塑造,先天的部分是任何个体都无能为力的,我们的希望在于后天——即环境对大脑的塑造。

距离上一次讲认知理论有些日子了,人的思考力(可等同于认知能力)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概括:

思考力=思考内容×思考模式×思考频率

换言之,思考力的提升在于想什么,怎么想,以及想的次数。基于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深刻理解读书之于认知意味着什么。

读书(此处指读优质的书)能够提供优质的思考内容来触发大脑的思考,其次还能依据其各自的系统性,使得思考具有连续性和实证性,最后,读完一本书,能够就相关联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思考。所以读书这件事,主要跟思考有关。

我清楚的记得王莉第一次读书笔记只能写100多字,只是如今的大约1/6,而今天她能流畅地写这么多,我亲眼目睹了读书在她身上所播撒的种子,如今已开花,葱葱郁郁。

因此我更加坚信,若想提升认知,废话不必多说,读书思考即可。

by:老莫,2305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