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人教版)
2023-07-18 | 阅:  转:  |  分享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人教版)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
.4个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5cm和7cm,则它的周长为(  )A.37cmB.29cmC.37cm或29cmD.无法确
定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2 )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A.(-1,-2 )B.(1,-2 )C.(2,-
1 )D.(-2,1 )4.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比是1: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锐角三角形
或直角三角形D.以上结论都不对5.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高,将△BCD沿CD折叠,B点恰好落在AB的中点E处,则∠A
等于(  ) A.25°B.30°C.45°D.60°6.如图,在 中,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F,若 ,则
为 A.B.C.D.7.如图,等腰△ABC中,点D,E分别在腰AB,AC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的是( 
 ) A.∠DCB=∠EBCB.∠ADC=∠AEBC.AD=AED.BE=CD8.如图,在△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相交
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A.9B.8C.7D.6二、填空
题9.已知点P(3,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n,2),则2n﹣m= .10.已知△ABC中,AB=AC=4,∠A=60°,则△A
BC的周长为 .11.如图,在锐角 中,AC=10, 且∠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点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
+MN的最小值是 12.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则∠C
BE的度数为 .13.如图,中,和,是的角平分线,点E是的中点,P是上一点,则周长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0,4),B(2,4),C(3,﹣1).(1)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A、B、C三点(2)求△
ABC的面积(3)若△A1B1C1与△ABC关于x轴对称,写出A1、B1、C1的坐标.15.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
长分为9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16.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
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17.已知等腰△ABC一腰上的中线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成21cm和12cm两部分,
求底边BC的长.18.如图. (1)在网格中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 (2)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
B2C2的各顶点坐标; (3)在y轴上确定一点P,使PA+PB最短.(只需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9.如图,已知△ABC中,∠B
=∠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
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 (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 (2)若点P、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
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参考答案1.B2.A3.A4.C5.B6.D7.D8.A9.810.1211.512.30°
13.14.(1)解:如图所示:(2)解:由图形可得:AB=2,AB边上的高=|﹣1|+|4|=5∴△ABC的面积=?AB×5=5
.(3)解:∵A(0,4),B(2,4),C(3,﹣1),△A1B1C1与△ABC关于x轴对称∴A1(0,﹣4)、B1(2,﹣4)
、C1.(3,1).15.解:如图, △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设△ABC的腰长为xcm,则AD=
DC= xcm.分下面两种情况解:①AB+AD=x+ x=9,∴x=6.∵三角形的周长为9+15=24(cm)∴三边长分别为6
cm,6cm,12cm.6+6=12,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舍去;②AB+AD=x+ x=15,∴x=10.∵三角形的周长为2
4cm∴三边长分别为10cm,10cm,4cm,符合三边关系.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cm,腰长为10cm.16.解:
∵△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
S),∴DF=ED=EF,∴△DEF是等边三角形.17.解:∵△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BD是AC边上的中线∴AD=C
D设AB=AC=xcm,BC=ycm∵BD把三角形的周长分成21cm和12cm两部分∴有AB+AD=21cm ,CD+BC=12c
m或AB+AD=12cm,CD+BC=21cm两种情况则有:①解得: 即AB=AC=14cm,BC=5cm,根据三角形构成的条件可
知,能够成三角形;②解得: 即AB=AC=8cm,BC=17cm,根据三角形构成的条件可知,不能够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等腰三角形底边BC为5cm.18.(1)解:如图所示: (2)解:A2(﹣3,﹣2),B2(﹣4,3),C2(﹣1,1)(3)解
:连结AB1或BA1交y轴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 19.(1)解:BP=2t,则PC=BC﹣BP=6﹣2t(2)解:△BPD和△
CQP全等 理由:∵t=1秒∴BP=CQ=2×1=2厘米∴CP=BC﹣BP=6﹣2=4厘米∵AB=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
=4厘米.∴PC=BD在△BPD和△CQP中 ∴△BPD≌△CQP(SAS)(3)解:∵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BP≠CQ
又∵△BPD≌△CPQ,∠B=∠C∴BP=PC=3cm,CQ=BD=4cm∴点P,点Q运动的时间t= = 秒∴VQ= = = 厘米/秒。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 1 页 共 9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夏哥在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