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批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kslztqs 2023-07-17 发布于山东

前言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出版了一部《中国小说史略》,书中包揽了从先秦到清末的许多小说作品。

在书中,他对晚清小说家陆士谔的《新中国》有过一番很不客气的点评。

可在数年后,鲁迅先生又推翻了昔日的言论,对《新中国》和陆士谔重新给予了肯定。

这让很多读者好奇,能让鲁迅先生“自打嘴巴”的,究竟是怎么一部书?怎样一个人?

弃文从医还是弃医从文?

陆士谔生于晚清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喜读诗书和文字,本来会像父辈一样走仕途,做一个文人。

只可惜家道中落,再加上清政府日薄西山,让他在科举上没了希望。

为了生计,十七岁的陆士谔只能弃文从医,拜了青浦名医唐纯斋为师。

那时候的陆士谔想法很简单,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医馆,治病救人的同时还能养活一家老小。

于是他刻苦专研学医,出师后留在了青浦行医,可日子并没有他期待的那般美好。

虽说都是开门做生意,但医馆总是特殊一点,若非有名医坐镇,百姓们很难信服。

像陆士谔这样年轻且没甚名气“战绩”的新手医生,少有病人敢上门让他诊治,就怕“庸医误人”。

眼瞅着生意实在冷清,连吃饭都成了问题,陆士谔只好兼职写小说,既能打发时光,又能赚钱稿费糊口。

彼时想要靠文字谋生的人很多,但投出去的稿子多是石沉大海,很难有出头的机会。

陆士谔难得幸运了一回,他的短作得到了报社的肯定,获取了丰厚的报酬,后来还有了出版刊登的机会。

尝到了“甜头”,陆士谔认为自己还是更适合走文学道路,决定再次弃医从文,专职写小说,便关了老家的医馆去上海谋前程了。

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沈知方。

沈知方是上海知名报人和小说家,靠着一路摸爬滚打才有了一番成绩,他清楚写作这行有多不易,怕陆士谔满怀信心而来,最后失望而归。

“你完全没必要弃医从文,这两者并不冲突,我替你在上海图书馆下面开一间诊所,写作的同时也不耽误你悬壶济世。”

陆士谔连连摇头,在行医这方面他全是失败的经验,完全不敢再抱有希望了。

沈知方却劝他说,之前在老家开医馆是没选对方法,如今在上海做生意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会宣传,多在广告栏上登几天,客人自然就慕名而来了。

是的,早在上个世纪就有花钱买广告一说了,可见无论在哪个年代,掌握住舆论宣发才能解锁“流量密码”。

广告登出的第二天,陆士谔就等来了一单大生意,有男子出重金请他去替自己的妻子看病。

陆士谔医术不错,却没多少实战经验,被人诚邀上门问诊更是头一次,所以心情无比忐忑不安。

好在过程很顺利,经过多次诊治用药后,病人完全痊愈了。

这下子陆士谔彻底打响了名号,在广告和病人家属的多重宣传下,他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一跃成了上海滩新晋的“名医”!

之后的几年里,他继续深入钻研医术,撰写医书,成了沪上十大名医之一。

事业得意,陆士谔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不用再考虑弃文从医还是弃医从文。

行医和写作两手抓,白天治病救人,晚上伏案码字……属于他的传奇故事悄然发展,并一步步走向高潮。

陆士谔的百年“世博梦”

陆士谔从小就爱读书,对各种奇闻异事很感兴趣,又因为接触过新事物,思想很是开放。

他和妻子就是自由恋爱,结婚时还拍了一张西式的婚纱照,平日里的行为做派不像是封建世家养出来的文人,更像是开明的海外留学派。

等到自己能写小说后,他笔下的文字也多是天马行空,极具想象力,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新上海》和《新中国》。

先说《新上海》,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就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上海在本土和外来中演化融合,形成了特有的都市文化。

新与旧的文化结合下,很容易滋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可以说那时候的上海处处都是考验人性的地方。

陆士谔在上海定居之后,近距离的“洞悉”了社会和人心,在各种感悟后写下了《新上海》。

通过刻画人们“嫖、赌、骗”的形象,将十里洋场的奢靡和迷乱书写得淋漓尽致,精准地批判了那个年代的丑与恶,后被誉为上海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之一。

对陆士谔而言,他是不满当时的政府治理和社会环境的,却又苦无其他救国之路,只能将对现实的无奈和期待寄托在文字上。

虽说一直在笔耕不断,他自己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直到1910年,他在一次醉酒后,做了一场离奇而精彩的奇梦。

醒来后的陆士谔久久不能平静,连夜奋笔疾书,将梦境与现实结合,写下了一部两万字的小说——《新中国》。

书中完全是以陆士谔本人为第一视角,梦中的他穿越到了四十年后。

那时候的上海不再是西方人的殖民地,中国也不再是半殖民国家,一切都是新天地。

高楼林立,车马如龙,中国一改积贫积弱的旧面貌,举国无外债,工业、教育、医疗、科技……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遥遥领先西方国家一大步。

更美好的是,那年的上海要举行“万国博览会”,无数国家赶赴上海见证中国的强大与繁荣。

为了迎接这场博览会,浦东新修建了大桥和隧道,甚至还要在全市建造电车。

当时的专家和群众们,就地铁是造在地上还是地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议。

等到地下电车隧道建成后,陆士谔兴高采烈地赶去参观,却被绊了一跤摔醒了,这场奇幻而绚丽的美梦结束了。

小说以梦境为载体,融入了穿越和未来因素,大胆而新颖,一经发表便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陆士谔成了“奇人”,《新中国》成了“奇书”。

虽说这本小说在市场上卖的很好,但却遭到了文学界同仁们的质疑和批判。

鲁迅先生更是给小说下了“皆不称”的评价,通俗来说就是一派胡言,胡说八道。

其实设身处地到那个年代,也就能理解鲁迅先生为何如此痛批这本小说了。

那是1910年,清政府岌岌可危,中华大地千疮百孔。

社会是黑暗腐朽的,百姓是麻木不仁的,整个国家和民族看不到多余的希望和光亮。

鲁迅先生等文人以笔为刀,就是为了警醒世人,认清现实,不要继续在黑暗中沉沦迷失下去。

所以他们的文字和观点都是批判的,激进的,坚决摈弃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太过美好的东西会让人失去斗志,鲁迅先生是“战士”,比起幻想未知将来的美好,他更愿意挖掘当时社会的黑暗。

所以对比之下,陆士谔的《新中国》就显得太“乌托邦”了,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追求格格不入,被批判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我们没办法要求一个衣不蔽体,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去幻想几十年后的美好生活。

因为在那天来临之前人可能就已经饿死了,理想是建立在温饱之上的。

所以陆士谔的《新中国》只能是一场美好的梦,是当时人们最渴望却又最难以实现的梦,因为不合时宜暂时被“搁置”。

直到国人真正有能力做梦并实现梦想的时候,它才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

2010年,在陆士谔写下《新中国》的一百年后,上海真的变成了他昔日梦中想象的样子。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国强民盛,繁荣安定,曾经不可能实现的“万国世博会”也成真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浦东举行。

小说中贯穿整个城市的地下电车隧道不再是梦,这里已经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龙头”,整个城市都闪烁着如东方明珠般的璀璨光芒。

贾樟柯导演在拍摄《海上传奇》的时候忍不住感叹:

“陆士谔在一百年前写下的新中国是一本科幻小说,可我更觉得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在今人看来,陆士谔无论是文学成就还是医学成就都十分斐然,《新中国》更是能称得上“百年一梦”

跨越时代的“中国梦”

其实在陆士谔之前,梁启超也就中国未来的发展也有过美好的幻想,早在1902年的时候,他就发表过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小说共计九万字,畅想了1902年到1962年之间的中国变化,比陆士谔还早了十年。

小说中的中国,通过探索变革实现了民主共和,也叫“大中华民主国”。

在各种变法维新下,中国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成了经济文化强国,重回世界前列。

到了1962年的时候,来自世界各国的官员代表们齐聚中国参加盛典,和陆士谔的“万国世博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梁启超不仅是饱读经史的文人,更是救亡图存的革命者。

他的历史眼光独具前瞻性,他在书中描写的故事走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分析中国未来的政治局势。

所以即使《新中国未来记》比《新中国》更早问世,却很少被业界批判,更没有被冠上“乌托邦”的帽子。

不仅是文人,就连孙中山先生也有过“百年梦”。

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就一直负责国家的铁路督办,制定各种铁路规划方案,提出五大铁路系统设想,要在十年内建设二十万公里铁路的计划。

当时也有人说他是空想主义,铁路梦根本不可能实现,可在百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大地上早已经是铁路亨通,大道通行了。

所以无论是陆士谔,还是孙中山、梁启超,无论是预测,还是做梦,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是对新中国的未来抱有最高程度的憧憬。

用今天的话来说,大家拥有同一个“中国梦”,他们甚至比我们还要敢想敢做。

和我们现在的“上帝视角”不同,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们完全是在未知中摸索。

身在闭关锁国的社会阴影下,却能超越身处的环境和局势,超前预测到未来。

这不是魔幻主义,更不是乌托邦主义,而是对整个民族有着最深切的了解,寄希望于未来,相信国家和人民终会有翻身的一天。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陆士谔在中国近代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成就都是被低估了的,说句生不逢时都不过分。

《新中国》发表的时候,他受到了各种抨击和谴责,无奈只能将手稿焚烧,留存现世的只剩下残稿,这对整个文学界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幸而数年后,鲁迅先生再次翻阅《新中国》。

随着对社会认知的加深及自身的经历变化,他对小说有了新的感悟,发觉自己曾经的批判过于绝对,便公开向陆士谔道歉,肯定了《新中国》的价值。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文字是刀,替当时的人民劈开社会的“混沌”,从麻木中清醒过来;

那陆士谔的文字就是光,让从黑暗中挣扎醒来的人民看到前进的希望。

结语

如今距陆士谔的小说问世已经过了百年,新中国改天换地,小说里的预想都一一成了现实,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美好。

世人因此称其为“预言家”,为他的睿智和眼界所折服。

其实发展到今天,中国人依旧在梦想着以后,希望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繁荣富强。

如果说陆士谔是盼望将来,那今人则更多了一份追忆往昔。

就像近年来,网上总会有人感叹昔日的“大唐繁荣”,憧憬那“万国来朝”的盛况,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大家都是“梦想家”,梦的名字统称为 “伟大复兴中国梦”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至:
不喜欢
举报
12
文章不错,点个赞吧

从“访谈一姐”到“查无此人”,53岁的鲁豫,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2023-07-14 11:10
来自陕西
前言

知名主持人陈鲁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国外的美照。

视频中,陈鲁豫身着一身米黄色连衣裙,笑容和煦,看起来过的不错。

但是网友却不买账,纷纷对鲁豫进行了群嘲:都瘦成排骨胸筷子腿了,太吓人了!

从曾经的“知名主持人”到现在的被网友群嘲,鲁豫到底经历了什么?

鲁豫有约

陈鲁豫靠着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火遍了大江南北。

不管是明星大腕、商业巨鳄还是科技大佬,统统都要排队上她的节目。

然而,在一次次被抬高和吹嘘的同时,陈鲁豫也终于露出了自己狂妄自大的“马脚”。

某次,一位中科院院士受邀来到了鲁豫的节目中,但是他年纪已大,佝偻着背影行动很不方便。

正常来说,有点情商的主持人都会立马起身搀扶这位老者。

但是陈鲁豫却偏偏不这样,她坐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这位老院士一步步走上台阶。

甚至在老院士前来握手的时候,她依然没有起身的打算怡然自得的坐在沙发上随意和老院士握手。

陈鲁豫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众多学者和记者的批评和指责。

众多网友也纷纷在鲁豫的评论区下面留言。

然而,鲁豫却始终装作看不见。

在网友的层层挖掘下,原来这不是陈鲁豫第一次这样“高傲”。

早期在陈鲁豫采访袁隆平院士时,鲁豫直接笑谈问:“您认识周杰伦吗?”

袁老院士平时只和土地打交道,哪里认识什么娱乐圈明星。

在袁老院士坦率地表示不知道后,陈鲁豫直接笑话袁隆平院士与时代脱轨“落伍”了。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莫过于陈鲁豫对山区贫困小孩的采访。

在小孩子们对鲁豫说自己平时吃的饭是馒头配咸菜时。

陈鲁豫直接瞪着一个懵懂的眼神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肉呢?是不喜欢吃肉吗?”

孩子们也很懵,只是僵硬的回答肉价太贵了。

鲁豫却直接顺着杆子往上爬,接着追问他们,“你们还知道肉价哦,我都不知道呢。”

鲁豫的言行和晋惠帝“百姓无栗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有何不同?

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主持人,以这样的职业素养面对她的被采访者着实令人汗颜。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包容陈鲁豫。

鲁豫的落幕

在柴静的采访节目《看见》中,柴静对周星驰的采访由浅入深。

她用和缓的语调,简洁明了的提问方式,让周星驰在访谈结束之后,还眼眶湿润地对柴静表达感谢。

然而,与之相对比的是和陈鲁豫的访谈。

陈鲁豫在节目中拿出了自己的经典口头禅“真的吗?我不信”。

还有自己不分场合的哈哈哈哈哈哈大笑,让周星驰尴尬不已。

陈鲁豫也不管周星驰的反应,直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顾自的嘻嘻哈哈。

周星驰忍无可忍的打断了鲁豫,他黑着脸严肃地说:“很好笑吗?”

说完,节目就结束,两人也不欢而散。

这不是陈鲁豫第一次翻车。

在陈鲁豫采访篮球明星姚明的时候,鲁豫直接在访谈时说:“体育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行才学体育的。”

这种存有严重偏见的言论竟然出自一个从业几十年的知名主持人。

陈鲁豫的语出惊人不止这一次。

在陈鲁豫采访知名台湾主持人蔡康永的时候,在蔡康永的双亲去世多年的基础上,鲁豫直接犀利发问:“你的感情问题你爸妈知道吗?”

陈鲁豫的这一问,直接让蔡康永呆愣当场。

这次采访也让鲁豫的名声臭到了台湾,不少网友纷纷指责鲁豫情商低。

其实早年鲁豫的主持风格并不是这样的。

在节目《超级演说家》中,鲁豫就展现了自己的高情商。

在选手表演的时候,导师鲁豫总是面带微笑,也不打断选手的陈述时间。

她在无形间肯定了选手的表现,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但是如今鲁豫的主持风格却日益“疯狂”。

鲁豫能有这样的转变,或许和她的感情生活有关。

成名之路

鲁豫出生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她的父母都是播音员。

鲁豫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下,自然也练就了一副好口才。

在家庭的影响下,鲁豫顺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男朋友——朱雷。

其实,在鲁豫13岁的时候她就已经认识朱雷了,但是鲁豫没想到两人还能考上一个大学。

他乡遇故知,鲁豫和朱雷在日渐相处中渐渐萌芽了爱意。

他们携手在校园里度过了彼此最美好的四年青春。

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们毕业前夕,两人因为观念不同吵架分手。

感情不顺,鲁豫就全身心的投入事业中去。

她凭借自己优秀的履历,一毕业就被央视台选上担任一档节目的主持人。

鲁豫还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十大主持人之一。

在央视的支持下,陈鲁豫只身前往美国钻研学术。

这样看来,鲁豫的未来是一片的光明。

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随着鲁豫事业的逐渐红火,她的情场却开始变得坎坷。

在美国,鲁豫和一个外国男人看对了眼,两人迅速走上了婚姻殿堂。

一年后,鲁豫高调和丈夫一起回国,喜欢她的观众纷纷表示了祝福。

然而,表面的花团锦簇却掩盖不了内里的腐烂。

鲁豫的外国丈夫经常在家里家暴她,即使鲁豫把自己的所有工资收入都上交,也避免不了挨揍。

鲁豫在日复一日的家暴下,逐渐对丈夫死心。

据网上的消息披露,在鲁豫和她丈夫离婚的时候,还打掉了自己怀胎七个月的孩子。

在鲁豫最低落的时候,她又重新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朱雷。

人人都说,初恋是最难忘怀的。

鲁豫和朱雷也同样不能免俗,两人的爱火再次燃起,很快就踏入了婚姻。

然而天不遂人愿,两人经历的巨大差距让这对新婚夫妇又很快走向了分裂。

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后,陈鲁豫痛定思痛。

对于以往的经历,她多次对过往表达了感恩。

并且表示:没有以往的经历,也就没有现在的陈鲁豫。

陈鲁豫也把这个观念带到了自己的访谈节目中。

某次,在鲁豫采访香港著名女星李若彤时,李若彤向鲁豫透漏自己是因为和前男友分手,才走上了娱乐圈这条路的。

鲁豫听后一脸感同身受的表情,随即就要求李若彤当着在场所有观众面大声感谢伤害过自己的前男友。

为了彼此不尴尬,李若彤只好照做。

这也不只是一个个例。

在胡歌出车祸毁容后,胡歌的首复出就来到了鲁豫的节目。

然而,在鲁豫听到胡歌在说自己大难不死后人生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后。

她立马露出了“这题我熟”的微笑,故技重施要求胡歌也当众感谢自己经历的那场车祸。

然而,这次胡歌可没有如她所愿。

面对鲁豫的“胡闹”,胡歌可没有从容她,当即严肃的驳斥鲁豫。

毕竟胡歌在这场车祸中,不仅自己毁容,事业受阻,而且胡歌还失去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助理。

所以胡歌非常反感鲁豫的做法,他可不觉得车祸有什么好感激的。

然而,胡歌的话并没有点醒鲁豫。

在名利场的漩涡里,有的人逆风而行,有的人却卷入波涛、身败名裂。

而鲁豫正是第二种,她在日益的放飞自我中走向了毁灭。

疯狂的禁食

去年,鲁豫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详细透露了自己保持纤细身材的秘诀。

“我就是不吃主食,米饭最多也就十几粒,可蔬菜、水果、鸡、鸭、鱼、肉我可一样都不耽误。”

这样极致的减肥食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在鲁豫因为身材而频频上热搜的时候,众人对她的议论也没有停止过。

在鲁豫的机场街拍图中,明显可以看到才五十多岁的鲁豫身体干瘪瘦小像一个小老太太。

特别是拍摄全身照的时候,鲁豫身材的劣势被放大了。

甚至有网友锐评:鲁豫就好像是一根竹签扎了个鱼丸。

她的头肩比例也严重失调,看上去像一个大头娃娃一样。

近期,鲁豫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在米兰的生活视频。

如今的鲁豫从正面看好像“胖”了一点,比之前有点起色了。

但是随着鲁豫一转身,她的后背依然是瘦骨嶙峋。

无数网友表示:这么瘦不仅显老,还一点也不好看!

更有网友表示:自己看完赶紧吓得又吃了三碗大米饭。

在白瘦幼的审美大行其道下,如何在保持健康的基础下减肥成了不少女性绕不开的话题。

然而,美应该是多元的,早期的女演员们顶着方圆脸照样也可以倾国倾城。

我们可以理解她们为了上镜好看而减肥,但是忽视健康绝对不是明智的做法!

结语

鲁豫是一个传奇女性,她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优质的内容,给许多前行的学子塑造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然而,如今鲁豫五十多岁的年龄却因为身材样貌而频频上热搜,引起众多网友的群嘲,真是令人唏嘘!

我们也希望鲁豫在保持自己身体健康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作品。

对此,你怎么看?


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批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晚清名医大胆猜测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批其胡说八道,如今一一应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