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微信用户02vx2a 2023-07-18 发布于广东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现代社会的环境越来越浮躁,人们执着于追逐利益,执着于追求一切物质财富,

这使得人们纷纷带上了“面具”,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这也使得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当中越来越难遇到真心诚意的朋友。

想要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并非易事,但是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例如通过观察一个人吃饭和睡觉这两个方面的习惯即可。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相信很多人对此会产生疑惑,仅仅通过这两个小细节就能够真正的认清一个人吗?

当然因为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大多数理论都无法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今天所介绍的这几个小技巧,主要是针对那些与我们关系比较疏远的人。

个体对于亲近之人的判断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但是因为关系足够亲密,

所以即使有一些偏差也无所谓,我们可以全心全意的信任对方。

但是对于那些关系比较疏远的人,就必须要多留一个心眼了,要认真的辨别对方出现在自己身边的真正目的。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而在吃饭和睡觉当面的这四种习惯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判断。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原因,这也被称作是归因理论。

若是一个人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有以下这些习惯,那么就证明他的性格当中可能存在着某些缺陷。

不愿意尝试新的口味

我国的菜系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丰富的,中国的美食也是全世界闻名。

从古至今,人们都愿意在研究美食方面花费时间和经历。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很多人为了品尝美食,不惜奔赴潜力,偶尔也会打卡那些出名的网红小吃。

但是,总是有一类人的口味总是十分单一,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仅凭直觉就会拒绝品尝自己之前从未吃过的事物,任何的推荐都无法打动他们。

还有一些人对于事物的要求十分挑剔,因此不会轻易的尝试别人推荐的菜品。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分析这类人的心理,主要能够总结出两点特征,一是性格固执,二是退缩心理。

性格较为固执的人不希望他人干涉自己选择事物,主观上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推荐。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这种行为就是新心理学当中所谓的抗拒入侵,

个体难以接受别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干涉自己选择。

从来不自己做饭

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十分繁忙,因此许多年轻人开始选择点外卖,

即使自己没时间做饭,也饿不到自己,还能够节约时间用来工作或是休息。

但是,外卖并非一个长久之计,一来外卖的卫生有待考察,很多外卖达不到食品卫生安全标准。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二来不开火做饭就意味着生活失去了烟火气,表明人们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这样的生活状态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沮丧和抑郁。

人间烟火气是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人们掌控自己生活的方式之一,

做饭并不是一件麻烦事,是对生活的高参与度,是对生活积极的态度。

熬夜

现代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夜猫子,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着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凌晨3点睡觉都成了一件正常的事情。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如今许都人都会深夜emo,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音乐播放软件,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们的情绪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十分低落,负面情绪会明显增加,这样做只会让人们徒增烦恼。

长期熬夜的人内心负面情绪堆积,因此情绪起伏比较大,

在白天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因为小小的事情而爆发,表现的喜怒无常。

蜷缩身体

这指的是个体睡觉的姿势,喜欢蜷缩着身体睡觉的人大多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他们的生活正处于失控的边缘,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心理学家:在吃饭和睡觉上,有这4种习惯的人,性格都有很大缺陷

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女性的内心更为脆弱和敏感,在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出这样的睡姿,

例如电闪雷鸣的时候,感到恐惧的时候,只有把自己团成一团的时候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

只有自己被层层包裹的时候,内心的焦虑不安、恐惧害怕才会得到缓解。

如是在你身边的人也呈现出了这几种特征,必须要保持警醒,

以免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当中。

或是帮助朋友及时改正,帮助朋友形成更加健康和健全的人格,更好的面对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