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止自我破坏:从“明知不应该,却无法自控”的怪圈中,走出来

 真有梦想的唐糖 2023-07-17 发布于河北

人是如此奇怪的动物,我们为了防御伤害,自发产生出数不清的心理防御机制——有本著名的心理学的书叫做《101种心理防御》,但事实上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远不止这些。但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却又经常陷入到严重的“自我伤害”之中

最典型也最被人广为人知的自我伤害,就是拖延——我们一边背负着强大的心理负担和自责情绪,一边拖延着本该做的事。这就是一种典型且广泛的自我伤害。除此之外,flag常立常倒、在人际关系中明明想更进一步,但却总是在临门一脚时掉链子......这些都是自我破坏。

简单说,任何对我们不利,或者阻碍我们主观意图的想法以及行为都可以被看做自我破坏当我们明知道不该做什么,却控制不住自己非要做什么的时候,就是自我破坏

很多人会把这种自我破坏归结于自己意志力不强、太懒惰等等,但其实这种归因方式除了让自己更自怨自艾、产生对自我失望的感觉之外,对于改善自我行为,毫无意义。

套用现在流行的词汇,只有真正搞清楚“自我破坏”背后的底层逻辑,并且知道如何破解自我破坏的有效方法,并能持之以恒的对这些方法加以练习,我们才会真正摆脱自我破坏的怪圈,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自由的人生。

最近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这本书讲的就是以上内容,它叫做《停止自我破坏》,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3套练习和6个步骤——更准确的说,每一章后面都有练习,来帮助我们打破自我破坏的循环,获得积极情绪,提高行动力。不过,这并不是一本单纯的练习书,照例,在它的前半部分,重点讲的是自我破坏行为的原理。

我认为“了解原理”十分重要,如果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就等于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然也不能真正明白自己“要去哪里”。作者给出了4个因素,正是这4个因素,指引着我们无意识的按照“趋利避害”的本能,不断进行着自我破坏的行为。它们分别是:

  • 1、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

  • 2、内在观念

  • 3、对变化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 4、控制欲过强

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太知道这4个因素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吧,这4个因素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上成百上千篇文章。它们蕴含的内涵太深刻了,对我们的影响太巨大了。

作者这样描述它们:“这四个因素代表了人们性格的各个方面,以及人类如何与这世界产生关联。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在幕后运转的操作系统,驱动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人们通常会在儿时习得这4个因素,所以它们常常被人的意识所忽略”。

在我看来,那些所谓有心理问题的人,包括我们每一个有精神内耗的普通人,所产生的所有困扰,都与这4个因素息息相关,区别在于程度和侧重点不同,而已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深刻的、清晰的认知自己,虽然这很难,非常难。

01 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

不管你意识到与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概念,社会心理学家将其描述为“某一个体对于他自身的看法。包括个人特质,孰为自我,何为自我”。简单说,我们如何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区分开,如何认知独属于自己的某一特质,这些就是对“自我”的认知

“独特的特质”,包括对自我的价值进行判断——比如我们的自尊、自我看着,还有对自己的看法(即自我印象),同时也包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即理想自我)等一些要素。

关于“自我概念”包含的内涵太过广泛,简单说,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会让我们很容易质疑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以及做出积极改变的能力,换言之,当一个人整体的自我概念比较薄弱时,ta就很容易产生自我破坏的行为。

何为自我概念薄弱/易动摇?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别人跟你有不同观点,并对你进行“反驳”时,请你看一下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感受,平静的心如止水吗?还是愤怒、委屈、想要反驳、心跳会加速吗?会觉得丢人吗?真实的回答自己,你就知道,你的自我概念是否薄弱了。之所以会紧张,着急反驳,生气愤怒,都是因为在别人反驳你的观点时,你的自我概念受到了冲击。

02 内在观念

每个人都有内在观念,区别是你自己是否知道。原生家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在潜移默化之间,会被父母的想法、态度、行为方式所深刻的影响。换言之,我们会内化父母的观念,这其中包括很多消极的观念

举个例子,我从小就被父母观察到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于是我学习的第一个成语就是虎头蛇尾、小猫钓鱼之类的词汇,这些标签深刻的被自我接受并长期暗示,我深信自己就是一个凡事都不能坚持的人。

当然事实上,不能坚持的背后有很多心理因素,可惜,我只记住了“虎头蛇尾”。虎头蛇尾是不好的——就是我自己的一个内在观念,同时,虎头蛇尾也成为关于自我概念的一个核心认知。

03 对变化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恐惧

对变化和未知的恐惧根深蒂固,使我们做了大量防御危险的行为,可以说,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几乎都是建立在应对威胁之上的,而这其中,对于未知和变化的恐惧,首当其冲

我们常说的不要呆在舒适区,就是因为我们恐惧未知和变化,同样,总被教导要保持开放性和好奇心,也是因为如此。

04 控制欲过强

人人都需要掌控感,但控制欲过强,就是一种病,得治。

这一点相比其他几点,似乎最容易觉察,我们可以轻易的从自己或他人(尤其是父母、领导等权威)身上感受到。

控制欲过强的本质,其实还是恐惧,恐惧失去对事态管理的掌控感,这种恐惧会支配我们做出很多保守的、自我破坏的行为。比如拖延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拖延的很常见的一个内在心理因素是,潜意识里的完美主义。而拖延行为,起到了“不做事,就不会有不完美的感觉”这样的一种对“完美”的掌控感。

简单说,我们时刻都需要警惕自我破坏,不管是精神内耗还是自我掣肘的行为。而想改变或识别它们,需要科学的心理学知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