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心理健康PPT课件
2023-07-16 | 阅:  转:  |  分享 
  
2 0 1 8 · 0 8丹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丹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丹棱县双桥镇卫生院健康和疾病 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如何影响的? 现况如何?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处置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关爱健康和疾病 健康精神健康
精神障碍——心理卫生问题健康与疾病健 康生理→身体心理→精神 社会→社会=≠ 传统的健康观“无病即健康”没有疾病或虚弱完好状态
健康和疾病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
①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②家庭和③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精神与心理 psych
o and mental(同义)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自我意识良好 —— 思维与行为
协调统一 —————— 人际关系融洽 ——适应能力良好 ——————健康与疾病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心理卫生问题一
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存在,自己可能意识不到健康与疾病精神卫生问题 精神障碍 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
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健康与疾病精神
疾病全球 WHO《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估计一生中会出现精神或行为障碍青少年(< 18岁)发育、情感或行为问题精神疾病我国
浙江河北2省的流行病学调查推算15岁以上成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约15% 健康与疾病精神疾病现况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 1. 器
质性精神障碍,如老年期痴呆2.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酒精依赖综合征3.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4
. 心境(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和躁狂症5.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6.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如失眠症7.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型人格障碍8. 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9. 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10.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现行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健康与疾病健康与疾病精神健康亚健康状
态 (第三状态)轻性精神障碍→重性精神障碍→→精神愉快精力充沛社会适应良好一种理想和追求情绪不稳效率下降人际冲突神经症
人格障碍 适应障碍精神分裂症 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与障碍健康与疾病由原“重性精神病”更名而来2006年纳入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管理2006年国家制订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系列政策,将开展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
区卫生服务站的公共卫生工作内容,工作补助经费由政府提供严重精神障碍健康与疾病疾病的影响因素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生物学因素年龄性别遗传
产前产后的发育情况躯体疾病成瘾物质 ……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相
互影响,精神疾病会加重躯体疾病,患有躯体疾病也会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险性健康与疾病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心理因素个性特征对事物的看法应对
方式情绪特点 ……如心理负担过重、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心理反应大,均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健康与疾病健康与疾病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社会
因素生活中的各种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环境 ……如天灾人祸、亲人亡故、工作或学业受挫、婚姻危机、
失恋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诱发精神疾病的重要社会因素 影响精神疾病发生的因素相互作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人
生的各个阶段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反之则是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危险因素作用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
生;而通过消除危险因素、加强保护因素可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精神健康 健康与疾病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处置 养育方式不当所
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解决方法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情绪行为控制差婴幼儿
(0-3岁)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因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处置鼓励
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解决方法学龄前儿童(4-6岁)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
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
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处置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解决方法学龄儿童(7-12岁)青
少年(13-18岁)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
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处置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解决方法中青年(
19-55岁)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常见的精神卫生问题及处置适应与情感问题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
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解决方法中老年(55岁以上)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常见的精神卫
生问题及处置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可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时可引起精神障碍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解决方
法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 老年期痴呆 暂未列入基公管理我国当前重
点防治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现有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部分患者转为慢性化病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和回避社会交往,最终可成为精神残疾当出现不寻常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变化时,应及早就诊防治策略: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连
续治疗和康复精神分裂症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显著而持久的①心境低落
、 ②思维迟缓和身体的③疲劳衰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焦虑和无用、无助、无望感,部分患者可出现自伤和自杀倾向抑郁状态下还常现多种躯体不
适,常被误认为躯体疾病上述主要特征持续2周以上时,应及早就诊防治策略: 提高4个率(知晓率 就诊率 识别率 治疗率)抑郁症我国当前
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抽动障碍其它行为障碍防治策略表 现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
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较为常见发生于6岁以前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及时带孩子去医
院诊治 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老年人出现持续加重的记忆、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损害最常见 ①阿尔茨海默病
②血管性痴呆表现 逐渐发生记忆、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随着病情进展,
逐渐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期痴呆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当老人在短期内出现明显的近记忆力减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问题时,应及早就诊高
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外伤……早期控制危险因素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病情进展防治策略老年期痴呆可防可治一级预防 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二级防
治 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级防治 减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防治目的3级防治可防可治基本 增强精神疾病的保护因素 减少危险
因素具体改善营养状况改善住房条件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减少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培养稳定良好的家庭氛围加强社区支持网络减少成瘾物质的危害防止暴
力进行灾难后心理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发展个人技能 …… 一级预防可防可治基本 早发现 早诊断 早治疗 控制疾病 降低危害具体
骨干——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辅助——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依托——医疗卫生机构精神疾病社
区康复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二级防治可防可治 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并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
诊断与治疗①精神专科医院 ②综合医院精神科 心理科二级防治行为语言明显障碍时可防可治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精神疾病的
治疗方面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社会支持药物对症治疗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心理治疗心理社会康复方法可防可治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
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通过规范
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可防可治基本 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等
训练,以减少残疾和社会功能损害、促进康复、防止疾病复发具体 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疾病康复工作三级防治可防可治保持和
促进精神健康采取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把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调适对社会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
惯和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关爱心理疾病病人都是受害者精神障碍理解 关心 支持 帮助
携手 共同拥有温暖的家不嫌弃(歧视)不遗弃(自然放任)不放弃(无力或
故意)不抛弃(故意)关爱工作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 依法管理工作机制: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
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指导原则关爱鼓励病人要坚强地生活下去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担负起
照料和监护责任愿意接纳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 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保护残疾人(精神残疾属我国残疾规定的六类之一,实施《残
疾人保障法》)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和救助,避免危害安全和影响社会秩序和形象对五保户等困难群众,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鼓励
帮助监护 接纳目标 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
行为问题发生率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覆盖人口达到8亿人 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文件2002年关
爱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投
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建立健全精神
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
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 关爱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文件卫生部中宣部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科学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关爱国务院批准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关爱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研究拟订精神卫生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精神卫生各项工作国务院批准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小结心理健康一个人心理不健康,这个人就不健康心理健康是生物、心理和社会3因素的共同作用要自我重视和维护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有4种怀疑有心理(精神)问题,就要及早去医院问询、诊治可防可治要关爱病人,帮其回归家庭、社会要想社会和谐发展,就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共筑中国梦
献花(0)
+1
(本文系墨香堂6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