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 . 慧 | 一个家长的觉醒之路

 新用户75266912 2023-07-18 发布于重庆

爸爸是超人

文 / 佳欣爸爸

在这次家长发言中,佳欣爸爸分享了和孩子走过的四个阶段,讲述了自己因为教育过于“用力”,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内驱力的切身经历。好学善思的佳欣爸爸,积极参与亲子共读共写活动,每天不间断地阅读,不间断地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和女儿互动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的惯性思维。这份坚持,让我们看到了如山的父爱。

反思亲子教育这十二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0-3岁,未能充分陪伴,孩子安全感基础未完全筑牢;

二是4-8岁,要求过严,用力过猛,把孩子的学习热情消磨殆尽;

三是9-11岁,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寄希望于私立学校,情况仍然不见好转;

四是今年春季转学回电小以来,逐渐回归正轨,每天坚持亲子共读,学以致用,边学边改,孩子各方面习惯日渐好转。

12年前,佳欣出生在军营,彼时也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育儿书籍,但并未完全采信。当时身边一位朋友,用儒家思想和国学经典把他女儿培养得很优秀,我就很想效仿他,结果只学到了皮毛,没悟到精髓,画虎不成反类犬。我当时就是坚定地相信“严是爱,宽是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立下太多规矩,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殊不知,是舍本逐末,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从三岁开始,每天我一句,佳欣跟读一句,从孝弟三百千、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到朱子治家格言、唐诗宋词、周易、论语、增广贤文,一直坚持到上小学。我们用了“成功百战图”,每读一天就在上面画一朵小红花,10X10的表格,整整记录了9张,有时自己都被那份执著和努力感动了。

然而,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所有的美好不过是一场自嗨。没有完全遵循孩子的天性,强制加严厉,结果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表面看起来,当时也取得一定短期效益——由于几十上百遍的诵读,她随时可以大段大段地脱口而出,幼儿园学前班,都是班里的佼佼者。

但好景不长,地基基础没打好,宛如沙滩上的大厦,建得越高越危险,最后不得不推倒重来。

很不巧,她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比我还严厉,讲台上长期放着一块1米长的楠竹戒尺,作业非常多。就这样,佳欣从第一学期双百分、七张奖状,到第二学期,平均九十五,两张奖状。我明显感觉到,她对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在急剧下降。我知道,是时候,必须作出改变了。

转到一所国际学校,一不小心又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是开心了,但学习习惯并没有养成好,每每看到她对学习和作业的态度,真是分分钟让人失去理智。

在这里,我遇见了一群孩子,习惯比佳欣还差,但家长一个比一个更“佛系”。他们要求的是快乐教育,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学不学习并不重要。他们经常跟我说,佳欣相比之下算优秀的,但她不快乐,你别给她那么大压力。我哑然失笑,佳欣是什么个情况,我很清楚。我也知道确实是我要求太高,孩子一次次跳起来够不着,导致不断体验挫败感。教育孩子,通常情况下,结果是与我们的想象和要求成反比的。这也是数次撞墙后,我才相信的。

上学期,有幸加入到电小六三班这个温暖有爱的优秀班集体,我和佳欣都完全被这清朗的班风、浓郁的学习氛围、热情友好的同学情谊深深打动,我和孩子对重回公立学校的忐忑,瞬间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幸福和感动。

我也正式在刘老师积极推行和倡导的“亲子共读”活动中,努力学习,不断反思和觉醒。半年来,在亲子关系上,我的改变主要有这样几个:

一是不再急攻上火,学会了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

二是不再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选择性地只看她的优点和进步;

三是不再抱过高期望,一切从实际出发,接纳她的不完美;

四是不再反复提醒孩子该怎么做,而是时刻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五是不再讲太多道理,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上学期,孩子原计划领完通知书去上格斗课。可是和几个小伙伴一见面,便私自改变计划,相约去万达玩,也没有告诉我一声,打电话也没有接。

我的心情有点儿不平静了,但,马上觉察到自己的这种“生气”是本能。耳边响起一句——“在安全和道德底线之上,孩子可以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我明白应该尽快平复心情,不能再按以前的“陋习”——生气、责备、说理来处理这事。

平复心情后,我心念一转:如果她高度自律,又能和小伙伴愉快相处,事事考虑周全又长远,固然是好,算满分,但“人无完人”,何况她只还是个孩子。如果她是一个乖乖女,严格按计划行事,但假如性格不好,不能和小伙伴儿们愉快玩耍,孤僻、胆小,自由意志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这种情况应该算不及格。相比之下,她就是贪玩了点儿,没有把训练放在首位,这也说明她是个正常的孩子,正常人都是有弱点的,至少可以及格。这样一想,我的“气”就消解了。

和孩子见面后,我并没有着急第一时间聊这个话题。后来切入时,我也是用很轻松的语气,“随意”问起“今天去万达玩得开不开心?”孩子很是意外——她担心的,甚至都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迎接“狂风暴雨”,但,我不但没有生气,连责备都没有,她也放松下来,跟我聊起了白天的事情。

原来小伙伴们觉得暑假要分别两个月,特别珍惜这次相聚,想在一起多呆一会儿,说说话。这不是挺正常的一种情感需求吗?耽误一小时训练,又何妨?反正也不要求她练得多好,不评级,不要求她比赛,主要就是玩,图个开心。

这件事情,让我坚信,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孩子凡事要按家长画好的道道来,那么父母越认真,对孩子的自由意志剥夺就越彻底。作为家长的我们任何时候觉醒都不算晚,我现在对孩子的期望就是“身心健康,平安快乐”,在安全和道德的底线之上,成全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越是这样,反而她时不时能给我带来一些惊喜和意外。

放弃作为家长的“权威”,平等地和孩子说话,理解孩子不完全按照我们意思行事,接纳孩子的不上进,不用心,不完美。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前进一大步!

让我们对孩子多些接纳与鼓励,多些拥抱与赞美,我心向阳,静待花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