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吉林往事:童年在部队大院的美好时光

 吉林乌拉永昌源 2023-07-17 发布于吉林
我童年在脑海里开始有明确的记忆时是在吉林市,现在一想起吉林市就会让我回忆起许多儿时的趣事,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家从延吉的部队大院搬到吉林市,一开始住在江北的一分部的部队大院,住的是一座平房,这座平房据说以前是别墅,当时被间壁成两家。我还记得窗户很大,上檐是弧形的。在一分部大院时,部队正排练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我经常趴在窗户上看他们排练。等我参加工作在鞍山后,认识了两个汽车10团的复转军人,聊起来,知道了他俩就是当时剧组中的一员,一个是演员,一个是演奏乐器的。
后来我家又搬迁到江南的二二二部队医院大院,住的是楼房,楼房为两层,我家住一楼,紧挨着隔壁楼的部队幼儿园。这栋楼住了几户人家我不记得了,但记得大都是医院的主要领导。
我小时候就喜欢学雷锋做好事——要做诚实、助人为乐的好孩子。我每天很早到幼儿园,帮托班的老师带小孩,去的次数多了,托班老师就和我班老师说了,我班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第二天,我班的同学竟一窝蜂地都跑到托班帮忙带孩子,乱作一团,有的同学把小不点的孩子弄得哇哇哭,结果连同我都被托班老师撵走了。
这座大院里驻扎有空军和陆军的部队,一家一半的地方。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是一个大水泡子,是空军的养鸭场,我们经常在那里玩耍。有趣的是,医院的孩子在一起玩,空军的孩子在一起玩,互不来往。
一次,有个地方上的人开个解放车进了部队大院,向我们在大院里玩耍的孩子打听路,我自告奋勇上了这个陌生人的车给他指路。走了许久,我记得汽车开到一个湖边,他带我到湖边捞鱼,待一会后把我送回了部队大院附近。父亲知道后告诫我以后不准和陌生人走,会被人拐走,这时我才明白,我上车的时候为什么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满脸惊恐的样子。
一次我二姐带我去江北的一个大剧场去看话剧,我记得演的是《向阳商店》,可我俩只有一张票,到了剧场,看门的大爷坚持不让我俩一起进,说只能进一个。没有办法,二姐让我在大门口等着,她进去看。我二姐在剧场里转悠半天,发现一个侧门的小门开着,可以进入,就跑出来告诉我,让我从侧门进去。我坚决不从小门进,说要诚实,我就在大门口一直站着。
有一个母亲带个比我大些的男孩,收票的也不让进,那个母亲让男孩也在剧院的门口等,她进去看,小男孩一直哭闹说不行。男孩他妈让男孩向我学习,可是那小男孩就是不干,无奈那个母亲只有带着孩子走了。可是她这样就走了,我还想她真小气,没把她的票给我。我二姐没看完就出来了,我俩回家也没有坐公交车,一路逛着商店,过江桥时趴在江桥上看风景,边走边玩着走回家了。还有一次我妈带我去这个剧场看当时非常火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电影放到一半时电影院里已是哭声一片,我正在电影院里乱跑,看见许多女的都拿着手绢擦眼泪,给我弄得莫名其妙。
那时我妈在部队的制药厂上班,我常去部队的制药厂玩耍,渴了的时候把点滴用的葡萄糖当水喝,感觉挺好喝。制药厂的院子里有许多装硫酸的陶瓷瓶,我那时刚比那硫酸瓶子高出不多,有一次我好奇地把硫酸瓶盖打开,使劲摇晃,想晃出来些看看硫酸是什么样,结果硫酸溅到手上,吓的我大叫起来。制药厂的人跑来,把我的手放药液里面泡着,没有留下疤痕,好后怕,要是溅在脸上,那可能就是毁容了。
等我上小学时,去的是八一小学。记得学校在江南大桥不远的地方,是64军为自己子弟办的学校,也叫五一幼儿园,是所寄宿学校,只有星期天可以回家,条件很好。以前是可以念到小学毕业,由于一些原因,我去时只保留了一二年级。我们部队医院有几个孩子去这所学校上学,我记得有经常和我在一起玩耍的黄岩、周义。黄岩父母都是军人,周义的父亲是药局的,大家都叫他周司药,而且就是他找人把我们几个送到这所小学的。还有丁辉、杨建?、郭子健。还有一个空军的女孩,我们放学时经常结伴而行。
班里的同学大都是64军的子弟,记得文艺委员叫池丽华,能歌善舞的,能大段背诵《雷锋的故事》,还去电台录制过节目。还有叫刘大放、刘湘宁的。他俩的名字有特点,一个是取自“大鸣大放”,一个可能是父母为湖南人,在外乡的游子盼望着家乡安宁。我记得好像他俩的父母也都是军人。
由于一星期才回家一次,有许多小朋友想家,有的会哭哭啼啼。一次部队战备,星期天也不准我们回家,好多同学听后都大哭了起来。黄岩在午睡时偷偷的溜走,跑出学校很远,半道被班主任王老师骑着自行车给抓了回来,黄岩是满地打滚地哭闹也没有让他回家。可我却喜欢集体生活,从不想家。
有一次,星期一乘公交车返校,车上的人很多,当车到我们学校时,售票员问有没有下车的,我没有吱声,以为会有下车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下车的,车也没停,直接开到下一站,我撒腿就往学校跑,等跑到学校,早餐已经结束了。
记得我们班还经常参加一些活动,我参加过吉林市的幼儿园运动会,当然我们已经上了一年级,不能参加比赛,只是旁观鼓劲呐喊。记得开幕式检阅时有个幼儿园的队伍很牛,全是男孩,身穿统一的服装,人手握着一只玩具步枪。
我还参加过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时吉林市主干道上彩旗飞舞、锣鼓喧天,一辆辆大解放上拉着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打头的几辆汽车上是身穿各种民族服饰的演员,摆着各种造型一动不动。一会周义跑过来说看见我大姐在车上,应该是下乡了。我当时懵了,我姐下乡我怎么不知道?可他却是非常肯定,等我回家后知道是没有的事。
二年级念完后,即1974年,我家又随父亲搬到黑龙江大山沟里的部队,离开了吉林市,临走前这年,父亲带领全家逛了一遍吉林市,去了江南公园,在公园里和江边照相留影,去了一家冷饮店吃了冰激凌。那时吉林市的江桥正要扩建,二二二医院在北山公园建了新址,不久就搬迁到了北山。64军在第二年也换防到南方,我的那些同学也应该随着父母迁到了南方。
多年以后我还记得江南公园猴山里放着的那只被猴子们欺负的熊崽,在笼子里嚎叫的小豹子,会投篮打秋千的狒狒,水池里游泳的海豹,还记得小北山的收租院,记得江桥边上房顶尖尖的教堂,江上那条摆渡的船……
可如今我在吉林拍摄的照片却是一张也找不到了。记得我在江南公园里的那张照片,裤子上还打着补丁,那个年代是正常现象。在江边的照片是新的短裤背心,背心上印着“中国少年”,可惜这两张照片都没有了,只找到大姐二姐在江南公园的留影。
多少年了我对吉林市一直是魂牵梦绕。美丽的江城,在我的童年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那里,有着我童年美好的时光,一幕幕地记载在我的脑海里……

本文为赵润涛先生(网名:雨润涛声

本文为赵润涛先生(网名:雨润涛声)授权发布的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