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的痛苦是困在马云和星云中间

 昵称28556420 2023-07-16 发布于河北

1/

中国的世俗文化,用两个字可概括,一曰靠,二曰度。
我甚至在想,国人喜欢说的“我靠”会不会跟这有点关系。所谓靠,即是求,不独立。这是农业文明所特有的情形。
农业文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但并非独立自主。农业社会需要形成小团体才能保证生产力的稳定。换句话说,在农业社会,个人必须依附于集体,否则无法存活。
“靠”这个字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后浓缩为“靠”的意识,左靠右靠,上靠下靠,无所不靠。
而“度”则体现为一种具体行为智慧,这种智慧简言之就是“差不多”的智慧,差不多就得了,不问究竟。这在农业社会是一种积极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然而在强调个体意志的商业社会,则造成一种精神的分裂。

2/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很分裂,一边追求马云所代表的世俗标准的成功,荣华富贵,名利双收;一边追求星云所代表的宗教意义上的精神超脱,懂得放下,安于平淡。一边是马云,一边是星云,这两朵“云”的分裂表面看是人格的分裂,而事实上,这或许是农业文明思维惯性和商业文明现实生活的分裂,最终趋向于一种既当又立的分裂。
其实这种分裂原本可以不这么显化(甚至可能自然过渡),一部分人留在乡村田园牧歌,一部分人奔波城市功名利禄,怎奈不合官方心意。官方曾以一种近乎于驱赶的方式将人们从乡村“赶”出来,迫使人们涌进城市。
于是,一部分人在城市安家,另一部分人在城市流浪。我国的城镇化运动在经济上取得了何种成就,以及这种成就的经济代价是什么暂且不论,单单从文化上看,是绝对的败笔。是从平衡走向了分裂。原本可以自然过渡的,已经不具有最初的轨道和动力。而这一切,老百姓作为亲历者却并不真切,在时代的裹挟下,似乎一切都被看作是理所应然,然而焦虑却是实实在在的。
80后被迫离开乡村,在城市中谋求生存。传统的观念和现实的冲击画地为牢,在这座牢里,焦虑和恐慌是普遍的。掏空6个钱包买一套房子,甚至要背负20年、30年的沉重贷款,所获取的,无非是安全感。这不是在买房,这是在卖命。
本质上,考取公务员、进入事业编和买房子都是为了获取安全感,我们为了安全感可以牺牲掉当下的热爱甚至未来。这并非是错与对的问题,仅仅只是仓皇时代下的一种自然选择。时代造成的茫然与慌乱,只是被你或者我,被我们这些承受者消解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和粗制滥造的精神娱乐中了。
更进一步,80后家长又把这种焦虑和盲目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3/

80后一代人用三十年的时间框定了一套所谓的成功标准,这条标准和精神无关,和个体无关,甚至和进取无关,只是在对比和资源的抢夺中获得先机或胜利。
这是一套并不具体的标准,只是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方向,要成为“人上人”。但荒诞之处在于,这里对于“人”的定义并不清晰。或许所谓的“人上人”,不过是名利下的“奴上奴”,然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上面。
国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比出来的。对此,我深感不幸。
近日,星云大师离世,朋友圈又有一大堆人出来悼念,这算是一种后现代虚伪,一切举动都为存在感服务,人得多空虚才会这样?
我一向不喜星云大师,对他的离开毫无感觉。我知道有许多人是喜欢的,但鲜有人是因为星云,大多数人所喜欢的,无非是大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