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补气,补的是哪里的气?或许你用错了

 九不同 2023-07-16 发布于广西
黄芪大家都很熟悉,被中医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很多方剂里都有使用黄芪,所属功效也不同。
平常时候也有很多人选择单用黄芪泡水喝,用来养生保健增强抵抗力。

比如说患了口腔溃疡,嘴巴疼得厉害,这时单用黄芪泡水喝就能起效。

如果口腔溃疡还伴有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反复感冒等症状时,最好选择炙黄芪来泡水喝。

常用量为10-15克;患者若无上述气虚症状,则最好选择生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当天见效。

为什么叫黄芪呢?
黄,黄芪是以根部入药的,这个根部切片后有淡淡的黄色。
芪,在古代本草里不是这个“芪”,是“耆”,这个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日”,最年长者的意思,一群老年人里年龄最大的那位称作“耆”。现在也有一些书籍称作“黄耆”。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古时有位善良的老医生,名戴糁,他擅长针灸之术,为人谦和厚道,终因救人坠崖而死。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尊之曰“黄耆”。老人去世后,墓旁长出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人们为纪念他,将这种草药称为“黄耆”。
大家不要看到这个“黄耆”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其实就是黄芪
绵黄芪
黄芪有一个别名,叫绵黄芪,绵软的绵,为什么呢,因为黄芪的气很柔和,其他的药材晒干之后都是比较硬的,黄芪这个药即使晒干了,也还是软软的,你去掰一下,掰不断,不像其他的药材一掰就断了,它就像一个人的脾气很好一样。
黄芪的功效很多,我们具体看一下都有哪些?
黄芪可以补脾气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食物和水的,脾气虚会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消化能力降低,出现吃东西没胃口,大便稀溏,浑身没劲,不想说话不想动,有的人还因为脾虚造成水湿内停,变成了胖子,这种脾气虚就可以用黄芪来补。
黄芪可以升阳举陷
人的脏腑可以说是用气托着的,防止一些器官掉下来,现在中焦的气虚了,托不住了,就会造成脾虚气陷,也叫中气下陷。
这时会感觉到腹部经常有下坠感,老是觉得重坠,很不舒服。你看有些人小肚子很大,其实并不一定就是肥胖,也可能是脏器下垂造成的,中焦的气托不住了,掉到了腹部,显得小肚子很大。
脏器下垂,比如说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或者其他一些器官下垂。
治疗中气下陷最有名的方剂就是补中益气汤,现在有成药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里有人参一类的补气药,但是以黄芪为君药,主要就是利用了黄芪升阳举陷的功能,把陷下去的气托举起来。
黄芪可以补肺气
肺主呼吸,主声音,肺气虚的话往往会出现呼吸相对微弱,说话的声音比较小、比较低,对于这些症状都可以用黄芪的。但是如果出现如呼吸无力,连咳带喘的,说明肺气虚的比较严重了,这时候用黄芪不如人参的效果好。
黄芪可以益气固表
有些人身体素质差,很容易感冒,稍微吹点风就感冒,着点凉也感冒,洗个澡也感冒,天气一变冷不是在感冒的路上就是在治感冒的路上。还有的人平时特容易出汗,哗哗的往下流,说他是气虚自汗。这些都是因为卫气虚了,因为卫气在体表循行的,也叫表虚不固。
什么是卫气呢?这个卫气就像我们人体的守门员,不让风、寒、湿等邪气进入我们的身体。我们平时说的抵抗力差,就是指这个卫气虚了。如果守门员掉链子了,邪气会很容易进入我们的体内,所以你看有些人经常小病不断的,久了也会形成大病。黄芪呢,就是增强这个卫气的,让他把人体的大门守住。
我们常说玉屏风散可以增强抵抗力,里面的黄芪就是一味主药,用来发挥益气固表的作用。当归六黄汤里重用黄芪,是用来固表止汗的。
黄芪可以利尿:
前面我们讲过车前子(点击阅读)可以利尿,用于小便不利引起的湿热水肿。
黄芪呢,主要用于气虚引起的水肿。比如说脾气虚,水液运化失调,往往也可以形成水肿,这时候可以用黄芪利尿的功能把水排出去,消除水肿。
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有一个病人全身浮肿,奄奄一息了,用大剂量的黄芪煮粥喂服后,很快小便非常多,肿退了,人也清醒了。
同样是利尿,车前子与黄芪应用的病因是不同的,大家不要搞错了。
黄芪可以托毒生肌
黄芪本身是一个补气的药,气为血之帅,气旺盛了才能够生血,气血两虚,正气就不能使毒脓排出来。
所以有的人长疮,破烂了以后,脓毒老是不停的分流出来,一直不干净,疮面就没法愈合。
这时候通过补气血,补足正气,正气可以把脓毒排除干净,没有脓毒了,新的肉芽也就长出来了。
如果兼有阳虚可以配补阳的鹿茸;兼有血虚可配补血的当归;还可以搭配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所以黄芪可以用于气血亏虚引起的疮痈。

生黄芪和炙黄芪有什么区别?

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增强抵抗力,兼以排脓止痛,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炙黄芪则主要以补中气为主,脾气虚,肺气虚,气血虚,气虚便秘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炙黄芪服用过多是容易引起上火的。
哪些人用黄芪比较合适?
1、如果肚子松松软软的,手可以伸进去,甚至站立的时候肚子是下垂的,晃臂膀时可以出现“蝴蝶袖”,这种人用黄芪最合适
2、如果食欲好,食后无异常,不伴腹痛、腹胀,食后仍有饥饿感,乏力,少食则饥饿心慌,这时大剂量使用黄芪绝对好,能使食后饥饿感减轻,食量减少,人依然有力气。
3、腿易浮肿,凹陷性水肿,很多有浮肿的肾病患者,用黄芪是很有效的。
4、有些病人易出汗,夏天浑身都是湿的,如果是运动或吃饭后全身的大汗,这时也可用黄芪
我们再来看一下黄芪的具体应用
黄芪用量一般为9~30克。大剂量应用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才能应用
1、黄芪用15~30克,利尿作用显著;用至50~60克,尿量反减少故老年人气虚不摄,夜尿多或尿频清长,常需用30~50克。
2、大剂量黄芪和当归各30~50克,大剂量白芍、枸杞各30克以上,配紫河车10克,能提高血浆清蛋白及改善贫血。
3、治疗重症糖尿病、蛋白尿,用量常为30克,大剂量可用60~90克
4、高血压病用黄芪,必须具有气虚的表现,用量以40~60克为宜黄芪在小剂量使用的时候,能够帮助提升血压,大剂量使用的时候则能够帮助降血压。
5、治脱肛,用黄芪20~30克,配党参10~15克,枳实6~10克;
6、治慢性肛痈,用黄芪30克;配当归、皂角刺、牛膝各10克,川芎、赤芍、桃仁各6克。
7、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等:用生黄芪60克,莪术、板蓝根、大青叶、马齿苋各30克。第1、第2煎内服,第3煎外洗患处,并轻轻按摩,以达到内外并治的目的。
8、治产后乳汁过多,日夜淋漓不断,气血大虚,用黄芪250克炖猪排骨或猪蹄,以补气摄血,有良效。

北京有一个医生叫陆仲安,治疗一个全身浮肿的患者,用了大剂量4两黄芪,浮肿就退了,西医没有办法,但是中医就能解决,是大剂量黄芪解决的,但是只限于肾病的浮肿,肝病的浮肿就无效。

孙中山先生患肝癌,有腹水,陆先生去了以后还是用了大剂量黄芪,结果第二天肚子胀得更厉害。所以成也黄芪,败也黄芪。

哪种人不能用黄芪?

1、如果是属于肾阴虚、湿热以及热毒炽盛的患者,那么千万不要服用黄芪泡水,因为这不仅不能够令身体恢复健康,反而会加重病情。

2、如果是患有肺结核的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咳血、口干舌燥以及身体发热,也是不建议单独使用黄芪泡水喝的,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合适的中药。

3、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也是不能够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4、感冒发热的患者也别服用黄芪,这不利于身体退烧。

5、怀孕期间的女性服用黄芪也需要特别的注意,因为很有可能导致滑胎,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特别是孕晚期的准妈妈更是需要特别注意

所以,黄芪虽好,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喝的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