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脈十變,臟腑病邪如何傳變——《难经——十难》

 风声之家 2023-07-17 发布于江苏

观心自话 2023-07-17 17:58 发表于山东

收录于合集#难经10个

【原文】

十難曰:一脈為十變者[1],何謂也?

然:五邪剛柔相逢之意也[2]。假令心脈急甚者[3],肝邪干心也[4];心脈微急者,膽邪干小腸也;心脈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脈微大者,小腸邪自干小腸也;心脈緩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脈微緩者,胃邪干小腸也;心脈澀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脈微澀者,大腸邪干小腸也;心脈沉甚者,腎邪干心也;心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藏各有剛柔邪,故令一脈輒變為十也。

【注】

[1]一脉为十变:指一脏所主部位的脉象,受到不同脏腑邪气的干扰,会产生十种不同的脉象变化。

[2]五邪刚柔相逢之意:刚柔指阴阳,脏为阴、腑为阳,脏腑的病邪彼此相传影响。张山雷注:"此以五脏之气,征之以脉,各有偏胜,则谓之邪,故曰五邪。而又以五腑配之,则一脏而相乘得十,故曰刚柔相逢,犹言脏腑相胜云尔。"五邪,此指人体脏腑的病邪。

[3]急:脉象急迫有力,似弦、紧、疾脉。

[4]干:侵犯、干扰之意。

【译文】

十难问:某一脏部位所主脉象会出现十种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呢?

答:这是脏腑的病邪彼此相传影响的缘故。例如,心所主的部位脉象弦急明显,是由于肝邪侵犯心,故心脉带明显的弦急象;心所主的部位脉象稍带弦急之象,是由于胆邪侵犯小肠。

心所主的部位脉象洪大明显,是心的病邪自我相干的表现;心所主的部位脉象稍显洪大,是小肠的病邪自我相干的缘故。

心所主的部位脉象缓象明显,是由于脾的病邪侵犯于心;心所主的部位脉象微缓,是由于胃的病邪侵犯小肠。

心所主的部位脉象涩象明显,是肺的病邪侵犯于心;心所主的部位脉象微涩,是由于大肠病邪侵犯小肠。

心所主的部位脉象沉象明显,是肾的病邪侵犯于心;心所主的部位脉象微沉,是膀胱病邪侵犯小肠。

脏腑分刚柔、阴阳,病邪由一臓传至另一臓,或一腑传至另一腑,受邪气影响,致使某一脏的所主部位的脉象出现十种变化。

【释义】

本难以左手寸部心脉出现十种不同脉象变化为例,说明了一脏所主部位出现不同脉象的原因,以及脏腑病邪传变规律。

五脏六腑脉象的变化反映于寸、关、尺三部,各有一定部位及常脉脉象,即心脉大位于左寸、肝脉急位于左关、脾脉缓位于右关、肺脉涩位于右寸、肾脉沉左右两尺各有。如果各部的实际脉象与脏本身的常脉脉象有所不同,说明疾病可能由其他脏腑病邪传变而来。

脏腑病邪传变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母病传子,如"心脉急甚""心脉微急"是肝胆(木)病邪传心与小肠(火)的表现。

邪气自干,如"心脉大甚""心脉微大",是心与小肠邪自干心与小肠的表现。

子病犯母,如"心脉缓甚""心脉微缓",是脾胃邪侵犯心与小肠的表现。

病传所不胜,如"心脉涩甚""心脉微涩",是肺、大肠邪侵犯心与小肠的表现。

病传所胜,"心脉沉甚""心脉微沉",是肾与膀胱之邪侵犯心与小肠的表现。

另,此处也体现了脉象变化主要以脏为主的观点。如脏邪相干则脉象变化为甚,腑邪相干则脉象变化为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