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里亚姆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在心口处留下了一个空洞。这个空洞会吸纳很多东西,但是永远也填不满。而每个人都在用一生的时间寻找能填满自己内心空洞的东西。 《抓落叶》一书告诉读者人类来世上时,是被设计好的。地球太美了,创造者害怕人留恋忘记回家,她希望给人类的地球之旅留下遗憾,故意设计了空洞。 主人公艾略特的人生之路处处充满遗憾。他从小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眼睛里总是看到怪物,希望去到那永恒之境。因为这个,得不到大人的理解,父母不允许他讲到怪物。 难道是父母没有给予艾略特爱吗?他一生都试图自杀。 “如果你运气好,人们会以自己知道的方式爱你。如果你非常幸运,人们爱你的方式刚好是你所期望的。” 艾略特的家人爱他的方式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 父母之爱孩子,往往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孩子期望的方式。比如幼小的孩子需要的是陪伴,父母给予的是分离。他们因为内心有愧疚,就会用物质用金钱弥补缺失的爱。但这些是孩子不能接受的。 然后他内心的空洞就会越来越大,他需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用什么能填满这个空洞呢? 我们是一个体验者,每一个人也是以体验者的身份来到这个星球的。造物主希望人回家时能留下一些痕迹,伤疤,证明你曾经努力活过。而不是带着完美无缺的肉体回归。“痕迹是努力活过的人创造的,不是努力放弃的。” 这样说来,造物也希望人能获得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所以本书涉及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尽管艾略特一生充满迷茫,无奈,甚至参加自杀干涉小组,亲眼看到几位伙伴自杀,他最终还是和萨沙走到一起,互相牵手渡过艰难的人生。 父母哥哥的爱,在多年以后终于知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所期望的爱是理解,是支持,是信任。而父母刻意回避了幼年时期的艾略特的种种问题表现。如果一个孩子说他看到了永恒之境,父母是否因为既有的经验而害怕而逃避? 人生的确谜团重重,父母大可不必逃避未知。从艾略特一生经历可以明确,正是那些逃避问题的行为,使他绝望,痛苦。 死后,人们还有两种选择。你可以排队抱怨这一生的不如意,也可以排队赞美这一生的美好经历。虽然艾略特生前种种不如意,死后却觉得没什么可抱怨的。 作者分几部分阐述生前死后,一生经历。其实也给了人们很多思考和启发。怎么填满我们内心的空洞?如果人生是早已设定好的,我们应该怎么渡过?对于言语行为怪癖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指引? 假如死后,你会抱怨一生的不如意还是赞美活着的享受? 旅行的意义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新鲜的,愉快的,未知的,来人间旅行一趟,怎样才能不虚此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