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麦品种晚熟的减产风险大,一方面不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一方面有损种植户的种田效益。 一,晚熟的小麦品种,容易遭受干热风,被高温逼熟而千粒重减产,导致减产小麦是“喜凉作物”,灌浆期的适宜温度是20℃—24℃(日均温度),但是,小麦灌浆期到收获期是温度越来越高,遭受干热风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以当地正常成熟的小麦品种为佳。每晚熟一天,减产风险的概率大几倍(因为收获期就两三天的时儿)。 ![]() 河南省某农业科技公司的业内人士指出:大穗麦遇干热风甚至会减产一半以上(见下图)。大穗麦型品种虽然被一些“急功近利”的人用来做炒作的“工具”,但是大穗麦品种基本上晚熟(见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教授的文摘摘录截图)。 ![]() ![]() 二,晚熟的小麦品种,容易遭受冰雹小麦收获期的冰雹发生概率很大,晚熟1天的小麦品种,至少多了1/3的风险(按照当地普遍3天收获期计算)甚至遭受冰雹的概率增加1倍(按照当地普遍2天的小麦收获期计算)。 ![]() ![]() ![]() 三,晚熟小麦不会“抗穗发芽”2023年一些地方遭遇了小麦“穗发芽”,个别头脑简单的人认为晚熟小麦品种“抗穗发芽”,这是一个虚幻的认知,原因如下: 1)2023年和2024年的降雨时间绝对不会在同一时期。 2)真正“抗穗发芽”的品种,是既早熟又抗“穗发芽”的。 3)一些品种出现“穗发芽”很多是不抗病导致的“枯白穗”多,而“枯白穗”遇雨而“穗发芽”。这是品种早衰而不是早熟的因素。 4)小麦品种抗不抗“穗发芽”,是必须依靠权威科研机构的鉴定报告为准的。 5)审定之后没有经历过3至5年的考验,都存在忽悠的成份——因为,品种审定之后在3年之内被淘汰的占一半以上(来自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王玉玺处长的数据,见附图)。 ![]() 四,种田大户选择小麦品种,一定要等一些品种在审定4年之后再种植因为,每一年的减产因素都不一样,所以,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周继泽主任提醒,审定之后经历3年至5年才能确定一个品种是不是“真的好”。 ![]() 五,所谓的测产纪录“不可信”,因为“不具有普遍意义”“小麦单产纪录,不具有普遍意义”,这是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人士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 所以呢,选择品种注意审定公告,以审定公告中出现亩成穗40万以上+千粒重45克左右”或千粒重50克左右这“两个基本点”为好(在亩成穗相同的前提下,审定的千粒重越高越好,因为这是根系发达的体现,少肥少水=更加高产)。 其次是注意抗病鉴定,所占的【高感】越少越好。 ![]() 经历过多个品种对比,一亩增产200斤以上的品种,是为首选品种(没有对比的所谓测产更多的是随便找几个人的“草台班子”而已)。#农业真科技##小麦真科技##矮秆大穗麦都是骗人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