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陶兽形壶--山东大汶口文化独特的器型,从小猪的尾部注水,再从嘴里倒出来 蛋壳黑陶杯--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杯壁轻薄,代表了中国远古时期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亚醜钺--也叫做人面纹铜钺,商代的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 商代甲骨文--山东博物馆甲骨文总量居全国同类收藏前列,国内10万件左右,山东博物馆有1万余件 颂簋--传世青铜器中的珍品,器物内底和器盖有精美的152字对铭 鲁国大玉壁--目前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山东博物馆穹顶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此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东平汉墓壁画--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画像内容最具艺术性的一座汉代壁画墓,色彩丰富 九旒冕--我国唯一一件存世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距今600余年。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垂悬九旒正是明代亲王冠冕的定制 郑燮双松图轴--郑板桥难得一见的珍贵作品距今六十万年前后,山东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的活动遗迹。作为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一元,黄河下游地区悠久而又神秘的海岱史前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商王朝东进过程中,东夷文化与商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吸收融合,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夷文化在周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为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秦横扫六合,始称皇帝,到唐八方辐辏,兼容并蓄,一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步得以确立和发展。 秦汉时期,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大一统格局的典籍发挥了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发生了规模较大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迎来了隋唐盛世。
 自宋迄清,随着开封和北京先后成为王朝都城,一向远离京师的山东地区跃身近畿重地。大运河的凿通,又使山东成为南北贯通的咽喉要津。作为儒风浩荡的山左名邦,这里自古底蕴深厚,文脉绵长。居于沃野千里的黄河下游,这里向来河川并流,遗迹星列。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山东作为毗邻京畿的沿海省份而首当其冲。在中西文明冲突交融中,山东在全国首次自主开埠通商,借力百年胶济,齐鲁大地发生时代性嬗变与现代化转型,也唤醒了山东人民反帝和革命的思想觉醒。 这次十大镇馆之宝齐亮相,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进行国宝打卡,一饱眼福,馆内还贴心注释了每个文物所对应的展厅。除此之外,二楼还有贴心盖章处,喜欢集章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地方哦~ 在整个展览中,大量运用了玻名堂品牌的低反展柜玻璃,有了更安全的文物保护、更清晰的细节展示、更不反光的拍照打卡,等你来探索!作为知名展柜玻璃品牌,玻名堂全球甄选优质低反原片,配合其精湛的加工工艺,更好地为文物保驾护航。

 “让文物活起来”——山东博物馆根据从自身展陈需要和文物特色出发,积极运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互动多媒体展示、二三维动画、增强现实、实景漫游、虚拟现实、全息幻影成像等数字化技术诠释了对“活化”一词的独到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