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说《贺兰山岩画》1998-21

 林春图书馆 2023-07-17 发布于福建

    贺兰山岩画,是对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中的一系列岩画的总称。这些岩画的分布范围北至石嘴山市,南至中卫市,题材以人面像和游牧生活为主,其中还有部分西夏文。这些岩画最早于1969年被发现,1996年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技术原因,这些岩画的最早出现时间至今无法得到确定。

    贺兰山岩画位于贺兰山山脉中,最早于1969年被李祥石在贺兰口发现。这一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式对外公布。1983年至1984年间,贺兰山发现更多岩画群,其中包括树林口、黑石峁、归德沟、苏峪口等地。在随后的文物普查中,贺兰山岩画的分布范围被确认为北至石嘴山市,南至青铜峡市的贺兰山东麓一带,包括宁夏石嘴山市的惠农区、平罗县,银川市的贺兰县,吴忠市的青铜峡市、永宁县,以及中卫市的中宁县等地辖境。

    贺兰山岩画可以根据其分布范围的不同分为3类,其中南部的岩画位于卫宁北山地区,由于其西侧毗邻腾格里沙漠而属于典型的沙漠、丘陵岩画,典型代表有中宁黄羊湾岩画,中卫苦井沟岩画、大麦地岩画等。这类岩画的分布高度明显偏低,并且有相当多的部分被沙漠所侵蚀;山前草原岩画以树林口地区为代表,但该地区的岩画由于分布范围长达5公里,而且主要散落在贺兰山前的乱石滩中,详细统计几乎很难实现;山地岩画以贺兰口和黑石峁地区的岩画为代表,其分布范围多在半山腰或山顶等位置。

    在贺兰山岩画中,人面像是其中主要的形象之一,其中三分之二的造像集中在贺兰口一带。这些人面像与中国境内的部分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人面像的风格相类似,画风比较夸张,并且有着明显的威慑作用,有说法认为这些人面像应该是先人崇拜的对象。此外,羊、鹿等动物造像也是岩画当中的主要内容,这类岩画分布范围较多,包括韭菜沟、归德沟等地,题材以放牧为主。在贺兰口的岩画中,还出现有意为能昌盛正法等字样的西夏文。2014年时,贺兰山内首次发现首次发现着装人形岩画、骑马射猎岩画,而在回回沟内发现了一副回字形岩画。

    贺兰山岩画的断代一直没有明确定论,由于岩画分布在室外,较为常用的碳14断代法误差较大,而根据画像内容和雕凿方式也无从判断雕凿时间。截至2014年,学术界为贺兰山岩画断代的方式多达10余种,但没有一种得到公认,较为主流的几种断代结果将贺兰山岩画最早的出现时间界定在了距今1万年至3000年之间。由于误差较大,贺兰山岩画究竟于何时出现还是一个谜。

1998-21-3-1

    人面:在贺兰口、苏峪口一带的岩画则属于贺兰山岩画的中区,其代表作品是以人面像、类人首的丰富多变而闻名于世。一幅幅气势非凡、绚丽多彩的人面像罗列于山石之上,形成了壮观的脸谱长廊和多种符号系统,堪称古代游牧民族艺术的荟萃之地。这里的岩画,呈立体分布,从山脚到山顶随处可见,再现了古代牧人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虽然岩画经历了长时间的岁月苍桑,由于岩画线条形象朴实粗犷,并采用磨制法,至今仍清晰可辨。邮票画面上的人面像(太阳神),虽然由于大量拓印而被墨汁所染,但其线条还是明确的,轮廓亦分明,当阳光照耀时有一种神秘之感,是岩画中之珍品。那些雕凿于山石险峻之处的神灵岩画,则是自然力的人格化,是先民屈服大自然的威力:乞求神灵保佑的心理反映。

1998-21-3-2贺兰山岩画

    射猎:贺兰山南部岩画以中宁县黄羊沟、中卫县北山大麦地和大通沟为代表。岩画一层层一排排分布在山石南坡,显得十分壮观。有战争的搏斗场面,有射虎的惊险画面,有牧歌式的牧场生活场景,生活气息十分浓郁。邮票画面上的射猎图,刻画一头被箭射中的野羊,意味着狩猎已取得效果,获得了成功。

1998-21-3-3

    公牛:北区岩画多分布在贺兰山东麓的冲积扇上,分布零散,满山遍野,基本上在向阳一侧的黑色岩石上。岩画以个体动物为主,有虎、豹、狼、狗、鹿、鸡、马、羊,还有骆驼、犀牛和大象的图案。邮票画面上的公牛图,就位于北端的西峰沟内(现已被当地农民盖房取石炸掉),高34厘米,宽48厘米,下距地表2米。线条轮廓,通体阴刻,决非一日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