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水库里的童年

 冬歌文苑 2023-07-18 发布于北京

水库里的童年

江南水多。但是,对于江南丘陵地区来说,多的地方多,少的地方少;有的时候涝,有的时候旱。平原涝,山区旱;梅雨天涝,三伏天旱;春天涝,冬天旱。小气候下,小环境里,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也不平衡。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全国一样,江南地区开始了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建造了一个又一个水库,筑起了一个又一个堤坝,围起了一个又一个池塘,疏通了一道又一道沟渠,江南的水乡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鱼米之乡水利设施基础进一步夯实。历经半个多世纪,但这些水库、堤坝、池塘、沟渠,在居民用水、农田灌溉、防旱排涝、鱼类养殖、水资源调节中,依然承担着工业、农业、交通、生活、养殖用水等重任,浇灌着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我出生时,家乡还没有水库。建造水库是三四岁时的事,脑子里留下了星星点点斑驳的记忆。水库是山沟或河流的狭窄处,建造拦河拦水大坝形成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等的人工湖泊。也就是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描写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968年家乡开始建造“东方红水库”,到1970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百米左右长、十米左右宽、三四十米高的水库大坝,就是当年村民们用山锄挖泥、手提肩扛,大石滚压、小石夯土,一寸一寸、一层一层垒起来的。主体是夯实的泥土,迎水、背水各一面,则用一块块石头砌成,石缝崁上水泥,防止雨水侵蚀、水土流失。应当说,这是一座“纯手工”打造的水库,倾注着一代山里人的心血,也寄托着一代山里人的希望。工程之复杂,劳动之艰辛,凡是参加水库建设的人们都难以忘怀,记忆犹新。建造这个水库时,还有两名年轻人分别被大石所压、炮石所炸,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一名还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他们是为乡亲们争取宝贵的水资源献出年轻生命的,乡亲们永远缅怀他们。

水库建造前,这里不是干旱,就是洪涝;有青山,有绿水,但总要看天吃饭。江南缺水,实为罕见。有时饮用水都要到几公里外低洼地区的井里去挑,苦不堪言。水库建成后,旱时蓄水,涝时排水,满满的一水库清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静悄悄地存储于青山绿水间,像一颗蔚蓝色美丽的宝石镶嵌在鱼米之乡。山里有水,心中不慌。村民们终于结束了祖祖辈辈又旱又涝的历史,生活大为改观不消说,灌溉农田得心应手,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可见,水资源的重要性,水利设施的重要作用,实在不可小觑低估。

缘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从人造卫星上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为纪念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传回动听的《东方红》乐曲,同时也为庆祝这个“纯手工”打造水库的胜利建成,乡亲们把这个水库命名为“东方红水库”。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小的江南水库,却蕴藏着一个伟大时代天上人间宏大主题、美好祝愿,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刮目相看。

有了这个水库,山里孩子的童年也摇身一变,变成了水库里的童年、水乡的童年。除了山里、竹林、学校外,山里孩子的童年,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水趣、泳趣、鱼趣、虾趣、玩趣,其乐融融……水库成为童年时代仰望山外的神秘窗口,放飞自由梦想的快乐天堂。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水上乐园。依稀记得我学游泳只有五六岁。最早是父亲用手托住我的下巴,在水中比划了几次,就开始放手让我游泳了。后来也记得呛过几次水,尝过呛水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辛酸。但是,每呛一次水,都会受到莫大的促进,很快就在浅水中学会了“不下沉”、游起来,渐渐地游向了深水区。游泳,是父母最大的心事。虽然不是专业的游泳训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狗趴式”的泳姿、扎猛子的水平、游泳的速度,在水中已玩得游刃有余,与小伙伴们也能一比高低,算是山中的“浪里白条”了。水库里,小伙伴们经常组织游泳比赛,大家相互切磋交流,游泳技能与水平不断提高。当然比赛的最后一名往往有点尴尬,需要光着屁股从大路上走回起点,以示惩罚。好在这种情况我很少拥有,所以,也暗自窃喜。有了山里水库游泳的基础,后来我参军当了水兵,在大海里畅游追逐,也毫不逊色。

水库里,与小伙伴们玩水戏水、钓鱼摸虾,是最快乐有趣的一件事。有时玩兴过度、废寝忘食,往往忘记了吃午饭吃晚饭,也是常有的事,难免引来父母的一顿数落,有时更有竹鞭伺候,也算是乐极生悲、泰极而否。于是乎,水库里的童年,又多了一个意想不到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水火无情,父母的担忧当然不无道理。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鲜美餐桌。除了水趣、泳趣,水库给我们童年时代带来的最大快乐还是鱼趣。山中鱼趣,别有滋味。住在水库边的最大好处,就是一年四季鱼鲜不断。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是钓鱼的最好季节。从竹林中砍一根小竹竿,用买来的尼龙线作钓线,挂上自制的浮标、鱼钩,土法上马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钓鱼工具。就地挖几条蚯蚓,随手带一点米饭、玉米粒,几乎没有一次落空,常常满载而归。记得哥哥钓鱼极富耐心,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山坡一角,每次都能钓到不少鱼。但是,他却不喜欢吃清蒸的鱼,而喜欢吃煎烤的鱼,极有个性。于是乎,母亲总要变换花样地做几种不同样的鱼,满足我们兄弟的不同口味。山里人家的餐桌上,吃的竟然不是山珍山货,而是清蒸的、煎烤的、红烧的,琳琅满目的鱼鲜。这着实令水乡人羡慕不已,瞠目结舌。

这钓鱼的爱好,也一直陪伴我至今。直至今天,车子后备箱里,还始终备有一套钓鱼工具,只要有机会,总是跃跃欲试,一试身手。而且,就是喜欢手握鱼杆钓鱼那种最原始的钓法,就喜欢静静地盯着浮标的那种感觉,即使一天站到晚,没有一条鱼儿上钩,也从不急躁、从不心慌、从不气馁,心情十分平静。因为钓鱼时精神集中,脑子最容易“放空”,是一个人最好的养精蓄锐,是脑子最好的轮空休息。有时钓鱼,钓的就是孤独,钓的就是寂寞。钓鱼不在于结果多少,而在于过程快乐。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清凉世界。除了钓鱼的乐趣,还有夏天在水库里冲凉的快乐。炎炎夏日,边摸鱼摸虾摸螺蛳,边玩水冲凉,两全其美,好不惬意。水库最深处有20多米。四周岸边的石头下面,密密麻麻地寄生着很多螺蛳。这是江南水乡最干净、最鲜美、最有名、最正宗的清水螺蛳。本来水库里没有螺蛳。这些螺蛳种子,也是父亲和我们兄弟从村外的河浜里摸上来,一把一把地撒养在水库里的。经过多年繁殖生养,水库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清水螺蛳。这种清水螺蛳全寄生在硕大的石块下,加之水质又好,没有一点泥土味。大把大把摸上来的螺蛳,不但当天就可以食用,而且味道十分鲜美。这种螺蛳不用炒、不用煮,也不用调配太多的佐料,只要放在饭锅里一蒸,放上一撮盐、几滴酱油和几段葱花,就是一道十分鲜美的下饭菜了。炎炎夏日,饭桌上有这么一道清蒸螺蛳的美餐,自然食欲大增,多吃几碗饭也不在话下。

摸螺蛳时,有可能摸到小鱼小虾,也可以放在一起蒸,都是极其鲜美的水中时鲜,令人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清蒸螺蛳,是山里人夏天餐餐必备的美食。每当夏天稍有空闲,方圆数里地的乡亲们都会赶到水库里来摸螺蛳,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成为一道别具一格的摸螺蛳风景线。一时,声名鹊起,声名远播,不时有慕名者加入摸螺蛳的队伍,既泡澡乘凉,又额外收获美味,常常乐此不疲。其实,炎炎夏日,有时摸鱼摸虾摸螺蛳只是一个借口,在清澈的水库里泡澡冲凉,享受一下夏日的清凉宁静,才是大热天的最大诱惑。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生活历练。印象最深的还是每年秋天,民兵训练时的手榴弹实弹投掷项目。教练为了让民兵学员们看清楚自己的实弹投弹姿势,常常在水库的大坝上做示范动作,最后把手榴弹投掷到水库的中央位置。随着一声声沉闷的爆炸声,水库中瞬间泛起了一片鱼肚白。水库中的鱼被炸得晕晕乎乎,不时泛出水面。投弹刚结束,我就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三下五除二地快速游向水库中央位置。手上抓一条,嘴里含一条,腋下夹一条,踩着水来回几次,总能收获不少新鲜的鱼货。虽然是深秋季节,秋风阵阵,山里的水也挺冷的,但是,满载而归的收获,也冲淡了寒冷与疲劳。这种秋天冷水里捞鱼,着实是一种身心锻炼、意志磨炼。

到了严冬,更有冰池摸鱼带来的快乐刺激。冬天,水库往往会起底,一方面是要把放养的鱼虾分配给村民过年,另一方面,还要对水库进行检修或消毒。把水库的水放干,很简单。只要打开水库底部的水闸,不出两天,水库就底朝天了。生产队往往把集中在一起的大鱼打捞起来,就一走了之。其实,在水库底部一个个小池塘里、石头缝里,厚厚的冰层底下,甚至在结冰混浊的淤泥里,还有鱼虾、螺蛳、鳗鱼、泥鳅、甲鱼等。于是乎,我们一帮孩子忙碌了起来。顾不上厚厚冰层,顾不上满身泥泞,捉起剩鱼剩虾来。一阵忙碌下来,还真收获不小。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但是,看到这些剩鱼剩虾的收获,身上热乎乎的,心里暖洋洋的,完全忘记了冻得通红的手脚和脸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活历练。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冒险家园。住在水库边,也不止一次地见证了洪水的险情。六七月份的梅雨季节和夏秋季节的台风暴雨天气,由于雨量集中,常常会形成瞬间而下的凶猛洪水。这时,水库就承担起了蓄洪防涝的责任,防止下游村庄被瞬间而下的洪水淹没、冲击。水库既有库底的水闸,又有上部的溢洪通道。这样,才能起到科学的防洪蓄水作用。有时雨量较大,山上洪水瞬间聚集水库,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洪峰。洪水迅速漫过溢洪通道,一泻而下,轰隆隆的洪水声,令人毛骨悚然。有时,雨水过大,父亲也会带领我们不定时地去水库大坝上巡视一番,随时做好撤离准备。如果雨水过大,在那个还没有电话手机的年代,他也要冒雨跑去三四里外的村里报告,使下游村民有所准备,以防洪水不测。好在每一次凶猛的洪峰都是有惊无险,乡亲们“纯手工”打造的水库固若金汤。

洪峰过后,又是收获鱼货的季节。只见水库下游的排水渠里,一条条白花花的大鱼躺在那里,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因为,水往低处流,鱼往上游走。迎着洪峰,下游的鱼逆流而上,最后搁浅在同样是瞬间断流的水渠中。有时是半夜里洪峰过去,只要听到洪水的轰鸣声消失了,就可以打着手电去抓鱼了,每次也是满载而归。总记得儿时一年四季的餐桌上,从来不缺鱼虾。山里人吃鱼吃虾,似乎比水乡人更多更方便。

水库是童年时代的社交天地。与一起钓鱼摸虾摸螺蛳的小伙伴,与管理水库、在水库作业的人员交往来往不消说,台风季节,各级各部门检查视察防台防汛工作的领导、工作人员纷至沓来,也给“人来疯”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父母的教导下,这个称叔叔,那个叫伯伯,前来检查视察的人,个个被叫得喜上眉梢、心花怒放。山里苦,但山里的孩子嘴甜。尽管山里孩子见世面不多,但是这种偶然的社交中,也不怯场。

江南地区台风较多。夏秋季节,防台任务十分繁重。尽管“防台防台,十防九空;防台防台,十防九不来”,但是,一听到台风预报或一接到防台防汛通知,我们家无疑成了水库防台防汛指挥部和屯兵中心。一拔又一拔人马前来检查视察不消说,晚上还有24小时值班的工作人员,家里家外,忙忙碌碌。父母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也忙得不亦乐乎。水库防台防汛,似乎成了我们童年时代的主场“外交”、特殊社交,和父母一起忙着各种各样的迎来送往。

防台防汛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吃“半夜饭”了。风雨交加的深夜,凌晨一过,母亲就要为守夜值班的防台人员准备“半夜饭”了。有时粳米中还渗一点糯米,吃起来会更香糯,还必须烧有厚厚的锅巴。那诱人的香味,着实让我们这些半夜三更睡眼惺忪的孩子们垂涎欲滴、睡不着觉,也一定要陪着大人们整宿整宿海阔天空地聊天,或去巡视一下水库,直到吃完这顿“半夜饭”才肯上床。防台值班,不仅仅是香喷喷的“半夜饭”异常诱人,特别是那些鱼香肉香更为馋人,火腿肉炖蛋、清蒸鲳扁鱼、咸肉蒸萝卜干、梅干菜扣肉……总要等到大人们吃完,也吃上几口解解馋,才肯罢休。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大家都把最好吃的食物,留在了像防台防汛等最重要的时刻。童年的印象里,除了大年三十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就数那几天防台防汛的“半夜饭”最具诱惑了。

如今,尽管家乡水库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水库内外全浇筑了水泥,蓄水、排涝等功能更加完善,还开辟了快艇冲浪、水上游船、游泳训练等游乐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上乐园和避暑胜地。但是,水库里的童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难忘那个时代,难忘那山里的世界,难忘水库里的童年……

2023年7月2日写于上海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阮山峰,1965年2月生于浙江萧山,1983年10月入伍,2004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爱好写作、摄影。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