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定柏:科幻粉丝社群在中国

 四十二史SCIFI 2023-07-18 发布于江苏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科幻粉丝社群在中国

文 / 吴定柏

译 / 河流

中国读者最初接触科幻小说并非通过中国人(创作)的科幻故事,而是通过外国科幻小说的中文翻译。1900年,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翻译出版,是第一部引入中国的科幻小说。随后,《地心游记》(1902)、《空中历险记》(1903)、《蓓根的五亿法郎》(1903)、《环游月球》(1904)等凡尔纳的其他科幻作品相继被引进中国。外国科幻作品不仅开拓了中国读者的眼界,也激发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在外国科幻小说的影响下,中国文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始于1904年《绣像小说》杂志上连载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的真实姓名不详,署名为“荒江钓叟”,这是一部约13万字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地球人在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的探索。因此,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幻写作层面迈出的第一步并不算晚。中国的科幻小说早期主要以青少年或科普创作为主,因此几乎没怎么引起(中国)读者的注意,自然也难有值得一提的粉丝活动。1979年以前,中国科幻小说往往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非科幻类)杂志上,以科普杂志为主。并没有专业科幻杂志可以让读者、作家和编辑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也就没有为读者展示他们对科幻小说的热情和兴趣的场所。这种情况为那些年粉丝活动的缺失提供了另一个可能的解释。

《月球殖民地小说》

自1978年以来,中国科幻小说迅速发展。科幻小说的产量逐年增加,约有140人发表过科幻小说。尽管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仍然是短篇小说,但长篇小说也接连出现,如比如张系国的《一羽毛》(1991)、刘兴诗的《辛巴达太空浪游记》(1989)、张祖荣的《东游记》(1989)和叶永烈的《秘密纵队》(1981)等。中国科幻小说显示出加强文学自觉和靠近文学主流的倾向,从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甚至文学界的关注。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主要文学杂志如《人民文学》也刊登了科幻小说。此外,科幻杂志相继问世,其中包括成都的《科幻世界》和台北的《幻象》。它们不仅为科幻创作提供了新园地,也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释放热情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粉丝活动开始出现。此外,引进外国科幻小说的认真工作也刺激了粉丝活动的出现。已有450多部外国科幻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并刊登在报纸和杂志上,其中约80部以书籍形式出版。翻译科幻小说的数量和读者兴趣的提升自然导致了粉丝社群的形成。外国科幻小说不仅以书刊的形式进入中国,同时还进入了课堂。1979至1980年,美国匹兹堡大学英语系副教授菲利普·史密斯博士(Dr. Philip Smith)为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的师生开设了科幻小说课程。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门科幻小说课程,介绍了英美科幻小说的历史、作家和主题。在史密斯博士的支持下,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科幻俱乐部于1980年7月成立,秦小孟教授担任主席。这是中国第一个科幻粉丝组织。其15名成员主要是英语系的年轻教师。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为向中国读者介绍一些英美科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甚至长篇小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将二十余篇国外科幻大师的作品翻译成中文,科幻俱乐部成员的部分文章也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发表。此外,成员们还整理并注释了一些最优秀的英美科幻小说,以帮助中国读者欣赏原版科幻小说

《科学文艺》创刊号

1981年2月,另一个科幻粉丝组织,上海外国语学院科幻研究会成立,由陈珏担任主席,成员分别是学习英语、德语、法语、日语的19名学生。他们不仅邀请科幻教师、编辑、译者和作者向他们介绍科幻小说,还向一些国内期刊投稿他们的科幻文章和翻译科幻小说。

1981年春,广东省科幻研究会成立,吴健任理事长,该协会的宗旨是研究、评论和创作科幻小说,成员们还试图让中国读者了解外国科幻作家的杰作。他们计划逐步向读者介绍各种风格的重要科幻作家。

1981年9月,黑龙江省科幻研究会成立,成员有20多人;几天后,哈尔滨科幻研究会成立,成员有70多人,两个研究会都由谢树领导,成员大多是科普工作者。1981年,辽宁省科幻研究会和四川省成都市科幻研究会也相继成立。1988年2月,四川省作家协会在成都成立科幻文学委员会[1],童恩正担任主任,杨潇、林树仁任副主任,进一步加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是它的目标之一。1990年,中国科幻小说读者协会在黑龙江伊春成立,出版会员通讯刊物《星云》,成员们定期聚会,评论近期的科幻出版物,并讨论中外的科幻活动。

这些科幻迷多为年轻男性,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背景。他们在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粉丝活动标志着最精细、最高效的文学反馈系统的开端。通过在粉丝之间以及与作者或编辑讨论和交流科幻作品和理论,科幻迷不仅增加了对这一类型的欣赏和理解,而且还影响了专业圈子。粉丝活动还让更多科幻粉丝展示自身才华,释放潜能,不少科幻粉丝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章和译文,这些贡献确实大大促进了科幻小说在中国的繁荣程度。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粉丝们帮助增加了科幻领域的国际交流。主要是得益于粉丝们的共同努力,不仅粉丝们,而且许多国家的作家现在都彼此保持密切联系。感谢美国头号科幻粉丝福里斯特·J·阿克曼和日本科幻社群之父柴野拓美,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科幻界自1980年起便与美国和日本的同行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

科幻迷们往往背负着一种历史使命,即推动科幻小说这一种独立文学类型的发展。在科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科幻小说定会放射出更美丽的光彩。科幻界的一股主要力量出自粉丝社群这样一种共同体,而这种力量在科幻迷身上得以展现。

本文选自1994年出版的Science Fiction Fandom

译文原刊于《科幻研究通讯》2023年第2期

注释

[1]此处名称根据《当代文坛》1988年3期的有关报道做了更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