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边历史(57)

 翰墨书香0008 2023-07-18 发布于山东
胡服骑射
  赵国看到秦国恃强凌弱的做法,知道只有发愤图强,才能国泰民安;只有强大自己,才能不被秦国欺负和侵略。赵国的国君武灵王,是个很有远见的国君,面对周边的诸侯国日益强大,便考虑着赵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
  周赧(nan)王八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军攻取中山国的房子(今河北高邑西南)之后,大军直达无穷之门(今河北张北),又自北而西到达黄河岸边,考察了赵国北面的游牧部族地区。赵武灵王意识到,在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不能使用战车,无法展开车战,胡人身着胡服骑马射箭的作战技术则显示出特有的长处。于是他就着手进行军事改革。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国家东边有齐国、中山国(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如果不强大起来,随时都会遭到灭顶之灾。要发愤图强,就必须改革一番。我觉得咱们穿的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相比之下,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短衣窄袖,倒是很灵活。我打算效仿胡人的风俗,把我们的衣着服装改一改,你看如何?”
  楼缓一听,连声说好,他说:“咱们效仿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啊?”
  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这样不如骑马灵活机动。我们学胡人的穿着,就是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想法一传开去,就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父,在赵国的影响力很大。他先是以不能“变古之教,易古之道”为由拒绝改穿胡服。赵武灵王于是亲自到公子成家,反复说明事与礼可以随时代的改变而变,并讲述胡服的优越性,赵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进行改革以加强军事实力。赵武灵王表示要继承赵简子、赵襄子的事业,振兴赵国。赵武灵王的慷慨陈词,令公子成倍受感动,于是第二天他便着胡服上朝。公子成对胡服骑射改革的支持,使得赵武灵王有信心将这项军事改革坚决贯彻下去。
  赵武灵王向全国发布胡服命令。这时有王族赵文、赵造和王子傅周绍等大臣向赵武灵王进谏以质疑胡服骑射,不断陈述习俗、礼教的不可改变、不可变更性,希望他收回成命。赵武灵王批驳说:“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批评他们不知时变,不谙治国。他们最后不得不接受了胡服。
  赵武灵王看到时机条件已经成熟,就发布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不久,赵国人就不分贫富贵贱,都穿上了胡服。一开始,人们还觉得有点不太习惯,后来觉得改穿了胡服之后实在是太方便灵活多了。
  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国人学习骑马射箭。他把攻下的原阳(今山西大同北)改为“骑邑”,用来培训骑兵。大臣牛赞进谏:“使不得,大王!国家和军队的常规是不能改变的。”赵武灵王立即驳斥他:“依你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国家和军队还应该是一成不变吗?”“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牛赞被斥责的无言以对。从这里可以看出,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的过程是艰难而又曲折的。这不只是单纯的易服,而且还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政治斗争。
  赵国原来的服装是宽袍大袖,里三层外三层,十分的烦琐;改为胡人服饰后变成紧身短装,束皮带,穿皮靴,轻巧利索,很适合马上训练、作战。赵武灵王组织培养一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赵国军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赵国的发展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春秋以来,骑兵虽已出现,但数量很少,在军队中地位无足轻重。赵武灵王通过骑射改革,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队伍,这为中原国家军队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赵武灵王的改革很快收到了成效。胡服骑射举动不仅拓展了赵国的疆土,壮大了赵国的实力,而且使赵国继晋之后与燕国同为北方民族融合的中心,也为中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新的因素。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的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以后的第7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的土地扩大了许多。
  赵武灵王经常带兵外出打仗,把国内的事务交给儿子处理。公元前299年,他把国君的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即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己改称叫主父(意思是国君的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