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朱永林548cr9af 2023-07-16 发布于湖南

癫狂系由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致痰气郁结,或痰火暴亢,使阴阳失调,神明逆乱,以精神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癫狂常相互转化。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到“癫者,性情颠倒,失其是非之明,狂者,无所畏惧,妄为妄言,甚或见闻皆妄,大抵此症初起,先微露癫意,继而发狂,狂久不愈,又渐成癫,甚或知觉全无”。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临床上难以明确区分,故常癫狂并称。现代医学中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均属于癫狂的范畴。

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体现,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对癫狂有所论述,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留下了宝贵的医案资料。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药物配伍分析

关联规则发现古代医家治疗癫狂常用药物配伍如下。化痰类,远志-石菖蒲。

远志芳香清冽,辛温开散,祛痰开窍,安神益智;石菖蒲辛散温通,辟浊化湿,醒神益智,豁痰开窍。二药伍用,共化痰浊、益脑聪志,使神志清明。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古代医家运用二药时多等量使用,研究发现石菖蒲、远志共煎时,二者有效成分α-细辛醚和细叶远志皂苷的含量均明显增加。

陈皮-半夏-甘草。三味药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二陈汤,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降,气行痰化。甘草和中补脾,调和二药。

此方为化痰之祖方,大凡荡痰之方,多从此方配伍变化而出。石菖蒲-胆南星与石菖蒲-天竺黄。胆南星苦微辛凉,功专清热化痰。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天竺黄甘寒,入心经,缪仲淳称其“除热养心,豁痰利窍”,石菖蒲,苦温,醒神开窍益智。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心脑相通”,认为心脑之间的通路若因痰浊上扰所阻塞,则“神明皆乱”。

天竺黄、胆南星借石菖蒲入脑窍之功祛除通路中瘀阻之痰浊,且三药俱入心经,共化痰浊开心窍通脑络,使神志之处澄澈清明,神明之乱无处可生。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降火类,大黄-芒硝。张锡纯在治癫狂方“荡痰汤”和“荡痰加甘遂方”重用大黄、芒硝,取大黄走而不守之意,荡涤肠中积滞,推陈出新,破痰逐瘀。

其认为“大黄能开心下痰热以愈疯狂”。借芒硝咸寒攻下之力,通泄肠腑。

《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寒。”而大黄苦寒、芒硝咸寒,二者合用攻阳明之热邪,使邪有出路,浊降清升,同时釜底抽薪,以防肠腑积滞助长癫狂邪气。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现代医学认为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脑-肠轴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人体的认知、行为或精神心理状态。

生地黄-牡丹皮。生地黄凉心火之血热,除五心之烦热,牡丹皮清血分之虚热。癫狂日久伤阴血,二药合用清热不伤阴,养阴不敛邪。

芦荟-龙胆。芦荟清胃火、除积热,龙胆草清肝火、泻湿热。二药伍用,同类相须,肝胃同治,泻肝胆之实火,清心肝之热炽,神明不被火热邪气扰动,安居其位,癫狂自止。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补虚类,茯神-酸枣仁。酸枣仁甘酸而润,清肝胆虚热,又可宁心志、安五脏;茯神甘平,抱木心而生,功专导心经之痰湿,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茯神,养心之力略胜于茯苓。”二者相须为用,宁心安神之力更著。研究发现茯苓发酵可以显著增强酸枣仁的抗氧化活性。

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与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茯神-龙齿。茯神味甘、平,归心、脾两经,养心安神,龙齿味涩、甘,归心、肝两经,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二药伍用,刚柔相济,镇静安神之力更彰。人参-白术。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参配白术,健旺脾气,使心血得养,心主神明的功能得以实现,则志意和,《黄帝内经》曰“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方剂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得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古代医家治疗癫狂的常用方剂如下。疏肝理气类,白芍、当归、柴胡、白术、人参、茯苓、甘草。为逍遥散加减。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脾虚诸症。癫狂之始,始于肝郁,肝藏魂,今肝受邪,魂无所依,肝郁则脾虚,脾土一伤。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则心肝不得津液滋养,心气更燥,肝血亦伤,则魂出肝外走,故妄闻妄见,妄思离奇,即所谓“遂觉身分为两,能知户外之事”,治宜疏肝气之郁,培脾土之虚,滋心血之燥。

癫狂初起或缓解期可选用逍遥散疏肝健脾,养血安神,调畅情志。燥湿化痰类,枳实、半夏、陈皮、竹茹、胆南星、生姜则为温胆汤加减。

现多沿用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版温胆汤,书中认为其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温胆汤治疗精神类疾病颇有成效。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郁金、明矾二药乃白金丸。白金丸出自《世医得效方》,其中郁金辛而不热,先升后降,既能入气分行气解郁,又可走血分凉血清心,其破瘀散结,去心间恶血。

明矾气味酸寒,燥湿化痰,善逐热痰下泄上涌。郁金以开郁为主,白矾以化痰为要。二药伍用,开郁化痰,服之“心胸若有物脱去”,神清狂止。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礞石滚痰丸和白金丸均可用于癫狂实证期,辨证属痰热胶结者。生铁落、羚羊角、鲜竹沥、天竺黄、川贝母大多为生铁落饮方中药。

生铁落饮出自《医学心悟》,方中生铁落性凉质重,镇心平肝,佐金平木,主治症见肝火暴涨,面红目赤,狂乱莫抑,毁物打骂者,狂证偏盛者用之尤宜。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生铁落饮加减治疗痰热郁结型狂病的疗效

研究显示,使用生铁落饮治疗后,患者狂躁不安、毁物打骂、妄言高歌及夜不安卧4个指标的评分均明显降低。

滋阴降火类,龙胆、芦荟、地黄、牡丹皮、麦冬、石膏、知母主要为玉女煎合当归龙荟丸加减。张子和认为肝胆火旺,上扰于心为癫狂主要病因。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认为“肝木胆火随炎入心,心火炽亢,神不守舍,久逆而成癫狂”。而胃属土,肝属木,火随木气而入胃,胃火煎灼日久,肾阴耗损,肾水虚而火浮上起,扰乱神明。

玉女煎清胃火滋肾阴,当归龙荟丸清肝胆火,此组方实火、虚火兼顾,邪去则正安。

王孟英喜用龙胆泻肝丸之大苦大寒之剂,治疗痰火、湿热引起的各类疾患,如一患者“多疑善恐,不出房者数年矣。食则不肯与人共案,卧则须人防护,寡言善笑,脉滑数”。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王氏辨之为痰热致病,用龙胆泻肝丸加清心化痰类药物送服,四剂则能“出署观剧,游净慈而登吴山”。

玄参、丹参、柏子仁、黄连、栀子、天花粉为玄参莲枣饮加减。玄参莲枣饮出自陈士铎《辨证录》,其初用此方治疗心肾不交、心火偏盛所致的大笑不止,口舌生疮。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陈士铎《辨证录》记载离魂者“心不交于肾,则梦不安,肾不交于心,则神发躁”。

此方降心火,升肾水,使躁动的神明得到安抚,则癫狂自除。癫狂心肾不交,心火偏亢,阴伤津亏者可选用此方。

此组方体现出古代医家虑及狂者阳胜则伤阴、癫症阳郁则阴蔽之特点,用药时不忘滋阴降火,防止癫狂日久伤阴且遏制虚火自浮之势。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补虚安神类,茯神、酸枣仁、石菖蒲、远志、朱砂、龙齿中包含定志小丸一方,其又名开心散。

此方首载于《备急千金要方》,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剧,或暮愈朝发狂眩”。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研究发现开心散显示极好的抗痴呆和抗抑郁作用,而抑郁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附子、木香。

此二味体现了从阴盛角度治疗癫狂的思路,《素问·腹中论》曰“石之则阳虚,虚之则狂”,《医极宝鉴》明确提出“阴狂”一词。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阴寒内盛,阳气虚弱,脏腑之气蔽而不宣,则呈现出精神恍惚、独处暗室等癫性症状。若阴盛格阳,虚阳外越,则发为狂,此时需与痰火上扰型狂证仔细区分,切不可误治。

综上所述,从古代医家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可以发现,癫狂的治疗主从“痰”着手,或清热涤痰,或燥湿化痰,或开窍豁痰,或荡涤痰浊。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清代名医黄宫绣总结到“治癫不离痰,治狂不离痰火”,再辨证予以理气解郁、清利肝胆、通降腑实、补益心脾、滋阴降火、重镇安神等。

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我们努力挖掘,并在临床中准确运用。

古代名医治疗癫狂的用药规律,有何特别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