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维钧:享誉国际的外交奇才(1)三次婚姻分别主贵、主富、主爱

 兰州家长 2023-07-17 发布于甘肃

作者:杨帆

官运与桃花运并享

顾维钧出生在上海一幢老式住宅中。由于家道中落,做过晚清第一任交通银行总裁的父亲顾溶(字晴川)失业,当时一家生活无着。顾母既要抚育两男一女,又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因而不想再添个孩子增加负担,就用草药打胎。出乎意料的是,草药丝毫没有发挥作用,十月怀胎之后顾维钧呱呱落地了。就在顾维钧出生的同时,顾维钧的父亲顾溶受聘于官办招商局担任帮账,顾家的经济状况立见好转,因此,顾维钧被看做为顾家的“福星”。

顾维钧自幼聪明好学,4岁时便入私塾读书,11岁时随姐夫进入英华书院,接受新式教育。

时值光绪末年,顾父入上海道尹袁观澜幕府,同在袁幕府供职的张衡山,有一种罕见的本领,就是能看相。他给道尹衙门中许多官员看过相,据说十分灵验。当时袁观澜之子袁履登和顾维钧同在英华书院读书,两人关系很好,课后常一起在衙门里玩。张衡山说,这两个孩子都非等闲之辈,但袁履登不正,恐将来难有善终,结果后来沦为汉奸。说顾维钧将来一帆风顺,富贵双全。

张衡山膝下有一娇女,与顾维钧年龄相当,张便托人做媒。当时张家境况较顾家好得多,况且张衡山又是袁道尹的姨表兄,顾家岂有不乐意之理。顾维钧12岁,张衡山的女儿张润娥10岁,便由双方家长订了婚。

顾维钧在英华书院毕业后,顾溶曾打算让他学习商业,并已经向一家钱庄讲妥。张衡山知道后极力反对,他认定顾维钧必可造就,乃资助维钧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学资昂贵,张衡山仍不惜工本。

顾维钧在圣约翰毕业后,张衡山又卖掉一部分祖产,供他赴美留学。1904年,顾维钧到达美国,先进入纽约州的库克学院读英语及预科课程,一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学和国际外交学。课余,顾维钧参加“语言社”、“辩论会”等活动,主编《哥大旁观者》、《哥大人年鉴》,培养了敏捷的思维、风流的文采和雄辩的口才。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担任东部各州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席,见识和眼界大为开阔。

四年后,在顾维钧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来信催他回家完婚。已受西方文明熏陶的顾维钧,直到这时才觉得父母包办的这桩婚姻极不理想,尤其未婚妻是一个有着一双三寸金莲的旧式女子,让他无论如何难以接受。但迫于父命,顾维钧只好回国完婚。

结婚后,顾维钧坚持不入洞房。新婚夜藏在母亲房中度过,后来被迫回到自己房中,却睡在沙发上,从此与妻子井水不犯河水,一直相安无事。晚年顾维钧回忆时,仍感慨地称赞张润娥宽容、忍耐和天真、纯朴。

顾维钧返回美国时,迫于父命只好偕妻同行。他把妻子当作亲妹妹,通过朋友把她寄托在费城一对慈祥的德国血统老夫妇家。让妻子和他们共同生活,补习英文。他自己回纽约上学去了。

1908年冬,清政府特使唐绍仪访美,返国前夕,特邀40位在留美学生代表聚会。此举一为鼓励莘莘学子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二是物色杰出人才,日后好引荐他们回国服务。顾维钧以《中国学生月刊》主编身份参加。此时顾维钧已崭露头角,在欢迎宴会上,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团体的代言人。他精彩而简短的发言,受到唐绍仪和著名外交家伍廷芳、颜惠庆的一致赞赏。会后唐绍仪私下接见了顾维钧,对他的发言表示了欣赏并予以鼓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革命果实不久被北洋军阀窃取,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唐绍仪与袁世凯是拜把兄弟,私交甚笃,被任命为首届内阁总理。唐绍仪就职后,立刻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当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外国对中国政府的权利要求》刚刚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以顾维钧的才华和成绩完全有条件留在美国,但他一心想报效祖国,为落后的祖国尽一份力。学业尚未完成,令顾维钧颇感为难。他和导师约翰穆尔商量。约翰穆尔看过他的论文《序章》后,告诉他说:单独的《序章》写得已经很好,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来答辩。在导师的理解和支持下,顾维钧提前进行了论文答辩并获得通过,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于1912年4月启程回国赴任。

顾维钧回国后即被委任为民国政府的总理秘书,负责处理总理与外国政府、外国友人的一切来往函电。这对24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受到这样的待遇,的确令人感到荣耀。

顾维钧不仅才华横溢年轻有为,而且相貌英俊风度翩翩,是有名的“民国三大美男子”之一。此间,顾维钧公余时间出入于达官贵人的娱乐场所北京饭店舞场,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唐绍仪的三女儿唐宝玥。

唐宝玥没有留过学,对留洋向往已久,所以她平时非留学生不交。顾维钧的相貌、风度与谈吐打动了唐宝玥的芳心。唐宝玥的美貌大方、温柔娴淑,以及高贵的气质,尤其是会英语、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都令顾维钧怦然心动。

顾维钧思考再三,终于写信向有名无实的妻子张润娥提出协议离婚。顾维钧表示,离婚后张润娥可以继续留在美国读书,费用由他负担;也可以回国与他的父母共同生活,或者回娘家,其陪嫁及顾宅房间物品,她可自由掌管、支配。

张润娥接信后对一切均不表态。但顾维钧依旧草拟离婚协议,寄给张润娥征求意见。张润娥此时已在美国读书两年,思想已不像原先那么守旧,毕竟强扭的瓜不甜。数月后张润娥回国,两人晤面。张润娥表示,如果顾维钧要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她便签。顾维钧毕竟是个法律大家,为证明不是他逼她所为,希望她亲手誊抄四份副本交给双方父母,各持一份。张润娥十分宽容和豁达,一切顺从照办,反倒令顾维钧多了几分内疚。

张润娥离婚后即落发出家,令其父痛悔万分,本以为为女儿选中了乘龙快婿,没想到害了女儿,不久张衡山抑郁而死。20年后的1933年,顾维钧再度出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时,在上海得知张润娥生活清苦,特地写了一封信并附送5万元巨款以“赎罪”,被张润娥连信带款一起退回。

充满戏剧性的是,顾维钧与张润娥离婚后,将他与唐宝玥的喜日定为1913年6月2日,当顾府正在紧张筹备喜事的时候,唐绍仪突然通知他们的婚礼改期。原来,唐绍仪自正室早前亡故,是年经伍廷芳搭桥,与上海某洋行买办家的小姐联姻,日子也正好定在这一天,且地点也选在公共租界体育场公园(今虹口公园)。父女两人同日举办婚礼,必然会令社会各界哗然。顾维钧欣然从命,另择婚期。

有趣的是唐绍仪字少川,顾维钧后来也将字易为少川,创造了一个翁婿同名的趣话。由此可见,顾维钧对唐绍仪的知遇、奖掖和擢拔充满感激之情。从此,顾维钧在北洋军阀政府中的政治地位更稳固了一层,两年后出任美国公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使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德法俄相继投入欧洲战场,无暇东顾,日本乘隙扩大在华势力,于11月占领青岛,接管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对德战事结束后,日本不但没有如先前所说从中国撤军,反而在1915年1月向袁世凯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并要求袁世凯保守秘密,否则将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袁世凯一时没有主张。陆军总长段祺瑞说,只要总统下令抵抗,中国军队可以抵抗日军48小时。

然而,顾维钧认为,中国需要外来的支持,此时应利用世界各国同日本的矛盾,特别是美日、英日的矛盾。建议将“二十一条”公诸于世,因为中国的保密承诺是在被威胁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必要遵守。

在总统和外交总长同意的情况下,顾维钧便在英美公使之间求得同情,不久外国报纸刊载了“二十一条”内容,以及顾维钧揭露日本行径的文章,引起国际反响,对日寇构成了压力。顾维钧在中日问题上的看法,以及在这次外交中所表现的不凡勇气和才能,引起外交部的高度重视,为以后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谈判中日问题奠定了基础。

1915年,27岁的顾维钧被任派驻墨西哥公使,成为近现代乃至当代中国外交史上最年轻的全权正使。不久,调任驻美国兼驻古巴公使。此时欧洲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顾维钧在华盛顿时常拜访交战双方的驻美公使,了解核实欧战的真正情况及他们各自政府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并及时电告中国政府。

美国参战后,顾维钧建议中国同美国保持一致。后来段祺瑞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宣战,这固然有美国的影响,但顾维钧的建议起了一定作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与同盟国缔结了和平条约。协约国的其他国家也想早日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并打算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顾维钧感到此举对中国事关重大,因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即将召开的和会上争取收回一些失去的权利。

于是,顾维钧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搜集包括英、美等国各种计划草案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之后确定中国应采取的策略。同时研究了对中国有特殊利益的问题,以便中国政府在和会上提出这些问题。他把小组研究情况及时报告北京政府,建议政府为战后将要召开的和会作好准备。

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接受了顾维钧的建议,特地成立外交委员会,以顾维钧寄发的报告书为基础,研究中国要向和会提出的问题。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当人们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顾维钧却遭受了有生以来第一个沉重的打击。

顾维钧与唐宝玥结婚后感情笃深,并很快有了一儿一女,顾维钧活跃于美国朝野人士之中,唐宝玥除照顾小家庭和孩子外,作为外交官夫人,为襄助丈夫的事业不遗余力,常常出席各种交际活动。1918年10月,某日,美国有两大盛会同日举行,一在华府,一在费城,顾维钧分身无术,便让夫人选择一地代表自己出席。唐宝玥疼爱丈夫,主动要求去路途遥远的费城。当时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疫病——西班牙流感,唐宝玥在返回途中不幸染病,回到华盛顿后已感到体力不支,但仍强打精神赴会应酬,然后便病倒了。由于当时医学尚不发达,两天后唐宝玥便撒手人寰。

这个打击来得太突然了,令顾维钧整个身心如坠深渊,一时产生了有缘无福的宿命与悲哀。但巴黎和会召开在即,他必须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才能从容赴会,不辱使命。顾维钧不惜重金,厚殓唐宝玥,将她的遗体置于玻璃棺中运回国内,暂厝在老家江苏嘉定顾氏宗祠内,在原棺外又加上一层椁。据说1924年至1925年间,清明时节还揭去外椁,让乡人瞻仰唐氏遗容。后在军阀混战中棺材被打开,棺内珠宝被劫,顾维钧决定将其遗骸改为土葬。入土时,顾维钧亲自带着一双儿女回国参加葬礼。1949年前,顾维钧在大陆的日子,经常假公余之暇到唐氏墓前祭扫。

料理完亡妻后事,顾维钧返回美国。1918年12月,顾维钧在启航飞往巴黎前,专程拜访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许诺支持和帮助中国,这让顾维钧对即将开幕的和会多了一份信心和期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