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15日,38军112师突破敌人江防,占领南岸的将军帽山阵地,至此,宜昌之敌已被四野大军三面包围,渡江退路已被38军在南岸安了一个钉子。 当夜,敌宜昌124军赵援军长得知江南岸阵地已被四野一部占领,顿时感到灭顶之灾就要来临,立即抓起电话要通了第2军军长陈克非,大声疾呼: “克非兄,不能再守了,你我只有合力杀过江去,一旦等共军烧掉船只,什么都迟了。你那边还能坚持多久?” 陈克非道:“坚持两天还不成问题,我听你的,咱们今夜撤吧,共军攻势凶猛,你我当年都和共产党结过仇,再不走就不来不及了。你快给宋司令发报,要15军、79军在南岸接应一下,南岸情况不明,我还不愿掉进长江喂了鱼虾。” 宋司令就是敌第14兵团司令宋希濂。 赵援道:“我们还是一起发报吧,我与15军刘军长有点旧怨,被他记恨,你我如今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 陈克非道:“只有这样了。” 两人联手发电报后,宋希濂在临时指挥所要通了15军军长刘平的电话。 “刘军长,我是宋希濂,三斗坪阵地是不是还在你手里?” 刘平答道:“暂时还在我手里,我正准备按你的命令把这一个营撤回来,一起向西。” 宋希濂说:“再坚持一夜,赵军长、陈军长今夜要过江,你还是接应一下吧。” 刘平道:“赵军长自称飞将军,他飞过长江就是了。” 宋希濂说道:“什么时候了,不要再翻这些旧账了,还是以党国的利益为重。这时候你不拉他一把,什么都晚了。” 刘平回答:“好吧,我服从命令,不过,我只能让这一个营留下,不能再派人了,如果那边吃紧,他们也只好听天由命了,你让他们快一点,我那个营长可是一员猛将,我还不愿意让他陪着赵援送死。” 宋希濂只好答应:“好吧,你尽量叫他们多坚持一下,被吃掉了你不用负责。” 宋希濂放下电话,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忽然,他觉得还是有些不妙,对副官说:“通知15军、79军加快速度,四野的主力正在渡江,电告2军、124军,务必在今晚向三斗坪方向突围,那边有15军接应,迟于今晚,只能另想办法了。” 这时,在四野13兵团指挥所,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总觉得有一块心事没有了结,想子半天,才明白是挂念着宜昌,这两天追得及时,才在宜昌抓住了宋希濂的两个军部、一个旅部,不能再出差错了。他对参谋道:“给47军发报,要他们严密监视宜昌之敌,江南之敌已经西窜,这股敌人不能让它跑掉。” 同一个时间,宜昌敌第2军军长陈克非又要通了124军军长赵援电话:“赵兄,今晚撤退,就不要通知一线弟兄了,一线稍有动静,我们渡江就没那么容易了,你我一定要统一。” 赵援那边道:“我也正有这个意思。咱们说干就干吧,现在就两个军长一商量,就把东西北三面一线弟兄丢下不管了。” 结果,敌人撤退没通知一线部队,四野第47军一线部队认为宜昌之敌已是瓮中之鳖,对敌监视也不很严。程子华的命令传到一线时,是子夜时分,敌人已撤退了两批。等敌一线部队也开始撤退时,47军才发觉不妙,这时追击加炮击也无济于事,只好眼睁睁看着最后一批敌人也渡过江去。 16日三时,47军进入宜昌。 就这样,湖北宜昌被四野大军解放了。但是,由于敌军断臂求生,敌主力跑掉了。47军军长曹里怀气愤地说:“敌人真是太狡猾了啊!追!”于是,宜昌城四周的47军、38军等对敌人又开始了大追击。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王牌军》记述了宜昌之战的全过程。该书记述了解放军十大王牌军的战斗历程及其杰出将领,为经典军史畅销书。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