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赵志飞《行摄匆匆》之北疆记忆(5)伊犁,虎口夺回的美丽

 黄石新东西 2023-07-18 发布于湖北


《行摄匆匆》之北疆记忆(5):

伊犁,虎口夺回的美丽

《行摄匆匆》之北疆记忆:

伊犁,虎口夺回的美丽

 在伊犁河谷旅游,每天如置身仙境。一道道360度大转弯的惊险山路,一条条风光旖旎的景观大道,白云低到触手可及,翠绿淌得漫山遍野。雪山、松林、峡谷、草原、花海、湖泊、河流、牛羊、西域风光,民族风情......,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虽没有瑞士之盛名在外,却有着毫不逊色于瑞士的最美风景。

  整个伊犁州,像极了一位美丽的仙女,领着一群美丽的景区孩子,那拉提大草原、赛里木湖、唐布拉百里画廊、喀拉峻空中草原、琼库什台古文化村落、恰西森林、库尔德宁草原、特克斯八卦城、夏塔古道、天马浴河……,她们在高天流云下,尽情嬉戏在天鹅绒般的大草原上,展示着娇媚动人的风姿与容颜,使得浩浩荡荡的旅游追风大军,纷纷朝着伊犁的方向,不绝于途。

  然而,我们在饱览伊犁美丽风光的同时,却从新彊历史博物馆,伊犁博物馆、霍尔果斯国门文化馆,特克斯八卦城博物馆等地,惊心动魄甚至心有余悸地了解到,伊犁,这位美丽的仙女及一众孩子们,却有着一段渡尽劫波魔窟逃生的的历险经历!

  这是虎口夺回的美丽,这是屈辱和侥幸,这是一段国人不能忘记的历史。

  1851年,沙俄军队就开始入侵哈萨克草原,悍然对我国清朝管辖下的新疆伊犁地区,进行疯狂蚕食占领。

   当时,驻守伊犁的清朝大臣明绪在沙俄武力威胁下,签下了《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被沙俄一口气侵吞了包括巴尔喀什湖、伊塞克湖、纳伦河在内的我国西北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朝西北部的国境线被迫内缩。

  1871年7月,沙俄再次出兵,直接强占了我国伊犁地区,大开我西部国门,外患接踵而至,新疆一百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绝大部分遭到入侵者铁蹄的践踏。

  清廷同治皇帝终于坐不住了。

三、

  为了追回失地,清廷先后派出了伊犁将军荣全和吏部侍郎崇厚等人远赴俄国谈判,可已经将伊犁这块肥肉咬进嘴的沙俄岂肯轻易松口。

  软弱的崇厚竟擅自应允了沙俄一份极其丧权辱国的条约,应允了沙俄永远占据伊犁等等多项无理要求。

  此事引发国内强烈扺制,清政府也拒绝批准崇厚此前签订的《交收伊犁条约》,并将其撤职查办。

  清廷重新派出谈判代表曾纪泽(曾国藩长子)去俄据理力争,坚持全面修改崇厚之前许诺的条约。

  同时,清廷主战派代表左宗棠在1876年主动请命,抬棺挥师入疆平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随后,左宗棠就地驻兵备战,做着谈判一旦失败就武力收复伊犁的准备。

 于是,文有曾纪泽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武有左宗棠领十万大军围着伊犁整兵待发,国际形势也不利于沙俄继续一意孤行地侵吞我国伊犁。

  最终,蛮横贪婪的沙俄被迫退让,在1881年2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交出已经侵占了的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虽然仍割让了塔城东北和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但这对于摇摇欲坠的末代清廷来说,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一次外交胜利了。

  当时,英、法、美等国的权威报纸均载文评论说:"中国的天才外交官曾纪泽创造了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他迫使大俄帝国把已经吞进口里的土地又吐了出来。这是俄国立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事情。"

  美丽的伊犁,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没成为又一个不停叫着 “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的澳门,那叫声整整持续了112年!


  然而,狡猾的沙俄,在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界约记》后,利用在伊犁河南岸边界界碑由沙俄政府制作之机,偷偷将石碑向中国境内推进了20余公里。清政府当时没有派人监督,事后发现拒绝承认将石碑作为界碑,从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懈努力。直到113年后的1994年4月26日,中哈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哈界碑的协定》。将历史遗留的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区域,其中27.4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我国。

  我国重立了新界碑,编号324号,醒目的国徽牢固地镶嵌在界碑上,庄严地矗立在国门旁边。

  而沙俄偷立的老界碑(18号界碑),原立于伊犁河南岸察布査尔县境内的一座小山上,边防部队则将其移至霍尔果斯,供人们参观,以警示国人不要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

   (未完 . 待续)

新界碑

沙俄立的老界碑

请横屏欣赏美丽的伊犁风光

赵志飞,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专委会主席。曾为工人、警察、教授、一级警监、省政府参事。湖北省作协会员,著有涉警作品十余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法律顾问:刘太平  向其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