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五)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7-16 发布于广东

图片

第一章:一支菩萨队伍
1、走进神奇的陌生领域

守望香格里拉(一)

2023-07-02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

2023-07-03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三)

2023-07-04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四)

2023-07-05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五)

2023-07-06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六)

2023-07-07

图片
2、共产党好红军好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七)

2023-07-08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八)

2023-07-09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九)

2023-07-10

图片
3、兴盛番族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

2023-07-11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一)

2023-07-12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二)

2023-07-13

图片
4、红军亚母里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三)

2023-07-14

图片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十四)

2023-07-15

图片
几十年的出生入死,参加过抗日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陈启发经历了许多事情都忘记了,甚至几个孩子叫什么他也忘记了,只有长征时发现粮食这件事情他记忆犹新,述说的那样清楚完整,以至于我们无法把他同一个小脑萎缩的病人联系在一起。这件事情他记的如此清楚,说明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很大。我们走时给他留下了一千元钱,以表达他对革命的贡献和对他的崇高敬意。
从4月25日巧渡金沙江进入迪庆,至5月13日红军离开中甸。二、六军团主力路经中甸7个乡,22个行政村,114个村庄,行程405公里,每到一个村,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令这些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藏民感动了,藏民们目睹了红军的言行举止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部队,这样的好人。感动之余,村民们帮助红军筹集军粮,红军也都按价付钱。帮助红军筹集粮食的住户,红军都要留下三五个大洋,对家中没有人用了的粮食都写了信放了银子,红军为了爬雪山需要,闲散时在村里开始打草鞋,草鞋打多了,还向当地老乡每人赠送了一双草鞋。将心比心村民们都倾其所有帮助红军。
后续部队进城时,群众自发到南门加浪贡卡欢迎,主动帮助红军当向导,找房子、买粮食;有的主动把家里的粮食、油、肉、酥油、红糖等无偿地送给红军,有的藏民跟着红军北上成为其中一员,许多妇女主动为红军背水、扫地、磨青稞、缝衣服、安排食宿,帮助埋藏在迪庆休整期间生病死亡的红军。
迪庆州常委统战部部长农布七林这些年一直在研究红军长征经过迪庆的这段历史,在谈到红军长征在迪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他说,回望红军经过迪庆的那段历史,深切地感到,我们党来之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红军在中甸短短休整19天,二六军团又继续北上。当地群众从此记住他们头上的红五星。老红军向轩采访时说,长征是宣传队,一路上把党的政策、党的主张、党的一切沿途告诉了人们,告诉了中国共产党是干啥的,赢得了人的同情、理解和支持。80年过去,发生在红军和藏族僧俗间的故事在滇西北西藏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只是那不是传说那是一段军民鱼水深情的动人写照。
云南迪庆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李钢说,现在要把这个传统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把我们的美丽家园真正建设成红军所希望的太平极乐的社会。现在我们自诩,全世界都在说这是香格里拉,把这儿建设成这样一个家园,我们红军的烈士应该也欣慰吧。
图片
由于正确执行民族、宗教政策,红军在中甸县境内得到短期的休整,并筹集粮秣,为继续北上甘孜作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充分准备。解放前的中甸,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历史、地理、社会的原因,社会发展程度低,土司制度、保甲制度,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并存等,长期桎梏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匪患、民族械斗不断,大好河山,依旧是满目苍凉,文化落后,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自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迪庆,革命的火种就深深地根植于这块雪域高原的土地上,1948年9月,中甸金江一带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从此,长期处在“政教合一”封建奴役统治下的广大贫苦农牧民,在党的光明火炬指引下,同反革命势力开展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红军长征过迪庆给雪域高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红军离开迪庆至迪庆解放,中甸县的许多老百姓都珍藏着红军当年留下的文件、布告、标语等纪念品,如视珍宝。如今,在迪庆的金、上江一线还流传着一首歌颂红军的小调《送别歌》,我曾专程派人查寻这首小调,但由于历史太久远,许多当年的老人已经不在了,没有找到,我从网上下载了另一首《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首《送别歌》肯定不是当年歌颂红军的小调,我之所以把他录下来,我想两首歌歌词调不一样,但同样可以表达一种相同的依依不舍的心境。
1987年7月,老红军作家陈靖古稀之年重走长征路,在访问当年红军经过中甸西藏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十九天里,在一个县里,近两万人生存下来,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近百名红军英勇牺牲在这里,中甸西藏人民为红军北上甘孜尽了最大的努力,承担了最大的困难,这是中甸人民对历史的贡献,也是最大的光荣,没有红军在中甸的这段感人经历,1950年解放军进军中甸和以后迪庆驻军就不可能那样顺利,人们对部队的感情就不会那么真挚。重温红军走过西藏征程的血泪足迹历史,对西藏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稳定西藏、繁荣西藏经济建设,为把迪庆西藏建设成全国最好的西藏,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从1936年4月27日到5月13日,红二、六军团从北渡金沙江到离开中甸县城历时18天,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站,也是党、红军与少数民族广泛深入的第一次接触,为了正确而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党、红军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民族工作,中甸行军途中以及在县城休整期间,红军纪律严明,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消除了隔阂和误解,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我们如何做好民族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深刻的启示。
祥和、安宁、和谐。香格里拉之所以被称作心中的日月,不正是因为这个留下了红军足迹的地方今天既是一处林秀的美丽风景更是一处纯净的心灵家园嘛。
未完待续。

作      者:孙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      辑:复转君

图片素材:来源于书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