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历史记得你们∣温茂德

 平型关杂志 2023-07-18 发布于山西

历史记得你们——温茂德

席国隆

温茂德简介:温茂德,号墨翁,1946年7月生,山西省繁峙县人。1967年毕业于山西忻州师范学校,先后在教育系统、县委党校和县公安局工作,历任公安局副局长、政委(副处级调研员)等职。

 

题温茂德:(马克撰联 孙爱春书)

温笺呵墨,研露裁霞,一管龙蛇和雪舞;

茂竹俢林,得心播德,万千气象共风生。

振兴繁峙书法事业的功臣——温茂德

席国隆

字好,人好,一谈到温茂德,繁峙书法圈内无人不竖起大拇指。去年元旦前,笔者走进了他的工作室。这间工作室,淡雅而宁静,扑鼻的墨香四溢,墙壁上、橱柜里悬挂和陈列着先生精心创作的各类作品,有立轴、手卷,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书桌上刚完成的一副小草作品墨迹未干,却更赏心悦目,让人看得如痴如醉,羡慕不已。
当大家坐在一起夸赞他的书法时,他说:“自己一个人进步了不算啥,咱全县书法整体上进步了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做的事。
一件事情的快速进展,有形成它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是要有事情发展的推动因素,这就像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豪杰,他们凭借自身的洞察力、号召力、凝聚力加速了历史的进程。繁峙书法事业的快速发展,温先生恰恰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古学以书为六艺之重,今人以书为文化之征。”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排名第一,承载着撰文记史、濡墨抒情的重要使命,传承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上世纪80年代初的繁峙,书法教育和爱好者多是政府工作人员、教师或民间油漆匠,人数不多,群体不大,且无人指导,不得要领,以至于书法在“自由体”的路上越走越远,却浑然不知,自我感觉良好。县里虽有书画协会,但受当时条件所限,处于无经费、无定期组织、无活动场所的名存实亡状态。
2008年冬,市书协在宁武开会,听取各县书协活动情况的汇报。我县刘永茂主席以及邢月斗、温茂德三人前去参会,会上他们听了其他各县书协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县与其他县市存在较大差距,被时任市书协主席的裴金龙同志在全市书法工作会议上点名批评,众目睽睽之下,我县参会三人面红耳赤,甚感蒙羞。正如市文联主席王利民曾说:“之前繁峙与代县书法水平差距很大,几乎没有可比性。”
宁武之行,让繁峙人丢了脸,也深深地触动了温茂德的心。那次会后,市书协常务副会长温智仁就提议:“繁峙书画协会刘永茂同志年老体弱,可考虑由温茂德接任主席,想办法尽快使繁峙有个大的转变。”同年年底,温智仁会长一行五人来繁,经和县里有关领导商议后,召开了全县书法工作者大会,正式任命温茂德先生为繁峙书画家协会主席。温智仁副会长那句语重心长的话,时时回响在他的耳边,这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鞭策。


他从刘永茂同志的手上接过书画家协会主席一职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这个团队走出低谷,再上台阶。他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如何把一潭死水搅活?他费了很大的心思,想了很多办法,后与协会几位老友探讨,一致认为要先要有人、有队伍。
人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当时书协管理欠缺,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会员各行其是,有些人已对协会失去了信心,再加上受到市书协的批评,好多人长时间都提不起精神,干脆搁笔不写了,还有人甚至动了脱离书协的念头。温茂德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便多次携带宣纸登门拜访一些老同志并约稿,为此还吃过闭门羹,但他从不心灰意冷,在多个场合,他详谈书协下一步的打算,鼓励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参加活动,共同为振兴繁峙书法出一把力。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工作,疏解了多数人的顾虑,特别是他诚恳认真的态度,也感动了圈外的一些书友,李清、高谨、谢书才和韩秉德等多位书法功底好又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老同志也加入进来,老年书画队伍不断壮大。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是一种技能,传承性很强。书协主席在自身水平过硬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能发挥协会的引领作用,进而提高全县的书法水平。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想到了“以点带面”,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做法,即先从协会中挑选水平较高的人到外地学习交流,学习回来后再举办讲座,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从200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共计11年的时间,在县老干局一楼的活动场所,每月15日雷打不动,开展会员例会活动。在每次例会之前他就精心筹划,广泛收集全国各地名家讲座视频光碟,如倡导“书贵瘦硬始通神”启功先生的讲座,又如行草书名家欧阳中石、李铎,隶书名家刘炳森,草书名家刘洪彪等,还有各种字体临习特点的介绍,在每次活动前,他都提前反复多次观看准备好的视频,细心揣摩视频中书写人用笔的起行收提按转折,源于何门何派,传统继承的基础怎样,融合了哪几家的笔意?边看边思,结合自己的练习经验,反思不足之处,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更主要的是为方便会员们正式观看时,能够给他们点出重点,找出差距,答疑解惑。他善于教学,将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浅出,让书友们易于理解消化,大大提高了参会人员的学习兴趣。
每次活动之后,他还针对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求会员们临习创作条幅等,下次例会时带来。在下次例会中,他又将大家的作品挂于墙壁或铺在地上,开展自评和互评,总结成绩发现不足。大家对一些作品的执笔方式、运笔角度、力道都加以分析……例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真行草隶篆均有涉及,一时吸引了不少人,不仅本协会的人参加,社会上喜欢书法的人也闻声赶来,代县老年书协副主席刘英、王湧、陈元富、张鸿恩、王天太、贾俊文等人,太钢峨矿书协主席卢生秀、副主席刘芳辉、张玉祥等五六人,还有下社等村的书法爱好者也经常来参加互动。远在五六十公里外的大营镇,还有富家庄等周边村爱好书法的老同志们,也搭乘班车前来参加活动。一些如吴俊、李锐和张裕芳等年纪较大的同志,由于腿脚不灵活,由子女专门骑摩托车接送。每次例会活动,五六十位书法爱好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欢聚一堂,沉浸在热烈的艺术气氛中,大家切磋书艺,相互促进,也增进了感情。
在这期间,他还组织与省市书协交流,向更高水平看齐。他多次热忱邀请省市名家来繁办讲座,现场指导,让广大学书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让大家明确什么样的字才是真正的好书法,才是正道,告别丑书、俗书、江湖体和自由体等不正确的认知,使他们少走弯路,不入俗套。
说到与省市协交流,扩大繁峙书法的影响力,还有几个人功不可没,不得不提。
一是繁峙县大李牛村文殊寺的主持释觉弘,功不可没。他不仅喜爱书法还与省城许多书法名流交往甚密。温先生和释觉弘法师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忘年交。
每年秋天国庆、重阳节来临之际,温茂德和他的团队都要举办一次大型书画展览。届时,有代县和太钢峨矿的书法名家应邀前来助兴。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觉弘师竟然把半个省书协的领导都邀请来了,原文联党组副书记、省书协副主席中书协会员周命超、省书协副主席张培荣、赵维勇、颉林、雷生林等,以及中书协会员李大刚、张嘉倩等众多名家齐聚繁峙,盛况空前,场面十分震撼。小小繁峙竟有这么多重量级的书法名家前来助兴指导,对繁峙书法发展有着十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觉弘法师的贡献可见一斑。
二是现任忻州市文联主席、书法协会主席王利民。王主席当时任繁峙县纪委书记,他本人不仅书法底蕴深,书法造诣高,而且对县里的书法文化也非常的重视,他在职期间,县里每年举办“反腐倡廉”书法展,还邀请忻州市著名书法家、中书协会员陈巨锁、周如壁、孙存锦、宋培卿等名家前来指导,对我县书法水平的飞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润物细无声,据温先生回忆,王利民书记态度和蔼,对每位参展者都热情指点,谆谆教诲,对大家启发很大。
三是原县委宣传部部长、人大主任李慧英。李主任是老年书协的名誉主席,她既是领导者,更是繁峙书法兴起发展的重要推手。据温先生回忆,在他任书协主席的10多年来,李主任曾数次把北京、太原、忻州的著名书画家邀请来繁举办笔会交流并指导大家,为大家提供学习资料。2016年她还组织带领部分书画家去太谷山西农大参加百年校庆书画展。每年年终总结大会,李主任都能拨冗参会,很少缺席,她对我县书法事业充满热情,每一次的关心和期待无形中都推动了我县书法事业的发展。
为扩大覆盖面,温茂德又想方设法成立了砂河分会。在县城及周围普及书法活动几年后,温茂德和他的团队把县城的书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参加学书法的人数由原来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七八十人,但是其他乡镇特别是砂河以东的广大区域,活动还没有很好的展开。为了普及全县范围的书法活动,2013年春夏之交,在时任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刘勇同志的热情支持下,决定在砂河成立分会,由退休老教师王瑛担任主席,并兼任县老年书协副主席。事实证明,这一决策顺应了时代和书友的需求,几年来砂河分会不负众望,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队伍不断壮大。2018年,张富生同志接任砂河分会主席,他不断创新,目前队伍已发展到六七十人,活动范围已不限于本县,经常与灵丘县、五台山风景区进行书法交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更上一层楼,深受砂河地区各界人士的好评。
“十年磨一剑”,这十余年,繁峙书协整体水平以看得见的速度大幅提高,不少新人也在展览中崭露头脚。


经过学习培训了较长时间后,为了检验和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增强群众对书法学习的热情,鼓励新人创作和促进共同交流,推进我县书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温茂德和他的团队商议办展。在最困难的时候,他多次找社会,找企业拉赞助筹措资金,正是我县一些民营企业家,如王三元、黄东东等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大力支持,才解决了书协用于笔墨纸砚、作品装裱和参观学习等各种开支的燃眉之急。
县里许多书画爱好者都有记忆,在县工会一楼和体育馆等展厅,每年都有至少两次的书法展览,展出有条幅卷轴、中堂、长卷手札、扇面等创作,有形体方正、铁画银钩的楷书,有柔中带劲、笔老墨秀的行书,有蚕头燕尾、中正平和的隶书,有畅快淋漓、笔走龙蛇的草书,展览期间观看人群络绎不绝,好评如潮。
为了进一步提升会员的书写水平,温茂德和他的团队不断鼓励和要求大家书写精品,并向全省及全国各大展览平台投稿。仅2014—2018年的5年间,我县就有40余位书法家的作品被中央电视台97台书画频道选中,从正月初一到初五,我县会员优秀作品在全国连续展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同时在上海全国榜书大展赛中,我县会员李清荣获二等奖,温茂德、孙爱春荣获三等奖,还有10余人荣获了优秀奖。繁峙县书协也被誉为了“有组织有行动有成绩”的协会。可以说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与温茂德正确的思路引导和辛苦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0多年来,繁峙书协会员增至100余人。会员的书法水平也大幅跃升,刷新了新高度。目前我县书协有全国老年书法研究会会员30余人,山西省书协会员20余人,市级会员60余人。他们在山西省各届群众书法展、山西省优秀书法作品展,“翰墨薪传杯”“喜迎二十大书画展”等各项展览中入选入展,摘金夺银,让省、市、各县对繁峙书协刮目相看。
近年来,我县的书法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生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县城约有10多家,知名的有:水墨轩、文渊堂、三余堂、三师堂等多家专业培训机构。他们教授得法,让书法走进了校园,使全县的中小学生受益不浅,也有多名学生在省市级展览中入展获奖。书法得以传承,发扬光大,硕果累累,这也是让温茂德和书协成员感到非常高兴的一件事。多年对书法的挚爱,对书法事业的辛苦付出,值了!
我县民俗文化专家李宏如先生曾为温茂德写过一段文字,摘录如下:“自茂德同志担任老年书法协会主席以来,带头学书,以书交友,学书者日渐增多。”这句话评价中肯,诚如斯言!


《千字文》是梁武帝命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一千个不重复汉字所编纂成的文章,是历代书法家最爱抄写的经典。一千个字一千种结构,对书法人来说极具学习性、挑战性,一位书家能用自己的风格写这么多不重复汉字,并以此作为代表作向世人展示,足以证明自己书写水平已经上了档次。自古以来,古今名家如怀素、赵孟頫、文征明、傅山、启功、周慧珺等都留有自己风格的《千字文》传世。其中以智永为最,相传其晚年习书有成以后,自己亲自书写了楷草两体的《千字文》一千多本,然后从其中挑出来八百本传布世上,分送给浙东的各个寺院。
勇者无畏挑战,前辈先贤是我们的榜样。多年苦练多年积累也是为了完成多年的夙愿,温茂德开始了《千字文》的草书创作,字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他都仔细推敲。历经多日心血,《千字文》的草书创作完成。其草法精准,结体熟稔,风姿独处,意境高远,出乎法度而又合乎性情,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
作为书协主席,他退而不休,十余年来一直有着把繁峙书法发扬广大的理想,有用书法滋养下一代的高尚情怀。在一次滨河小学组织的活动中,他把自己珍藏的多本《千字文》赠送给了老师和学生,参与人数多,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他的书法艺术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喜爱,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书法的种子,使学生备受鼓舞和感动,书法活动也在校园中蓬勃开展起来。


近年来,温茂德积极参加全国性书法大赛,作品获金、银、铜奖数十次,等级奖三次。作品曾被“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多地收藏。作品先后被《全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集》《中国榜书名家精品集》等十余部大型作品集收录。他亦被授予“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德艺双馨书法家”等称号。
温茂德现为繁峙县老年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西省书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温茂德先生曾任县书协主席十几年,在繁峙乃至忻州书法界,享有盛誉。如今已迈入古稀之年的他,仍然致力于书法研究和创作。由于德艺双馨,求其墨宝者甚多,他均无一拒绝。他的作品在社会广为流传,在全国4A级旅游区憨山景区游客中心和滨河公园内亭台楼榭的门柱上,在一些村落入村的牌楼上,在县内出名的寺庙如正觉寺、仰头山的墙壁上,都镌刻或漆描着他的多幅作品,一直为人们所珍爱。
好多人都知道,在我县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以老年人居多,经年累月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书写春联或书法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传承弘扬,播洒在这片滹源大地上,他们就是以温茂德和现任主席梁继娥为领队的县老年书协志愿服务队。近十多年来,在县委办和宣传部的安排下,每年春节前,他同书协的同仁一道,不畏严寒,克服重重困难,分赴到全县各乡各村为群众免费书写春联,将对群众的真情融入笔端。西起岩头乡的塔尔坪,东到横涧乡平型关,北上柏家庄的罗家坪,南至伯强毛主席路居纪念馆,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高水平的创作,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村民拿到春联满脸笑容,开心地说:“这样的对联顺眼、耐端,贴到门上也盈人,我们是真的很喜欢。”“这活动真好了,是为俺们这些个大老粗庄户人着想了。”
每逢党和国家有大型庆典活动或重要会议召开,协会都会组织书法展览,“弘扬主旋律,歌颂新征程”,而温茂德的书法总是挂在前排,引人注目,让业内人士仰慕不已。
心正则笔正,书品即人品,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情操,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人生百态的领悟,这不正是温先生学识、涵养、风度的完美体现吗!

作者简介

超过5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

+

平  型  关

微信号|sxfspx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