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角笼中》——旁观者的“善良”与“正义”真的能拯救一切吗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7-17 发布于北京

作为王宝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八角笼中》在这个暑假的开始为这个从草根出身的傻小子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片中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正是几年前“凉山孤儿格斗事件”的主人公,以本就关注度很高的社会话题作为电影选题,注定本片要掀起一波观影热潮。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虽然剧情设计比较常规,但宝强的真诚让许多人拍手叫好。

而主人公向腾辉和整个事件所展现出来的种种乱象,也让大众对这个故事产生了许多的思考。

(图源八角笼中)

而本片最值得体味的,正是当事件被曝光时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哪怕是放在当下,一个社会热点所引起的风波也是有着极其相似的规律。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社会的眼睛,为什么会看错事件背后的真相。

(扫码了解心理学课程)

事件发酵的背后推手——网络

影片最令观众窒息的情节,无疑便是在为学生求学校无果时,突然遭人暗算使得向腾辉无可奈何只能转卖自己最疼爱的弟子。而新俱乐部老板和体育局领导暗算他的手段,正是将他当年让这些孩子打假拳的视频上传到了网络上。

我无法想象万念俱灰的向腾辉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网络洪流和社会舆论时是什么感受,但代入了他第一视角的观众,一定是感到痛苦,愤怒但又无奈的。

网络,一个信息时代最有力的武器,可以是正义的化身,却也可能是破坏力巨大的恶魔。

心理学中将这种因某共同关注点而集中起来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行为称为网络集群行为。

参与者们在虚拟的环境中,不受特定组织和规定的约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行动,有着极大的传播性。

影片中向腾辉所面对的,主要是基于共同关注点和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前者是指当某一易受关注的事件被散播到网上后,迅速蔓延并吸引大量的参与者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甚至产生不实的流言和谣言。

这是整个事件发酵的第一步,像一块饵食投入平静无波的池塘,也许转瞬间无数层的涟漪便占据了水面,在这波涛汹涌面前,向腾辉像一个孩子毫无招架之力。

(图源八角笼中)

然而网络的潮流并不会四散奔腾,其中一些情绪和观点很快会占据主流并且汇聚成更大的力量,而这就是基于共同信念的网络集群行为。

此时,网络上会形成意见共同体,网民会形成统一信念。

比如影片中,当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时,很快大量的网民就变成了“正义使者”,要严惩向腾辉,为孩子们讨回公道。而当这股洪流汇集的越来越大时,就会导致集群行为的发生,甚至会演变成线下的声讨和攻击。

还记得向腾辉和孩子们的最后一顿火锅,窗户上谩骂的涂鸦便是这次“正义声讨”最终的形式。

(图源八角笼中)

在影片的最后,向腾辉终于决定将网络从敌人化作自己的武器,为自己和孩子们发声。

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公众视野,他无奈地笑笑说,如果再不来这热度都要过去了。

网络集群事件便是来得快,消退的也快,在经历萌发、发展、高涨阶段后,网民的情绪就会慢慢安定,重新冷静地看待问题,此时网络事件的热度就会开始消退,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然而,对于那些处于舆论中心的人,这一场浩劫却会留下深深的疤痕。

(图源八角笼中)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网络集群行为的分类:
基于共同关注点的行为。这种网络集群行为往往是基于信度高的信息,信息的传播者有强动机。
基于共同信念的行为。是指对于网络中的突发事件,网民形成统一的信念或意见表达,网民的意见在汇聚后发生极化,形成意见共同体。
基于共同行动目标的行为。是指在网络中发生的、针对突发事件的、目标鲜明的行动,甚至会延伸到线下活动。
基于事件的行为。这种集群行为一般是指向某一事件,主要是利益诉求和发泄不满,然而有时事件也可以是正能量的。
基于话题的行为。这种集群行为指向某一话题,动机基本出于兴趣。

网络集群事件的发展:
萌发阶段:主要表现为网民对事件的接触和关注,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这一阶段可能很短。
发展阶段:较早关注这一事件的部分网民,开始进行交流、发表评论,形成一定看法并向外传播。
高涨阶段:热点事件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以及参与的网民数量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消退阶段:高涨阶段之后慢慢就会进入消退阶段,网民的情绪慢慢安定下来,反思之前的行为。


极化——网络同化的最终结果

也许在事件的伊始,有人看到了那段视频之后,会去思考这些孩子从哪里来,为什么他们没有父母的照顾而是在夜店打格斗;也许也会有人去思考他们为什么小小年纪要来做这种事赚钱,有什么苦衷;也许还会有人去质问为什么夜店的老板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为什么这种娱乐项目会有市场......

然而,随着事件的发酵,这些不同的声音都消弭了,网络上慢慢只剩下一种声音:这些可怜的孩子是被向腾辉骗来拐来挣钱用的,快救救孩子们,严惩向腾辉!

共同信念是导致网络集群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然而引起共同信念的重要因素,便是情绪。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声讨活动中,对于这些孩子的怜悯和对于向腾辉的愤恨很快就占据了所有情绪的上风,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情绪所调动,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同样的声音,甚至不惜使用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

这就是典型的网络舆论行为,而网络舆论行为形成的关键环节,就是群体极化。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进来的每一位成员都会倾向于作出更加极端的决策,而群体的普遍倾向也会不断加强。

在事件的全貌还未明晰之时,更多的人其实倾向于去参考他人的观点,尤其是一些意见领袖和公众人物。

在影片中,当媒体采访时,与向腾辉有过接触的人都极力诋毁他并与他撇清关系,这其实无意中就给予了网民一个参考的态度,让公众更相信这个人是一个有罪的人,必须受到正义的裁决。

而当有相当数量的人发出了这种声音时,其他事件的参与者会倾向于附和他们,甚至会显露出自己更加坚定的态度来表明我与他们是同一个阵营。

而这时,骂向腾辉变成了“政治正确”,把孩子们从格斗俱乐部救出来成为了社会责任,一场公道自在人心的社会行动昭示着迟来的正义依旧可贵,然而那些想要探寻真相的声音却无人在意了。

(图源八角笼中)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群体极化的影响:
说服性辩论(信息影响):在团体中,因为期望从群体决策中获得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个体会倾向于参考他人的观点,尤其是领导者的观点,当领导者或者多数人倾向于支持某观点,其他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

社会比较理论(规范影响):个体在发表自己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之前会先考虑群体中多数人和领导者的观点,然后倾向于保持与他们的一致性,以得到群体的认可。并且个体往往还会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表示出更高程度的态度,以显示自己是积极的思考者。

共情是否也会犯错

也许大众的情绪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但从出发点来说,大众是对八角笼中的格斗少年产生了共情才会酿成如此激烈的社会舆论。

大部分人看到这些小小年纪就要赤膊上阵,不惜头破血流也要将表演进行下去的孩子,心中多少都会生出同情和怜惜。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窘迫,苦楚与无奈,真心地产生了想要帮助他们的冲动,想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图源八角笼中)

这其实体现了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如果公众完全不在乎,那么之后苏木也不会得到社会上的关注,不会有人帮助他做手术,只能永远与格斗说再见。

然而为什么这种利他行为会让他们对带着孩子走出大山的向腾辉口诛笔伐,还强制孩子们离开他们喜欢的格斗俱乐部呢?

向腾辉在节目访谈中说,你们说我骗了这些孩子,可是除了我,连骗都没人骗他们。他们没有钱,没有地,没有父母,没有工作,他们能怎么办呢?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是最底层的,然后才是自尊、爱与自我实现。

如果连饭都吃不上,生存都无法保障,谈尊严、谈未来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

(图源八角笼中)

也许他们中有些人无法理解,就算再怎么穷,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不上学,而是甘愿出卖自己去做这种危险的运动?这些孩子就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其他的机会吗?

(图源八角笼中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一个人生长发展的环境有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这些包括成长的家庭环境,邻里朋友,教育理念,社会文化等等。

有着完善的生态系统的孩子成长起来后,他们会考虑的是生活质量,是未来发展,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对于那些孩子来言,他们的生态系统是消失的父母、荒地、大山、大山、还是大山。

在如此困苦的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断然无法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去代入他们,对于他们来说,走出来已经是远远超越他们原有的人生了。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系统:位于环境的最里层,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如家庭、学校等。
中介系统:该系统是环境的第二个层次,指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
外层系统:该系统是指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但儿童并不是系统里的直接成员。如父母的工作单位、亲戚朋友、邻里社区等。
宏观系统:位于环境的最外层,指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法律以及别的文化资源。该系统不直接满足儿童的需要,但它对内层的各个环境系统提供支持。

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我感到了莫大的欣慰,被误解的英雄得到了正名,千锤百炼的少年用双拳粉碎了命运的天堑。

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和《弱点》,然而除了影片主旨想要展现的对于贫困儿童的关注和对于英雄的敬佩,对于网络社会舆论的思考能够给予观众更多的回味。

也许在面对舆论事件时,一个真相的探寻者比一个情绪的助燃者更能有益于事件的发展。

也许,这个追寻真相的英雄,就是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