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共走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61位,正式授衔将军的人数名列全国第一。此外还走出160多位省军级干部,故徐向前元帅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坊间传闻,红安除了是共和国的将军县外,在民国时期,也产生了很多的国民党将军。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早在10年前,红安县政协文史委曾就此专题在全县范围内进行走访,由于档案资料不全。只做了一个初略的统计,查出全县共51人可能在国民党军队中曾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 为进一步厘清红安籍国民党将军人数。县档案馆从3月份开始,先后前往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黄冈市档案馆进行了档案查阅,获得一部分原始档案资料。之后,根据二史馆民国档案专家意见,对《湖北省志》《红安县志》《黄州简史》《民国人物大辞典》《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中华民国九千将领传》《红安县抗战史料》进行查阅。并在这个基础之上,查阅了相关民国人物的族谱,走访相关亲属得出红安籍国民党将军人数约为34人。其中,上将2位,中将9位,少将23位。此外,1933年因行政区划变更划归今湖北大悟的区域中产生了两位国民党中将。无资料可确认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有19位。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民国档案不全,此名单难免挂一漏万,错漏之处还请方家指正。 ![]() ![]() 上将:(共2人) 王文材,红安县城关镇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副旅长,1948年9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去台后授上将军衔。 李光谦,又名李益民,红安县永佳河镇桃花李家湾人,毕业于陆军参谋大学。先后任台湾陆军第三军团、第六军团副司令员 ,1975年晋升为上将军衔。2000年在台湾去世。 ![]() 中将:(共9人) 谢履:字冰如,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和乡陡山村谢家湾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幼年家贫,就读于徐可亭名下,得徐资助,后免费进陆军小学堂和陆军中学堂学习,毕业后就读保定军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第五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成为国民革命军将军,每次回乡,必脱下戎装,便服拜望恩师。1926年秋,在国民革命军贺耀祖师任参谋长,参加北伐战争,于江西击败军阀孙传芳。后任军参谋长、集团军总参谋长,被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时,贺部士兵在济南与日本侵略军冲突,贺被蒋介石解职,谢亦被调离。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回武汉与谢家彦合股做生意,患肺病,常吐血,很少外出。1954年,自杀。 石毓灵:又名幼平、克忱。红安县太平桥镇回龙寨村石东湾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4期步科、陆军大学第6期。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参议,1945年2月授予中将军衔。1947年9月曾任黄安县县长,11月离任。1951年被人民政府判处死刑,1986年6月撤销该判决,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 程汝怀:红安县永佳河镇椿树村邹家湾人。毕业于保安军校4期,陆军大学第6期。曾任鄂东保安司令、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黄安县县长、师长、副军长,1945年3月授予陆军少将,1946年7月授予陆军中将。1949年加入民革,并拒赴台湾。1951年病逝于监狱中。 李键候:红安县永佳河镇桃花李家湾人。毕业于国民党北京陆军大学第6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参谋长,军务局局长,1938年任陆军少将,后授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民革湖北省委一、二届委员。1962年在武汉去世。 李定华:红安县八里湾镇宝剑桥村李西湾。曾任国民党国防部驻印度大使馆中将武官。1987年去世。 李财如:又名安庆、惠明。红安县七里坪镇典明尤家湾人。1948年由上海去台湾,曾任国民党空军司令,中将军衔。 阮成章:又名寿保。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人。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参谋大学。1946年任海军总司令部二署情报处处长,1949年任台湾海军政战部中将主任、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国民党法务部调查局局长。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韩治政:红安县高桥镇九龙冲长丰村李家大屋。毕业于国民党湖北省教育学院、后在军事委员会军中文化工作研究班新闻系学习。抗战期间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工作。1949年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干部管理处政工参谋官,空军总司令部政治作战部康乐大队长,1975年授空军少将军衔,后晋升中将军衔。1985年在台湾去世。 韩先志:红安县二程镇蛤蟆石村汪家畈湾人。陈诚、白崇禧部队任职。中将军衔。 熊应祚:红安县人,少将军衔(转入少将栏)。 ![]() 少将:(共23人) 李亚芬,红安县八里湾镇宝剑桥村李西湾人。毕业于保定军校。1928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六军新编第五师师长、国民政府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1935年4月22日被授予陆军少将。 刘鸿奎,红安县高桥镇占店大塘湾村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党黄梅县县长,国民党后勤部江南指挥部参谋长,1948年1月被授予陆军少将。 杨啸伊,红安县华家河镇台南邹集村杨家冲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战时曾任中国战区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947年2月被授予少将军军衔。 潘笑清,红安县七里坪镇杨山上潘家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三期。曾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科长、少将团长,国民革命军97军副军长、金门马祖前线司令官。1986年在台湾去世。 宋少华,红安县二程镇民利细屋宋家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45年任第八十六军第三十二师第二团团长,后任职于湖北省建设厅。1947年任湖北省保安大队第三总队队长。1948年该部改为湖北保安第四团,任团长。后升任暂编第九军暂编第二十五师少将师长。1949年12月26日率部在四川金堂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市文史馆馆员。1984年去世。 阮成同,红安县觅儿寺镇新集杨家田村新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台湾情报学校教官,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福堂,红安县杏花乡铁炉凉岗村张家湾人。1942年留学美国,后在国民党青岛海军学校和海军航队任职。去台湾后任海军参谋指挥大学教官,海军少将。 刘崇涟,红安县觅儿寺镇大金茶庵庙村刘家洼人。毕业于国民党空军学校第六期。曾任国民革命军少尉飞行员、上尉站长,成都空军司令部中校参谋。1949年去台湾后任国防部新闻局少将局长,参谋总部第五参谋次长室助理少将次长。 刘胤龙,红安县觅儿寺镇普安桥村刘家冲口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获国民党政战学校法学学士学位。1946年任鄂东游击队第十六纵队大队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空军少将,台湾省政府专门委员会,黄安县同乡会第七届理事长等职。 邓葆光,又名,景行。红安县高桥镇邓家湾村人。毕业于武汉中学。曾任国民党军统经济科科长,东方经济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委员。 宋兴文,红安县城关镇峰岗乡陈升庙村宋家榨下湾人。曾任台湾国防部兵役科长。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韩阳初,红安县二程镇蛤蟆石村老学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6纵队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曾被授予少将军衔。1951年被人民政府处决。 宋克敏,红安县城关镇峰岗乡陈升庙村宋家榨下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13师师长。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郑南宣,红安县七里坪镇王锡九村人。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国防研究院少将主任秘书。曾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湖北省工商联常委兼秘书长及湖北省政协常委兼秘书长,分管文史资料工作。 秦寿煊,红安县杏花乡李西村秦家墩人。毕业于上海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65师师长。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锐,又名彰环、彰俊、靖宇。红安县二程镇桐柏张背山村姚家田湾人。曾任国民党礼山县县长。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翰如,红安县觅儿寺镇大金茶庵庙村刘家洼人。毕业于保定军校6期。余汉谋部第四路军驻汉办事处处长。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德崇,红安县人。福建水上警察局副局长、华北特种联络站部长,曾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吴伯曹,红安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6期。1946年7月31日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张泰祥,红安县人。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济安,红安县人。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敏学,红安县人。曾被授予少将军衔。 ![]() 国民党高级将领:(共19人) 阮成普,红安县觅儿寺镇新集杨家田村新湾人。毕业于国民党政法大学,后留学日本。曾任国民革命军青年远征军队长。昆明稽查处处长。 郑霞影,红安县觅儿寺镇郑家村上郑家岗湾人。曾任国民党国防部某办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 王贵和,红安县觅儿寺镇大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1集团军缉查长。 李九皋,红安县觅儿寺镇新集杨家田村八家田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曾任国民党鄂东游击队第16纵队司令,策动伪军反正专员。 戴仲明,原名戴学诗。红安县高桥镇庙嘴湾人。原为黄麻起义后,72名游击英雄之一,后被俘叛变。曾任国民革命军52师副师长,94师政治督导员,襄阳县县长,台北市民政局副局长,并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任职。 吴韬,号子略,字健武。红安县高桥镇詹店村人。毕业于黄埔军校6期炮科、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炮兵 指挥官兼炮兵团长、湖北省军管区少将参谋长。1949年11月任第3 兵团副参谋长。12月26日在四川省金堂县起义投诚。 吴后祥,又名璧存。红安县二程镇雨台村韩家田湾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曾就职于国民党南京市政府。 马鹤峰,红安县杏花乡建苏村马家湾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国民革命军团长、197师师长。1948年去台湾。 秦辉斗,红安县杏花乡精华村四五楼湾人。国民党空军飞行大队长。 韩觉民,红安县上新集镇大庙村王家园湾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民党第五战区政治部主任秘书。 韩楚珩,红安县上新集镇高山庙村韩内厚湾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曾任军管区政治部主任,三青团湖北省团支部书记,国民革命军师长。 陈范群,红安县上新集镇桥店村四方湾人。曾任国民党某部军需处处长。 王开鼎,红安县华家河镇王家冲村王家冲湾人。1973年任台湾海军陆战队二师六团上校团长、后任第六舰队司令。 李子祥,又名超群。红安县八里湾镇宝剑桥村李西湾人。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参谋长,1949年四川万县起义。 谢藻生,红安县八里湾镇中和乡陡山村谢家塆人。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曾任国民党西康行辕秘书。 刘国华,红安县永佳河镇徐门寨村7组曹家田湾人。曾任国民党重庆第二航空飞行修理部部长兼技术顾问。 刘正元,红安县永佳河镇徐尚二村铁家湾人。曾任国民党中央六部驻重庆特派员、负责人。后为黄安县旅台同乡会会长 李树荣,红安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第4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61军66师师长,1949年在太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 阮英,红安县人。曾任黄埔军校教官。 ![]() 原属黄安,后划归湖北大悟县的将军:(共2人) 熊斌,黄安县黄陂站镇熊家畈村熊家畈湾(今属大悟县) 人。毕业于国民党陆军大学。国民党中将。曾任国民党陕西省主席、北平市市长、塘沽协定的签字者 。 田齐,又名载龙。黄安县四姑镇(今属大悟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2期。国民党中将。曾任国民革命军新1军第1师师长。 撰稿:辛向阳 吴吉祥 秦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