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超越常人的10个顶级能力!

 dawn的图书馆 2023-07-18 发布于贵州

毛主席超越常人的10个顶级能力!

通读毛主席的《选集》和《文集》,发现毛主席令人印象深刻的十个特别的能力。

第一、以未来控现在

这个技能,要先明确未来可能的拐点,然后以拐点来求得对现在的指导,从而实现在拐点处的利益最大化和损害最小化。

证明一、好转拐点

毛主席: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十天之后可能好转。

这就是以拐点来支撑现在,使现在爆发出更强的力量、更持久的力量。这样就使好转拐点出现之时,自身仍然还能存在、并在好转拐点之后获得大发展。

证明二、坏转拐点

毛主席:扩大边区纸币的印刷,因将来印刷一定比现在困难。

这就是在坏点拐转到来之前,留出余裕,从而提高当渡过坏转拐点之后的那段困难时期,这就增加了自己的生存率。

证明三、坏转拐点

毛主席:如果在河北形成整个军事行政系统,将来的困难和摩擦将会减少。

这就是预期未来某种拐点,以事先准备——形成军事行政系统,以支撑和减少困难。

这个技能,傅作义将军也具备,比如在天津战役中,傅作义要求陈长捷,

坚定守住,就有办法。

这也是预期某种拐点,以支撑现在。会这种技能的人,都是很厉害的、即使严重的形势也不能击倒他。

第二、以必然性为现实

这个技能,要求在必然性上“远看一步”,即视必然性的东西为既成现实,然后在这个现实基础上出发、做自己的工作。这个技能极大的避免了自己的损失,增加了自己在客观形势不利情况下的幸存机率。

证明一、太原之战

毛主席: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不管决战胜败如何,太原与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

在这种必然性下,就要求——一切工作应在敌占太原的设想下作布置的出发点。没有东西能战胜必然性,所以就不能违背这种必然性、以致自己覆灭于这种必然性下。

这种远看一步,把它当作现实的出发点做准备工作,就增加了自己的幸存机率、同时使自己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证明二、支出用钱

毛主席:凡必不可免之钱,予以慨允,使受者得所。将来要塌台,让他塌去 (实际上不会塌的),此时不与断断计较。其原则就是“必不可免”四字。

也正是因为必不可免中的必然性,所以就要把这种支出当作现实、成为现实,然后才能获得自己主动权和自由权。

基于必然性,才能获得自身的真正行动自由。

第三、以全量胜部分

这个技能,是以事物性质的反面来评价和修正这个事物,从而建立出全量的全局。不这样做,则往往很难建立出完整的全局,从而成为别人的局部。只要在局部中,就会看不清、看不准事物。但在全局中,则可以看清、看准事物。

毛主席:所谓逻辑,有一个必须遵守的通用原则,就是 “全量大于部分”,或者说,“大比小为大,小比大为小”。说话、作文,必须注意及之。

这是全量胜出的原则,非常有用,只要遵守这个原则,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容易取得胜利。

证明一、宁冈为军事大本营

毛主席:宁冈能成为我军事大本营,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守,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围着。

胜了能对付,败了也能对付,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为军事大本营。胜和败,就构成了全量;假如胜了可以守,但败了跑不掉,那么这样的地方就是危险的,因为它不具有全量性。

证明二、陕南不作行动方向

毛主席:陕南是重要的战略区域又有红军,但须注意,或者去时易回时难,或者国民党军队在西安、襄阳间筑堡垒,不能出东方。

去时易回时难,也就是它只有去的一面,但不具有回的一面,所以它不具有全量性。再者,出东方是战略,这个战术方向不能联系到战略,所以,它不具有全量性。

以上例子,胜的反面是败,去的反面是回,战术的反面是战略,以反面来评价选择本身,如果反面不具备,那么这个选择本身就是有很大缺陷的、碰到强的对手则往往是致命缺陷的。

证明三、打仗的原理

毛主席:打仗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攻、守、进、退、胜、败,但是在打法上,怎么攻,怎么守,各有不同,有很多的不同。

这就是对打仗建立出了包含六种选择的全量性,所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小胜利走向大胜利。

具有全量性的,就是健康的、易于胜利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这是逻辑胜出的原则、这是全量胜出的原则,基于全量的全局是完整的。

第四、构建三方博弈

不会这个能力的,终将失败。这个能力是保证长盛不衰的一个基本能力。在三方博弈中,就有很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来获得自身的发展。直接博弈,必然是此消彼长的,但三方博弈 ,就有可能做增量、从而获得自身的加强。

证明一、片面抗战和全面抗战

毛主席:不要人民群众参加的单纯政府的片面抗战,是一定要失败的。……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

可以认为,单纯政府是一方,人民群众是一方,然后敌人是一方。片面抗战属于直接博弈,这是以弱击败,但构建出三方博弈,通过争取人民群众,就形成了三方博弈。

在这个三方博弈中,在这个争取中,就使自己得到了改造的加强,而敌人则变得孤立了,形成了以二打一的局面、形成了以多击少的局面。

证明二、南丰问题

毛主席:南丰问题,捉胡竹生是对的,但技术做得不好,没有先找一个群众领袖,或是AB团中争取一个领袖,然后再打那个AB团领袖。

这就是变直接博弈为三方博弈,从而使自己得到增强,使对手发生分化。

证明三、甩石头、挖墙脚、掺沙子

毛主席:我的办法,就是拿到这些石头,加上批语,让大家讨论,这是甩石头。土太板结了就不透气,掺一点沙子就透气了。军委办事组掺的人还不够,还要增加一些人,这是掺沙子。改组北京军区,这叫挖墙角。

这在本质上,也是变直接博弈为三方博弈,从而使自己得到增强,使对手发生分化。

这个技能极其重要,谁构建出来三方博弈,则往往谁最处于优势地位,这是降低风险的做法、这是增大利益的做法、这也是持久的办法。

第五、从最坏可能性出发

这个能力极端重要,以致于它成为淘汰接班人的一个标准。

证明一、考核王洪文

毛主席在和王洪文以及邓小平谈话的时候,曾经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死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王洪文和邓小平分别做出了自己的回答。王洪文说:“主席的革命路线将会继续。”邓小平说:“可能天下大乱,军阀混战。”

显然,王洪文是从好的可能性出发,而邓小平则是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作为一个大国的掌舵者,必须从最坏的可能性出发,有备才能无患、才能先立于不败之地。

证明二、从最坏可能性部署

毛主席:这是说,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

这是毛主席用的极多的一个常用策略,这就不给对手以可趁之机,从而降低自己的潜在风险。

从最坏可能性出发,那么一切阴谋诡计就很难得逞了,要知道一切阴谋诡计,利用的都是人的侥幸心理。

第六、建立起原则

建立起原则、依原则而行,就使自己所有的行动保有一致性,自己的行动就不相矛盾。因为不一致就会形成矛盾,而矛盾就是问题。这个能力是极端重要的,以致于它成为接班人的标准。

证明一、评价接班人

毛主席:第一个是刘少奇。……他的长处是政治上坚定,原则性很强,弱点是灵活性不够。第二个是邓小平。这个人政治性强,思圆行方;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

可见,原则性是如此的重要,是考察接班人的核心依据。

证明二、评价红军

毛主席:这个军队也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的情形,它也曾经过许多的改造工作,主要地是肃清了军队内部的封建主义,实行了官兵 一致和军民一致的原则。

正是建立和实行了官兵一致和军民一致的原则,使红军区别了旧军队。可见,建立新军队的过程,也是在军队中建立和实行了原则的过程。

有没有原则,实行什么样的原则,决定了一个队伍的是否强大,决定了一个人的是否成长和强大。可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建立和实行原则的过程。

甚至,这正是列宁的核心能力,

斯大林:“原则性的政策是唯一正确的政策”,——这就是列宁的公式, 列宁用这个公式攻占了许多新的“不可攻占的”阵地。

即是让自己的政策符合既定的原则,这样的政策就拥有极强的攻击能力、这是不使自己的政策之间发生矛盾,而矛盾就是问题和困难。

第七、同时对付两种可能性

在这个能力下,就极大的增加了自身的适应性,不管现实是哪种可能性,自己都能对付,这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了、而不被现实所淘汰。

证明一、主力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

毛主席:凡行动不可只估计一种可能性,而要估计两种可能性,例如调动敌人,可能被调动,亦可能不被调动,可能大部被调动,亦可能只有小部被调动。凡在局势未定之时,我主力宜位于能应付两种可能性之地点。

在这种对付两种可能性的准备中,这样敌人就逃不出罗网了。

证明二、两种作战计划

为了准备应付可能意料不到的情况,毛主席的命令中还提出,要作出敌军十四日向我军进攻或者不向我军进攻的两种作战计划。

在这种准备中,我军就完成了进化,从而获得各种应付意料不到情况的能力。在战争中,意外往往是最致命的、最具有杠杆倍率的。

这种能力仿生了自然界生物适应和进化的原理,不论现实如何选择,都不会被淘汰。这也是全量性胜出原理的一种运用。

第八、找出两个侧面

通过找出事物的两个侧面,在对应侧面上施加力量、加以发扬,就可以使事情朝自己所选择的方向发展和前进,这是一种舵手掌舵的能力。

证明一、朝鲜战争

毛主席:对方最近在板门店的行动,带有明显的挑衅和威胁的性质,因此应该提高警惕,设想坏的情况并作必要准备,对方这些行动的目的则显然是逼我谈有关停战的主题,实质上表示对方着急。……在分析对方具体行动时,必须注意问题的这两个侧面。

对于任一事件,

1)都存在两个侧面,一个是积极的侧面,一个是消极的侧面。关键是要找出那个积极的侧面。

2)可以根据的条件和目标,这就可以在各种事物陆续到来的时候,去选择事物的发展方向,让事情按照自己需要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这就无论如何都能在这个事情中获得利益、而不是损失,这就是掌舵。

证明二、西安事变

毛主席:南京一切注意力集中在捉蒋问题上,把张、杨一切抗日的主张都置而不问,更动员所有部队讨伐张、杨。这是事变发生后所引起的黑暗的一面。这次事变促进抗日与亲日的分化,使抗日战线更为扩大,这是事变发生后所引起的光明的一面。

正是通过对于光明面予以发扬,对于黑暗面给以打击。最终使得抗日战线更为扩大了,而打击黑暗面的结果,就是使得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

任何事情都有两个侧面,找出积极的一面,就可以从这个事中取得利益,就可以使坏事变成好事;使好事不致变成坏事。各种事情的发生,尤其是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不可预料性,这个技能使自己总能找到出路和机会、化危为机、以患为利。

第九、建立和施加杠杆

建立起杠杆,就可以由一及万,这是极大地放大效率的一种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就绝不可能掌握和利用全局,就绝不可能获得高效、实现全局性增长。

证明一、以一对五千

毛主席: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做法,利用一个连队的好经验对五千个连队进行政策教育。

通过寻找和发掘成功案例,把成功案例推广到全体,这就使得收益实现上千倍的放大。这种高效的传播好的经验,正是我军得以不断提升战斗力的杠杆所在。

证明二、群众路线

毛主席:抓住推广先进经验,即可抓住一切。

群众路线,首先它就是一个杠杆,是一个巨大的杠杆,配合这个策略,就能走上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证明三、改造军队

毛主席:你到红五军团十三军当政委。你有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首先要把十三军搞好,这一炮打响了,就会影响十四军,鼓励十五军。

这里就是发现杠杆点,从而在杠杆点上着手,起到影响三个军队的作用,从而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减少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可以说,不具有这个能力,就不能有力量撬动全局,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能力。发现杠杆、施加杠杆,是迅速推动事情的核心能力。

第十、看出和利用可能性

可能性是现实的前奏,看出可能性,利用可能性,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这就找到了很多机会。可能性来自哪里呢?来自存在着的矛盾,每种矛盾,都代表着两种可能性。看不出可能性,就会一筹莫展、就会束手无策。

证明一、看出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毛主席:从战争与屠杀政策改变到改良与欺骗政策,从硬的政策改变到软的政策,从消灭政策改变到争取政策,从军事政策改变到政治政策。为甚么有这种改变?资产阶级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前不得不向无产阶级找同盟军,也和我们向资产阶级找同盟军一样,观察问题应从这一点出发。

因为客观存在的矛盾,预示着对应的可能性。通过对方政策变化释放出来的信号,判断出可能性的时机的到来,从而紧紧抓住这个时机,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从而建立起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这就为自己的发展获得了空间。

证明二、统一战线中的可能性

毛主席:要精密分析各阶层各党派各军队各团体各个人的具体情况,看出其中的矛盾与可能性。不要只看见漆黑一团,闭门不纳,望而却步,这些都是不对的。

正是找出了各阶级各军队各团体各个人间存在的矛盾,根据矛盾可以看出可能性,从而加以利用,就实现了团结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

证明三、改善中美关系

1966年,美国官员改用“北京”来称中国的首都,而在此之前他们一直沿用“北平”的称呼。

光从这一点,就看出了改善关系的可能性,并且做出一定的回应,从而让改善关系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这就是从对方前后的不一致中,看出变化 、看出可能性。

通过利用有利的可能性,就加强了自身、实现了自己的发展。如果不能利用可能性,那么自身就被限制住了,也就得不到发展。可能性往往意味着潜力,如果看不出可能性、看错了可能性,也就意味着不能领导、意味着错误的领导。

可以说,毛主席的这十个能力,每一个都是顶尖的,也是顶级的,它们构建了毛主席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