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太深刻

 了用民 2023-07-16 发布于陕西

内蒙古之家每天都有一条来自草原的声音

内蒙古之家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每天精彩呈现图片

近期,一则新闻吸引了网友们的视线,那是关于前“央视主持肖晓琳逝世”的六周年。肖晓琳不仅曾是《新闻联播》的知名“冷美人”,还是《今日说法》的创始人之一。然而,围绕她的传闻扑朔迷离,尤其是她留下的26字遗言,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震动全国的悲剧,突如其来·】 

在2017年,事业登峰造极,正准备退休的肖晓琳,主持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今日说法》节目。

在节目结束,向电视台的同事们告别后,心情轻松的肖晓琳步行回家。那时的她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风雨洗礼和生活磨砺。
                                                 
正当她在思考自己的坎坷人生和明日为孩子准备的菜肴时,她突然觉得眼前一片黑暗,然后就失去了意识。当她再次醒来,眼前的是一片纯白的天花板,接着,她听到了丈夫痛苦的哭泣声。
图片
一脸困惑的肖晓琳问丈夫:“你怎么了?我为什么在医院?”听到妻子的声音,他迅速擦干眼泪,回答:“你醒了,你饿不饿?感觉怎么样?”

看着丈夫奇异的表情和闪烁的眼神,肖晓琳的不安感愈演愈烈,她鼓足勇气,询问丈夫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她不断的追问下,丈夫犹豫后告诉她:“你患有结肠癌。”

尽管丈夫低声细语地说出这句话,但对肖晓琳来说,它犹如重山压顶,震撼人心。一时间,她的脑海中只剩下空白,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过了好一会儿,肖晓琳强作欢颜,开始安慰自己的丈夫。尽管肖晓琳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但她知道癌症的可怕,她必须给自己打气,强迫自己接受。这位一直以冷静坚韧而著名的“冷美人”,已经锻造出了在世界末日面前都能泰然自若的能力。
图片
然而,肖晓琳那故意装出的轻松面容,让已经痛苦万分的丈夫更加心如刀割,他只有一个决心:无论何种代价都要救治他的妻子。坚定的他向肖晓琳表明:“我们去美国,那里的医疗水平世界领先,你一定能得到最好的治疗。”
看着丈夫泪流满面的表情,她的内心也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那是一种对生的执着和向往。
图片
两天后,心情沉重的夫妻俩走出了美国的机场,迎接他们的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年轻人。在肖晓琳的记忆中,儿子似乎还在蹒跚学步的年纪,但现实却让她感慨万分。
原来,自己忙于工作,以至于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孩子了,对他的成长都不甚了解。
想到这里都令人感到心酸,致命的癌症竟然将久未共聚的一家三口,带到了同一桌之下。
然而,命运并没有打算善待这一家人,反复给予希望,然后又反复地将这希望击碎。
图片
【·虚劳无功,一切付出都是白费·】 
享受过短暂的全家团圆后,焦急的丈夫立刻带着身体严重不适的肖晓琳奔向了医院。
一开始,肖晓琳看上去与健康的人并无两样,只是脸色稍显苍白。

然而,一进入医院,她的状态就发生了360°的大转变,痛苦而无尽的化疗次次消耗她本已稀薄的生命力。

要知道,那时候的肖晓琳已经接近'花甲'年纪。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早已经失去了那个“冷美人”的神采,只剩下一个老态龙钟,临近死亡的人。
这前后剧烈的变化,不仅让她的心态接近崩溃,也使她多次想要放弃生存的希望。
然而,精神萎靡,几乎陷入疯狂的父子两人,又怎能就这样让肖晓琳离世。
自从住院以来,他们就不惜巨资治疗,面对医院这个无底洞,丈夫连眼皮都不眨。

而肖晓琳看到了这一切,尽管身心受到的双重折磨已经让她生不如死,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愧疚。
毕竟,早些年的她一心只想着工作,完全忽视了家里的丈夫和儿子,甚至对孩子成年的事情都一无所知。

所以,她现在只希望尽可能地坚持下去,为了那对日夜守在病床边的父子。
然而,一切都出乎意料,这位靠声音为生的主持人,在那个静谧的深夜中默默离世,没有任何声响。
最后,她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她并不在家乡。

这样的结局,不仅让父子两人痛苦不堪,泪流满面,也让所有观众都深感伤痛。
因为在感到自己生命即将结束时,不愿打扰他人的肖晓琳,悄无声息地留下了一封遗书。
这封遗书里充满了对家人的留恋和歉疚,也用她的人生经历来敲打观众和粉丝们的警钟。
图片
甚至这份遗书的最后一句,都是在提醒世人,要为他人着想。
肖晓琳,已经达到事业巅峰,收获了财富和名望,但她的终结却让人唏嘘。

看似拥有一切的她,却失去了最珍贵的健康。
这种情况不由得让人回忆起,那个初次出现在央视的清纯女孩,那个不畏压力,创办《今日说法》的“铁娘子”。
图片
【·才华横溢,不按常规出牌的独立女性·】 
1977年,全国高考恢复后,那时还充满青春活力的肖晓琳,兴高采烈地在志愿表上填写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播音专业。
对她而言,这是自己曾经无数次梦想和渴望的场景。
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教师,从小在校园中长大的她,对那种宁静、高雅的生活环境有着特别的喜爱。

还在稚嫩的时候,肖晓琳认为自己未来会像父母一样成为教师,然而在一次偶然听到广播后,她心中升起了成为播音员的强烈愿望,这个想法在她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因此,对她来说,填写志愿的那一刻充满了喜悦,果不其然,她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第一名,成功被录取。
那时,长沙高考办的一位老师深深地为她感到惋惜,因为那个时代的播音员被贬低为“肉喇叭”、“传音筒”。

即使社会上对她的评价并不完全正面,她依然坚定地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大门。
尽管在学期期间,她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优秀的成绩,期待着能在毕业后步入央视的大门。
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疾病使肖晓琳的四年坚持变得无从谈起,她无奈地返回老家,加入了长沙台。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她遇到了那个将陪伴她一生的男人。

然而,身为“才女”的她,时常受到亲戚的讽刺:“作为北京毕业的优秀生,你不还是要回到家乡从事这种工作吗?”被这样的侮辱困扰着的肖晓琳,在深思熟虑后,再次燃起了对央视的渴望。
1987年,成功进入新闻系研究生的她,最终回到了久别的北京,并在一年后成功步入央视,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

那时的央视的目标是“关注社会焦点、关注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观察与思考》栏目第三次推出。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却找不到合适主持人的时候,30岁的肖晓琳自我推荐,不仅走进了《观察与思考》,也走进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中心。
作为全国首个深度报道,直击要害的节目,其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肖晓琳以其冷酷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铁面美人”的称号。
当她已经开启了广阔的视野并取得了一定的声誉时,她的心中依然存在不满。

因此,在1995年,她放下了家中的丈夫和孩子,独自去美国深造。
两年后,学成归来的她在得到许多支持后,创建了至今仍被广大观众热议的《今日说法》节目。
刚开始时,由于节目的定位和报道内容,该节目曾面临数次停播的危机,但坚韧不拔的肖晓琳顶住压力,坚持报道社会热点问题。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仅播出两个月的时间,该节目就在收视榜上获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久后,它更是成功地进入了前十名。
图片
在1999年的一次调查中,,《今日说法》节目创造了收视率第一,观众满意度第一,知名度第二的优异成绩。
肖晓琳因此被誉为“普法大使”,她听到后笑着说:“这正是我想要的,当社会公正有序,人们的生活才能更有意义。”

这些年过去了,她的话语仍然深入人心,给人以深刻的触动。相信每个观看过她节目的观众,都会觉得她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主持人。

然而,为什么一位愿意为“民生疾苦”发声的记者,最终却因癌症在异乡去世呢?
她为了事业,甚至不惜“抛弃”家庭,最后却在寂静的深夜中因病离世,想必她心中一定充满了遗憾和后悔。来源:姨太少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