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大连北溟子 2023-07-17 发布于辽宁

“草海”不是海,而是位于云贵高原中部的国内三大高原湖泊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草海的生态系统就一直在岌岌可危的边缘,经历了多次海枯、海涨的循环。

2014年,为了挽救生态系统,当地实施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停止划船旅游,关闭所有码头,湖内禁渔、禁游、禁污、禁养

但让人意外的是,没过多久,这一决策却引发了蝴蝶效应:草海变得“鱼满为患”,水草被啃食殆尽,成了一片“秃海”,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这就让大家感觉好像好心办了坏事一样,也不乏有有心人联想到了我国实施禁渔措施的另一个地方——长江。

草海难题到底是怎么出现的?长江是否也会步其后尘呢?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鱼满为患”也能成难题?

在当地生态部门下发全面禁渔的文件后,最初草海确实是度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但是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流逝,草海里鱼类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水里密密麻麻肉眼可见的全部都是鱼,有的鲤鱼甚至有二三十斤重,到处乱窜把水搅浑的不成样子。

因为水体的浑浊,水里面的可见度严重下降,严重的影响到了水草的生存环境,又因为鱼类增多,它们没有那么多吃的,只能吃水草充饥。

长此以往产生了恶性循环,这草海也就成为了“秃海”。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据贵州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在2021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5平方公里的草海中的鱼类数量竟然达到了惊人的1.2亿条

如果按这个数据来算的话,也就是说草海的每平方米中就有4.8条鱼,这样的密度,就算是在人工投喂的养殖鱼塘中,也是十分吓人的。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面对这一生态状况,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马上采取了行动。谁都没有想到因为这样一个禁渔的举措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经过专家的反复走访以及大量的研究,决定开始逐渐的恢复捕捞行为减少草海中泛滥的鱼群数量,优化生物种群结构。

这一举措在推进的时候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草海中对鱼类的捕捞难度过大,捞上来的鱼群数量又过于多,怎样处理这些鱼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前期草海对于鱼类的数据研究过少,鱼类数量减少到多少才可以宣布捕捞。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至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任何一起开展生态调控的先例,面对草海的问题,这显然是一个极为大胆和冒险的尝试。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中旬,草海中对鱼虾种群调控共26.9万斤,其中包括草鱼、鲤、鲫、克氏原螯虾等对草海各类水生植物恢复具有较大影响的物种,而草海沉水植物覆盖度也有明显的提高,最高时已达三成左右。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长江十年禁渔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状况?

草海禁渔仅仅5年时间,鱼类的数量就迅猛地增长到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态势,原本人们可以通过适当捕捞等方式,来控制鱼类的数量,但没想到在全面强制禁渔的举措之下,生态竟然遭到了反噬。

不止草海有这样的禁渔措施,我国长江也推行了这样的制度,作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由干流、支流、湖泊和湿地共同构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长江中有400多种鱼类,其中156种都是长江中独有的鱼类多。正因如此,长江也就成为了淡水鱼类的主要捕捞地,每年从长江流域中自然捕捞的鱼类占我国淡水鱼总捕捞量的约63%,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淡水鱼是从长江捕获的。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随着人类捕捞数量的增加,长江水域鱼类繁殖情况不容乐观,长江鲟这样的珍稀物种也濒临灭绝,当下的长江几乎已经进入了“无鱼可捕”的状态。

为了保护鱼类的生态环境和繁殖,我国生态部门发布指令“一江、两湖、七河”等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部分区域即使是手动捕鱼也依然会受到处罚。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这十年的禁渔时间,长江会不会和草海一样出现鱼群泛滥的事件?

大家无需过度担心,长江与草海的情况不同,它是一个庞大开放的生态体系。

虽然商业捕捞对长江流域中的鱼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了长江流域中的鱼类数量降低——水利工程的建造。

水利工程一定程度上阻断了鱼类的生殖洄游通道,也隔绝了长江与天然湖泊之间的连接。所以即便是禁渔十年,我们也只是减少了人为捕捞的影响。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长江干流中饵料也十分的贫瘠,限制了底层鱼类的存活,对于整个的生态系统来说,一直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状态,只要保持底层鱼类数量的稳定,那么上层的鱼类也自然很难发展起来

这十年的时间只是为了让长江中的鱼类可以得到繁衍的机会,保持我们的生态系统继续良性的发展。

如今长江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质清澈泥沙也有明显的减少。江水里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小鱼小虾,曾经几乎灭绝的江豚和鲟鱼也都慢慢的涌现,这是前两年未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人类到底应不应该干预生态环境?

草海不是唯一出现这类问题的湖泊,湖北的武湖、鲁湖、惠亭水库、野猪湖、保安湖之内,也都已经出现鱼类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现象。

这种种生态反噬的事情都在给我们敲醒警钟,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干预并非完全是好事,我们需要根据生态变化来动态调整禁捕措施,保持水域生态平衡。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任何的禁渔措施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比如类似于长江的这种开放的生态环境措施就不能完全照搬到封闭的湖泊河流中。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通过一劳永逸的手段来过度强势干预,我们需要要根据不同水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施策,并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在一些鱼类泛滥成灾的地方,可以适当的放开垂钓活动。在一些水生生物资源稀缺或濒危的地方,可以实行长期或永久禁捞,加强保护和恢复。在一些水域生态相对稳定的地方,可以实行定期或间歇性禁捞,保持水域生态平衡。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良性发展,这个时候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进行理性适度的认为干预。

例如自2011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如“水十条”“土十条”等环保政策致力于水资源、土壤、大气、固定废弃物等生态修复的实施。全国开始实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计划和国土绿化行动,意在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目前,农业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好转。在资金推动下,生态修复行业有新一轮迅猛发展,河流、湖泊、场地、矿山、耕地、草原等生态修复均取得显著成效。

自然是生命之母,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并非专属于人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影响到生态的平衡,如何保障生态的良性发展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禁渔5年鱼满为患,草海被大鱼啃成“秃海”!长江会重蹈覆辙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